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吉林: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工作机制

2015年02月28日 14:24

 

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群体内所有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制度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不执行或乱执行;制度还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和效力,有效避免了个体行为的短期效应。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同样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与保障,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渠道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群众工作是一项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帮助群众的工作。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渠道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也就是要让群众的声音表达出来,要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知道群众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向上性”指标。所以,保证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无阻是第一要务:首先,要培养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各级党政部门和群众工作主体要重视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在法律的框架里解决自身利益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严格贯彻执行1982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和2007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对不合理的制度和做法进行完善;第三,要利用新媒体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电子政务等方式,使群众能最便捷、最迅速地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第四,要建立群众信息收集整理归档机制。组建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为主的多级信息收集整理中心,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群众反映的信息或问题记录备案、研判分析、汇总上报,随时追踪问题处理情况,并及时向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和进展情况。

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机制。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且也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可以看出,党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角度看,也要求执政党广泛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信赖和爱戴,才能成为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需要主动走出去,回归到群众中,坚持眼睛向下看、步子向下移、身子向下沉,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发现问题、汲取智慧,在与群众的接触了解和交往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调研机制。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而非浅层次、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真实而全面地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部门科学施政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党群干群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接待日、开通领导热线、定期民情恳谈、现场办公、新闻发布等方式了解民情民意,以此作为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依据。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服务助民机制。毛泽东在1942年谈经济工作时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陈云在1939年也指出,“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李克强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求各级政府和党组织要以实干的精神解决群众问题。所以,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服务助民机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是群众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取得群众认可和拥护的最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干联户机制,通过入户慰问、定期走访等形式,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解决联户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机制,把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真正起到在服务群众上辐射一片、带动一面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健全领导包案机制。对一些历史遗留的、情况复杂的或者是涉及到多部门配合解决难题,实施领导包案机制,有助于问题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得到解决,提高群众工作效率。要建立健全党员一帮一或一帮多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解决群众困难具有重大作用。

 

建立和完善优先保障的帮贫扶困机制。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桶水的多少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邓小平指出,越是群众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关心群众。对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完备的、优先保障的帮贫扶困机制,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群众工作要求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针对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机制,形成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救助体系,重点解决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失业青年、失学儿童等城乡贫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形成人文关怀的社会良好氛围。要建立弱势群体的维权机制,通过法律咨询、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手段,对社会上侵占农民耕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给以相应的惩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建立贫困群体教育和培训机制,帮助困难群众再就业,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他们社会生存能力和致富本领。

建立和完善严格缜密的监督考核机制。有效地监督考核是党的群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重要导向。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群众工作质量。随着我国民主进程和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一是要明确监督考核的标准,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量尺,考核标准不适当或不明确,就失去了群众工作监督考核的依据;二是明确监督考核的主体,除了纪检、组织、人事等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考核职能之外,要明确规定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努力提供便于群众履行监督权力的渠道和平台,形成能监督、愿监督、敢监督的理想状态,真正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答不答应、人民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和评判群众工作实效的最高标准;三是明确监督考核的内容,要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作为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使监督考核工作紧紧围绕着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而展开;四是明确监督考核的程序,这是达成有效监督考核的方法性、操作性保障。应制定严格缜密的监督考核程序,使监督考核沿着科学的操作流程依法依规实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8/803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