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5年度 妇女节

秋瑾——中国近代伟大杰出的女性

2015年02月28日 11:28

 

秋瑾

秋瑾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而秋瑾是其中一位伟大、杰出的女性。她是著名的革命家、民族觉醒的女性代表、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诗人、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女侠。她积极参加推翻封建专制清王朝的革命活动、推进女权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诗歌创作上卓有造诣。可惜的是,她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三岁,就被腐朽罪恶的清政府残忍地杀害了。

著名的女革命家

秋瑾是20世纪初中国的女革命家,她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满清政权而英勇就义。

清王朝末期,政治腐败黑暗,列强环伺,民族灾难深重。秋瑾深切她认识到,必须进行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她在为浙江地区光复军撰写的告同胞檄文中,概要地表述了她的革命思想:

嗟夫!我父老子弟,其亦知今日之时势,为如何之时势乎?其亦知今日之时势,有不容不革命乎?欧风美雨,澎湃逼人;满贼汉奸,网罗交至。我同胞处于四面楚歌声里,犹不自知。此某等为大义之故,不得不剀切劝谕者也。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濒于危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财政则婪索无餍,虽负尽纳税义务,而不予人以参政之权;民生则道路流离,而彼方升平歌舞。侈言立宪,而专制乃得实行;名为集权,则汉人尽遭剥削。南北兵权,既纯操于满奴之手;天下财赋,又欲集之一隅。练兵也,加赋也,种种剥夺,括以一言,制我汉族之死命而已。夫闭关之世,犹不容一族偏枯之弊。况四邻逼处,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嗟夫!我父老子弟,盍一念祖宗基业之艰难、子孙立足之无所,而深思于满奴之政策耶?

某等眷怀祖国之前程,默察天下之大势,知其不容己于革命。用是张我旗鼓,歼彼丑奴,为天下创。义旗指处,是我汉族,应表同情也。

秋瑾在这篇檄文中清楚地揭示:1.清末中国存在的几种矛盾:一是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逼;一是满族统治者对汉族的压迫剥削,同时汉族中有投靠满族统治者的“汉奸”,广大同胞处于受蹂躏的地位。而清政府欺压广大同胞,却对列强奉送大好河山。2.满清政权的统治,以“(预备)立宪”之名义,行专制之实,集兵权、财赋于手,广大同胞受尽勒索,要尽纳税的义务,却没有参政的权利。整个国家已经“道路流离”,而满族统治者却歌舞升平,掩饰深重的社会矛盾。3.现在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地步,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满清政权(“歼彼丑奴”)。

秋瑾的政治宣言与孙中山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相比,虽然没有后者那样明确全面,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即使用今天的语言说,秋瑾的革命檄文内容,大致也是要反帝反封建,而当时集中于一点,就是推翻满清王朝。秋瑾在她的著述中甚至直刺清王朝当权的首要慈禧太后:“太后临朝行霸道,反奉为圣母颂仁慈。”

秋瑾为同盟会成员,亦为光复会成员。她的革命思想,革命目标、革命方式,与同盟会、光复会是一致的。由于清廷血腥镇压维新派,加以受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历史经验的影响,秋瑾及革命派持“铁血主义”革命主张。秋瑾取武装起义,伴以暗杀手段(武装起义内容的一部分)的革命方式。秋瑾除了撰写文章,宣传鼓动革命,办过学校(上海中国公学,后接办绍兴大通学堂)外,她与其同志联络过以农民游民为主要成分的会党,同时也联络或打入清政权的军政部门(其同志徐锡麟已打入安徽警政学堂)。浙江光复会负责人陶成章说:“瑾屡往来杭沪,运动军学两界,其方法,不外借会党之声气,以鼓舞军学界,复以军学界之名义,歆动会党,而以大通学堂为其中枢。”秋瑾与徐锡麟相约,计划首在皖浙发动。

秋瑾具有坚强的革命决心,誓为革命献身,在组织浙江光复军起义的过程中,则更随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可怜大好神明胄,忍看江山付别人?……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她以外国苏菲亚、罗兰夫人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作为榜样。当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英勇牺牲后,秋瑾本可有时间躲避清政府的逮捕,但在浙江部分地区起义失败的紧急形势下,她不愿丢下已经部署并且尚存的起义队伍,一走了事。她镇定从容,直至最后为革命就义,实现了“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的夙志。

关于秋瑾反满革命,过去有的著述认为,秋瑾“不适当地夸大了满汉之间的矛盾,把满族作为一个整体,不加区别地反对和仇视”。这一论断的根据是,秋瑾所拟《光复军起义檄稿》中有一句为:“虽灭满奴之族,亦不足以蔽其辜矣。”诚然,在反清革命宣传中不免发生过分地不适当地强调满汉种族矛盾的情况。但仅就这一句话作如上分析,似乎言重了一些。我们须要思考的是:

首先,秋瑾是在动员号召反清起义的战斗宣言(带有命令性质)中简要地提出这样的口号,这并不是完整的政治纲领。且秋瑾常在文章中以“满奴”指满洲贵族(如前引文中“南北兵权,既纯操于满奴之手”),故“灭满奴之族”似重在指消灭掌权的满洲贵族。她致力于推翻清政权,并非真的要杀尽所有满人,正如同她痛斥汉奸,也并非将当时所有官员中的汉人都当作汉奸一样。

其次,反满口号与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有关。满清入关二百多年的统治,大肆屠戳汉人,大兴文字狱,汉族广大民众对满族统治者确实充满了仇恨。汉满矛盾成为整个清朝一代国内的一个基本矛盾。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反满是广大汉族地区非常有力的政治动员口号。事实上,不仅会党等民间秘密团体均以反满复汉作为基本口号,同盟会纲领也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作为首要口号提出,这都反映了当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焦点在于反满。清末维新改革,实施新政之举步维艰,预备立宪过程之迟缓,都与满清王朝的皇族亲贵担心政权旁落于汉族官员手中有关。后来武昌起义发动,各省纷起独立,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比较迅速顺利地推翻清王朝,汉满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中国政治格局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无疑是重要原因。

再次,从前面所引秋瑾《普告同胞檄稿》的内容看,秋瑾谴责了清政权专制强权行径,甚至提出了,人民只有纳税义务,而无参政权利,这样的现实,说明秋瑾革命要求,绝不限于反满,她的革命主张,是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民生权利之内容的。秋瑾所制订的光复军军制,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纲,充分反映了她反满复汉只是其斗争手段,而其目的则是振兴中国国权。

 

民族觉醒的代表人物

秋瑾是伟大的爱国者。她积极从事推翻腐朽黑暗的满清王朝,也就是挽救祖国的危亡,其本身就是出于爱国的动机。她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位代表人物。她的诗文中充满了深挚的爱国情怀。

清末,列强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赔款,祖国大好河山成了外国侵略者宰割的对象。秋瑾对祖国的危亡痛心疾首。她在许多诗作中抒写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民族危亡的忧愤,决心投入挽救国家危亡的洪流。

其赴日途中所作一诗,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深感耻辱:“闻道当年鏖战地,只(至)今犹带血痕流。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河山故国羞。”

秋瑾在《如此江山》一诗中,叹息外侮入侵,豆剖瓜分危急,祖国江山沦落,但民族依然酣睡于梦中:“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凌,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她在《支那逐魔歌》中写道:“四邻环绕欲逐逐,失权割地无时止。这等人儿还昏昏,如梦如醉如半死。吁嗟乎!我国精华渐枯竭,奈何尚不振衣起?无心无肝无脑筋,支那大魔首推此。”她为列强侵凌,国人还如梦如醉,昏然不觉,不知奋起挽救而心忧如焚,她以为,这是中国的“大魔”。她在另一词中写道:“伤时有泪,内绌外侮交讧。世局堪忧,前车可惧,同胞何事懵懵?感此独心忡!”

秋瑾如许伤心家国之恨,无时无刻不萦绕于心。她的一首《感愤》诗中说:“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国破方知人种贱……把酒悲歌涕泪横。”她不甘心祖国的危亡,她想发动爱国力量,投入救国斗争,力挽乾坤:“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须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

秋瑾从辛丑八国联军一役看清,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民族的灾难,加深了同胞的负担:“暴政四播逞奸蠹,民贼相继民呜咽。庚子创祸一二臣,今日同胞受熬煎。赔款四百五十兆,竭我膏脂以付钱。”

她认为,民族奴服于满人统治之下,而当列强入侵,清政府又将国家权益赠送给列强。故她欲竭力唤醒沉睡的国家民族,锻造利刃宝刀,一洗国耻:“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余年国史之奇羞”。

当秋瑾留学日本时,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为取缔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颁布了《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俗简称“取缔规则”),中国留日学生群起反对。在是否全体罢课回国问题上,秋瑾是最坚决主张罢课回国者,她的愤激情绪恰是她爱国精神的体现,她不愿“忍辱以成其学”,而“义不受辱,以贻我祖国之羞”。

秋瑾爱国主义的思想,其可贵之处,不是盲目的排外,而是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文明,学习西方富强。她在《我羡慕欧美人民啊》一词中说:“得自由,享升平,逍遥快乐过年年。国命都是千年永,人民声气权通连。商兵工艺日精巧,政治学术益完全。兵强财富土地广,年盛月异日新鲜。这可不是轰轰烈烈的文明国么?可怜我中国的同胞啊,遭压力,受苦恼,国贫民病真堪忧。”

秋瑾诗中这样写,是不是过分美化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了呢?我以为,似乎不必那样去分析。一是诗歌不是论文,必须分析论证周详,诗句免不了有形容和夸张;一是诗中将西方文明与中国落后进行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唤起读者的觉醒。

秋瑾在《叹中国》一词中写道:

“叹我国不及西国好,叹古时兴盛现萧条!岂是苍苍不鉴我,故而把这毒雾塞空宵?我同胞赋性本完美,为何难把白人超?只因囚在这黑暗牢狱里,把这神圣遗裔尽磨销。”

诗中没有盲目崇拜西方,也没有贬低我们民族,而是找出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反动落后的统治制度,如同把人们关在黑暗的牢狱中,把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才能销磨净尽。秋瑾的见解多么深刻!

关于秋瑾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消极面的评价,有的著作持否定态度。秋瑾著作《精卫石》中有“昔年什么红灯照,圣母原来妓扮成。什么师兄什么法,反被那洋人杀得没头奔”之句。这有什么错呢?义和团运动,就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面来说,确实是正义的;但是,这一运动中确有封建迷信落后性的一面。对这后一方面不应回避。我赞同陈旭麓教授的观点:秋瑾批评义和团落后一面的话,不能算是对义和团的诬蔑。他认为“秋瑾这些人已从新的无神论观点去批判迷信的有神论了,看到了群众自发斗争中的愚昧性,应该说是革命派在思想认识上散发出的火花。”我以为,秋瑾等革命派的思想认识,具有现代文明水平,是文化程度较低、落后的农民游民阶层所远远不及的。

关于秋瑾的爱国思想,有一首诗值得注意。1904年,秋瑾写过《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一诗,确为歌颂日本军威之作。此诗写于她赴日本之前,当时她对日本人与俄国人为争夺中国东北打仗还认识不清,有些盲目地歌颂。就在同一年,她赴日本之后,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她写的《警告我同胞》一文中。秋瑾对日俄战争的性质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提高了认识。她对日俄战争的本质,在于争夺中国东北,这一点,是认识得很清楚的。该文中说:“(日本)送出征的军人,就同俄国争我们的东三省地方,到那里打仗去的。……所以日本人都以为荣耀,成群结队来送他。最奇怪的就是我中国的商人,不知羞耻,也随着他们放爆竹,喊万岁。我见了,又是羡慕,又是气愤,又是羞恼,又是惭愧……”秋瑾羡慕的是,日本政府对军人及其家属给予种种荣耀和优待,故而日本军人打仗都拼命攻打,而中国对军人的待遇等都差。但日本送军人出征时,有的中国人跟在日本人后面“放爆竹,喊万岁”,她认为这样的中国人“不知羞耻”。《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一诗,与《警告我同胞》一文同写于且《警告我同胞》一文即登载于当年《白话》刊物的第三期。如果前诗后文观点立场变化很大,这说明,秋瑾思想的变化是很快的。

参考另一有关秋瑾的著作,其中述及:日本军人定平五一大尉曾将在日俄战争中缴获的一把俄国宝刀赠送给秋瑾,并要求秋瑾为“红毛宝刀”赋诗。秋瑾的诗中在颂扬宝刀之余,最后以四句结尾:“红毛红毛尔休骄,尔器诚利吾宁抛!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原来,定平大尉是想夸耀这把宝刀,也就是夸耀对俄战争的胜利,没想到,秋瑾对日本军人从日俄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加以贬斥。这似乎亦能说明,秋瑾对于日本发动的争夺中国东北的对俄战争不是赞颂的,而是鄙夷的。这也是秋瑾鲜明爱国立场的表现。

 

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秋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权觉醒者。

秋瑾自幼读书明理,对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发生怀疑,并且钦羡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性英雄人物。她对压迫、残害妇女的现象非常痛恨。当她读到古代女子英雄秦良玉、沈云英事迹的故事后,觉悟到,女子亦可当英雄,报效祖国:“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后来她受到西潮的激荡,更产生了强烈的男女平权思想,致力于推进女权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先驱。

秋瑾留学日本期间,重组共爱会,试图致力推动维护女权活动。她竭力帮助受欺压的柔弱妇女脱离苦海,帮助陷于困境的妇女解决生活困难,寻求生路。她大力进行妇女解放的宣传活动,参加创办《中国女报》,撰写发刊辞,筹集资金。她的目标是:“普及妇女界之智识”,开通风气,联络感情,并为创办全国妇女团体打下基础。她“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她后来撰写说唱材料《精卫石》,更详尽地普及男女平权知识。

秋瑾为唤起广大女性的觉醒,不遗余力地开展女权运动的宣传。其内容广泛涉及妇女解放诸多方面的问题。

1.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女性受到严重歧视和残害的情况:女性自幼即被缠足,身体受残害;包办婚姻,使妇女没有婚姻自由,婚后则受到丈夫和婆母的压迫;妇女依附于丈夫,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只能从一而终;若丈夫早亡,则除守孝外,不得再嫁,终生守寡。她批判“女子无材便是德”、“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封建落后观念。她呼喊:“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的境遇)了。”“二万万姊妹,呻吟蜷伏于专制男子之下,奄奄无复生人气,不知凡几。”“痛我女同胞,坠落黑暗地狱。如醉如梦,不识不知。”

2.介绍欧美男女平权思想和男女平等情况:“许多书说自由权,并言男女皆平等,天赋无偏利与权。强国强种全靠女,家庭教育尽娘传。女子并且能自立,人人盛唱女之权。女英女杰知多少,男子犹且不及焉。学校皆同男子等,各般科学尽完全。……般般学业非常盛,男和女竞胜求精日究研。所以人人能自活,独立精神似火燃。男子尊之如贵者,见女子起立躬身礼数谦。……”“我国女子相比并,一居地狱一天门。”

3.歌颂宣扬中国古代杰出女性英雄:“木兰携手秦良玉,沈氏云英联袂偕。红玉荀灌诸葛妇,锦繖夫人冼氏随。平阳公主黄崇嘏,舌辩临风道韫才。卫娘持笔含春到,红线隐娘仗剑来。……明末杨娥宋末金义妇,齐王氏共唐赛儿。……”

4.论证男女平权的道理:“上天生人,男女原没有分别。试问天下没有女人,就生出这些人来么?”她宣传:“天生男女,四肢五官、才智见识、聪明勇力,俱是同的;天职权利,亦是同的。”“人类最灵,女流最慧。吾妇女界中,何地无妇女英雄,及慈善家,及特别之人物乎!”

她作“勉女权歌”,启发妇女觉悟:“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政文明侯,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自负。”

5.指出妇女解放的途径:首先要摆脱奴隶状态。她感到,妇女“呻吟蜷伏于专制男子之下者,不知凡几”,而“作男子之玩物、奴隶而不知耻,受万重之压制而不知痛,受凌虐折辱而不知羞”。现在要宣传,让她们理解,“由黑暗而登文明”,揭示“女子社会之恶习及痛苦耻辱”,使广大妇女“触目惊心,爽然自失,奋然自振,以为我女界之普放光明也”。

其次,女子必须自立。她分析:“女身左右无权柄,何事卑微若此形?世间只有男女界,气煞人来最不平。只因女子不能自立谋生活,倚靠他人是贱人。……不能自立谋生计,他年难得好收成。”解决妇女自立的途径,则为:办女学,兴工艺。

6.将女权运动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她鼓吹:“扫尽胡氛安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女的是生前未展胸中志,此去好各继前心世界间。务使光明新世界,休教那毒氛怨气再迷(弥)漫。男的是胡虏未灭遗恨在,今番好去报前冤。男和女同心协力方为美,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焉。唤醒痴聋光睡国,和衷共济勿畏难。锦绣江山须整顿,休使那胡尘腥臊满中原。”

7.鼓励妇女摆脱奴隶地位,争取解放,自主独立,担负“国民责任”,进而争当英雄。她写道:“余日顶香拜祝女子之脱奴隶之范围,作自由舞台之女杰、女英雄、女豪杰,其速继罗兰、马尼他、苏菲亚、批茶、如安而兴起焉。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速振!速振!妇女界其速振!!!”她颂扬说:“古来奇才勇女无其数,红玉、荀灌与木兰,明末云英秦良玉,百战军前法律严。虏盗闻名皆丧胆,毅力忠肝独占先。”

8.鼓励妇女发扬爱国精神,拯救处于危亡关头的祖国。她指责历来对于外侮,“投降献地都是男儿做,羞煞须眉作汉奸。如斯比譬男和女,无耻无羞最是男。女子应居优等位……”她在给一女友的诗中写道:“文明种子已发芽,好振精神爱岁华。奴隶心肠男子惯,英雄资格女儿奢。……呼啸登高悲祖国,《渔阳》金石鼓三挝。……虎视列强争脔食,鹏飞大地与心差。当年红玉真英杰,破虏亲将战鼓挝。”

 

杰出的女诗人

秋瑾自幼接受家庭教育时,即随母诵读诗书。良好的诗文教育为其一生诗歌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秋瑾具备了诗书历史文化的底蕴,掌握了熟练的诗歌写作技巧,富有敏锐的感受力,加以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感悟,故而时时迸发灵感,抒情,寄怀,咏史,吟志,写出情景交融的诗篇。其感兴所至,诗句信手拈来。她是中国近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秋瑾诗词创作的一些特点,值得注意。

1.诗作技巧纯熟,意境清新。

秋瑾早年写过大量咏花吟月、抒发离情别绪的诗作,虽然也沿袭了前人诗作的意境手法,但寓情于景,有感而发,婉转清新,自有生活情趣,从生活中撷取美感。其《赤壁怀古》诗:“潼潼水势响水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此诗将景色与历史交融,富有想像力,别具意境。其咏花诗,以花品为媒,体悟人生:“开遍江南品最高,数枝庾岭占花朝。清香犹有名人赏,不与夭桃一例娇。”(咏梅)“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咏海棠)

秋诗抒发亲情、友情、乡情,均情真意切,感兴深挚,想像力丰富。如:《秋日感别》诗:“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独上曝衣楼上望,一回屈指一潸然。已是秋来无限愁,哪禁秋里送离舟?欲将满眼汪洋泪,并入湘江一处流。”诗中抒发亲情,难舍难分,非常真切。《月夜怀故人》诗:“料峭霜风夜气寒,深兰珍重絮衣单。伯牙焦尾音何渺,皓月团圆不忍看。”此诗发抒友情,特别深挚。《望乡诗》:“白云斜挂蔚蓝天,独自登临一怅然。欲望家乡何处似?乱峰深里翠如烟。”诗句描摹思乡心情寄意眼前的景象中,极为自然。

其诗讽史:“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其诗见景关心民瘼:“渊龙酣睡谁驱起?飞向青天作怒波。四野农民皆额首,名亭直欲继东坡。”其诗讽社会人情:“鹦鹉身材何渺小,常因巧语主人欢。槛鸾谁解怜文彩,长自临风惜羽翰。”其“满眼俗氛忧未已,江河日下世情非”;“燕雀安知鸿鹄志……帝王气象由来异,智勇功名未足豪”;“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诗句,均气概雄浑,眼识高远,力胜万钧,铿锵有力,不同凡响。其《对酒》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气概与李白相俦。

秋瑾诗作技巧纯熟,激情满怀,流畅淋漓。其一首《满江红》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中诗句如散文般流畅,但娓娓道来,而又诗意浓烈,且气势宏远非凡。

2.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情怀是秋诗的主旋律。

秋瑾的大量诗作超越了单纯发抒个人情感的范围,而是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危亡。请看其一首感时诗:“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执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对反清革命的关切之情。

秋瑾投身革命后,秋瑾的别离诗也抒发爱国革命情怀,更为深沉。她与徐寄尘别离的一首诗,已不限于写个人的离情别绪,而是写出对祖国危亡的忡忡忧心:

“临行赠我有新诗,更为君家进一辞:不唱《阳关》非忍者,实因无益漫含悲。

莽莽河山破碎时,天涯回首岂堪思?填胸万斛汪洋泪,不到伤心总不垂。

此身拼为同胞死,壮志犹虚与愿违。但得有心能自奋,何愁他日不雄飞?

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

国家民族危亡的命运,自己发奋挽救的决心,成为秋瑾诗作的主旋律:“陆沉危局凭谁挽?莫向东风倚栏杆。”“叹息风云多变幻,存亡家国总关情。英雄身世飘零惯,惆怅龙泉夜夜鸣。”“河山触目尽生哀,太息神州几霸才!牧马久惊侵禹域,蛰龙无术起风雷。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何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这种强烈的感情、这种苦恋的心志充斥于其诗句之中。

秋瑾的一首词,表达了她对国家民族沉沦黑暗状况的忧虑,和必须革除奴性,奋起革命,重新收拾乾坤的决心:“极目伤心,叹中华祖国,黑暗沉沦。大好江山,忍归异族鲸吞!空有四万万后裔,奴隶根深。甘屈服他人胯下,腼颜献媚争荣。幸得重生忠义士,从头收拾旧乾坤。”

投身革命后,诗作几乎成了秋瑾的战斗武器。前引许多诗作都体现了这一点。又如《同胞苦》一诗,反复吟咏同胞所受清政府统治者和外国列强压迫、剥削之苦难,重复发出“我今必必必兴师,扫荡毒雾见青天!”的誓言。此诗如号角,如旗帜,指挥着反清革命的队伍。

3.秋诗风格雄浑,充满豪情。

秋瑾,是一个女诗人,但她的许多诗篇雄浑深沉,充满豪情,胸襟阔大,眼界广远。前引多篇诗作均如此。其感事诗“足絷麒麟踬不前,匣中夜夜啸龙泉。天生材气非无意,震荡乾坤待转旋。”寥寥几句,道出其要旋转乾坤的豪迈英雄气概。其《宝刀歌》中有诗句:“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这些诗句充分反映其唤醒古国,天下己任的气魄。

其《满江红》一词,写女性应争自由,努力振拔,承担起湔雪家国恨的重任:“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泄?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

其《寄友》一诗,也是慷慨激昂:“何人慷慨说同仇?谁识当年郭解流?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

又如《有怀》一诗情绪极为深沉:“放足湔除千载毒,热心唤起百花魂。可怜一副鲛绡帕,半是血痕半泪痕!”

再如《吊烈士吴樾》诗,充满激情,其中有“大江南北群相和,英雄争挽鲁阳戈。卢梭文笔波兰血,拼把头颅换凯歌。”“爆裂同拼歼贼臣,男儿报国已忘身。可怜懵懵天竟瞽,致使英雄志未伸。电传噩耗风潮耸,同志相顾颜色动。打破从前奴隶圈,惊回大地繁华梦。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等句。秋瑾的文学同好、挚友吴芝瑛赞颂她:“女士原作绝佳,有上下千古、慷慨悲歌之致。”其挚友徐自华评论秋瑾:“读书敏悟,为文章奇警雄健,如其人。”这些均为的评。

4.秋诗汇入文学革命潮流。

秋瑾是清末诗界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参与者,秋诗汇入文学革命潮流。

清代,因文字狱政治迫害,士人对社会政治噤若寒蝉,这直接影响到文学的发展。散文受八股文的桎梏,僵化板滞,诗作泥于形式,古奥诘屈,缺乏生气。晚清龚自珍呼唤和期盼“九州生气恃风雷”。黄遵宪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主张“我手写吾口”。梁启超认为:“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堆积新名词。”他主张要有新意境,新语句,而又要以古人的风格入之。清末诗界革命基本上是走的这条路子。秋瑾的诗作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力,而又充满新意境、新感情,语词清新,声韵激昂。其诗句“欲从大地拯危局,先向同胞说爱群。今日舞台新世界,国民责任总相分。”“高撞自由钟,树起独立旗,革除奴隶性,抖擞英雄姿。”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卢梭文笔波兰血,拼把头颅换凯歌。”等,均新语句也。

秋瑾是清末诗界革命的积极参与者。除了其诗词有所表现外,秋瑾还试练运用普通民众能接受的弹词说唱与章回体小说相结合的文学样式,撰写《精卫石》,宣传女权思想和反清革命。实际上,她是在探求文学大众化的路径。虽然全社会以白话文运动为其重要标志的新文学革命运动发生在民初的“五四”时期,但语文的变革具有渐变的性质,清末白话体的文学已经逐步出现了。似乎也可以说,秋瑾是新文学革命的探索者。

 

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女侠

在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下,旧礼教旧道德,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人们的一切言行均束缚在既有的封建统治秩序和传统礼制规范内,不能越雷池一步。广大人群受到奴役,缺乏独立的人格,而是依附于封建统治者(最高者为皇帝)脚下。男性尚且如此,妇女则更须遵守“三从四德”,受压制受束缚更甚于男性,遭受许多非人性的戕害。秋瑾所处的地位也不例外。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过痛苦的遭遇。例如,幼时她也曾被迫缠足,她的婚姻也是由父母包办的。她心志高远,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能诗擅文,与“无信无义”的纨绔子弟的丈夫在心性、志向、情趣、作风方面均不相投,最后发生了离异的悲剧。

但是,秋瑾读书明理,喜好历史,钦慕古代侠义之士,自幼即有独立思考、自由驰骋的脾性。6岁时,家人要她缠足时,她曾以父兄均不缠足为由,哭着拒缠。她追求独立特行的生活,在新思潮的鼓舞下,更加自觉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

她不安于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地位,她呼吁男女平等,投身于女权运动。她并身体力行,维护女权,从自己的生活开始。她呼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身为女性,但要同男子一样做事、生活。她自己取名“竞雄”。她追求女性的生活自由,不惜与志趣性格对立的丈夫离异,实践了她的女权革命,“革命当自家庭始”的主张。关于提倡女学,实现男女平等等激烈主张,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常劝诫她说:“妹言骇人听闻,宜慎之。”而秋瑾的回答是:“姊勿怪,吾所持宗旨如此。异日女学大兴,必能达吾目的。其在数十年后乎?然吾不有倡之,谁与赓续也?”其卓有远见,敢为天下先,勇往直前的气概和胆略,充分体现了她的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精神。

阻碍人格独立解放的思想习性,是奴才心性。秋瑾强烈批判传统的甘当奴才的思想心理。她深感,长期的封建统治,扭曲了人的自然天性,培养了奴性,甘当顺民,或轻生而亡。其《宝剑篇》诗中云:“女辱咸自杀,男甘作顺民。”其所作《宝刀歌》中感叹:“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心死人人柰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前引她另一首诗中写道:“高撞自由钟,树起独立旗,革除奴隶性,抖擞英雄姿。”

秋瑾志向高远,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平庸心理,她具有英雄主义气概。“俗子胸怀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她自觉地追求高尚的情操,砥砺自己的性格,志在济世救民:“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秋瑾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充满英雄豪气,她不是为个人逞能,或追逐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挽救祖国的沉沦,英勇奋斗。她在诗中写道:“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英雄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她的侠义之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急功好义,扶危济贫。她一生中这样的事情做得很多。她将为赴日留学卖首饰所得之款,用于救援因戊戌维新而获罪的王照出狱(她与王照素不相识),但却关照不要让王照知道是她救援的。她“节己费以助人学”。在日本实践女学校遇湘籍女生蔡竞因资用乏绝辍学,她携其回国,邀寓其家中。在吴兴(湖州)浔溪学校遇孤苦女生吴珉,挈入山阴家中居住生活。在日本留学时,她照拂徐锡麟的妻子王振汉。她自号“鉴湖女侠”,其名不虚。吴芝瑛回忆秋瑾的性格表现:“生平豪纵尚气,有口辩,每稠座,论议风发,不可一世。”

秋瑾并非蔑视一切道德轨范,而是遵循传统美德的。徐自华(寄尘)回忆说:“迹其(秋瑾)行事,不拘小节,放纵自豪,喜酒善剑,若不可绳以理法。然其本衷,殊甚端谨。在稠人广座,议论锋发,志节矫然,人辄畏重之,无有敢一毫犯其词色者。虽爱自由,而范围道德,固始终未尝或逾者也。徒以锋棱未敛,畏忌者半。”

秋瑾作为一个女性,慷慨潇洒,如同男子。留学日本时,她“居恒衣和服,不事修饰,慷慨潇洒,绝无脂粉习气。”她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并非孤傲怪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与她志趣相投者,与她交往,都能结下深挚的情谊。男性如徐锡麟,与她交谊深厚。其女友吴芝瑛、徐寄尘、徐小淑等与她友情深笃,对她评价甚高。徐寄尘有诗赞曰:“其志须眉咸莫及,此才巾帼见尤难……多少蛾眉雌伏久,仗君收复自由权。萍踪欢聚忽逢君,所见居然胜所闻。崇嘏奇才原易服,木兰壮志可从军。光明女界开生面,组织平权好合群。”徐小淑有赞惜秋瑾的诗句:“隐娘侠气原仙客,良玉英风岂女儿?为愤时艰谁击楫?高歌慷慨不胜悲。”

(作者:曾景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领导决策参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8/8037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