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治理城市伤疤,对“红灯乞讨”说不

2015年02月28日 13:33

 

【事件介绍】

“红灯乞讨者”穿梭于车流之中 背着孩子作揖

他们在车水马龙中行走,既有老人也有青壮年,甚至还有背着幼儿的妇女。当车辆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时,他们走上来,徘徊于车辆间。如今,偶尔还能在昆明红绿灯路口见到乞讨人员的身影,他们总是让驾驶员捏一把冷汗。有时,他们来到窗前,口中念念有词地频频低头哈腰。有的驾驶员见之,赶快升起了车窗。这样的乱象,究竟该谁来管呢?而乱象的反复性,也给相关部门管理上带来了难题。有市民出了个主意,拒绝施舍最有效,大家都不给路口乞讨者钱,久而久之,他们讨不着钱就不会在路口要钱了。

观察多个路口有人乞讨

正值昆明交通早高峰,车辆的行驶相对缓慢,到红灯路口时又排起了车队。对于“红灯口的乞讨者”来说,这是个好时间。顺着广福路由东向西行驶,在彩云北路、珥季路、官南大道的交叉路口处,能见到各式各样的乞讨人员。

在广福路与官南大道的交叉路口,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站在双向机动车道间的隔离护栏旁。他背着一个蓝色背带,远远看去并不知道是何物。红灯亮起,前行的车辆慢慢地停了下来,并排起了长队。此时,男子抓紧时间离开隔离护栏,穿梭在车辆间,伸出的双手不时抖动着,两眼看着车窗内的司机行乞,但没有成功讨着钱。随后,他走向了记者所驾的车辆旁,记者才发现他身背的是一个幼儿,小家伙一声不吭熟睡在男子背上。“你不怕撞着娃娃?”对于记者的提问,男子一言不吭,只是摆动了下双手。见记者无意给钱,他转身离开,向后面的车辆走去。

在红绿灯交叉路口的乞讨人员,在昆明还有多少?记者先后去到前兴路与日新东路、日新中路与前卫西路、兴苑路与二环西路下层、龙泉路与马村立交桥下层、龙泉路与白云路等多个交叉路口,以及龟背立交桥上层,都有乞讨人员。只是在各路口情况不同,多则3人少则1人,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但也有年轻人。他们均站在交叉路口附近,当红灯亮起时走至等候的车辆间进行乞讨。在广福路等路段,当快速行驶的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乞讨者就站在隔离护栏边,稍有不慎车辆便会撞着他们。

惊讶居然还有骑车乞讨的

“红灯口乞讨者”的乞讨方式则花样百出,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几种吧。

第一种:走到车旁伸出手,一个劲地点头。

第二种:拿个鸡毛掸,上来就掸玻璃上的灰。

第三种:不停地敲打车窗,直到驾乘人员给钱才罢休。

第四种:背着孩子不停作揖。

 

第五种:最为特别的应属日新中路与前卫西路交叉路口附近的骑车乞讨人员。3名男子站在双向车道间的绿化带旁,身穿专业骑行服,身后不仅有自行车还有背包,他们什么都不说,也不靠近车辆,就在手上拿个牌子,上面写着:“我们骑车没钱,暂借几元。”这一幕,让市民陈先生很感到恼火:“上个月,在西山区那边就见过他们了,就是他们三个。”对此,云南骑行者联盟的成员小王认为,大部分骑行者都需要经过专业学习或自我培训,当遇到困难时也会找寻朋友或求助民警。“既然穿得那么专业,咋个可能会在马路口乞讨呢?现在像这样假扮游人乞讨的太多了,站在交叉路口对驾驶员和自己来说都很危险。”

声音车主:“差点撞到乞讨老人!”

乞讨者:“一天下来能要着30元。”

张师傅回忆,他前天驾车经过彩云北路一个交叉路口时,就遇到了正在乞讨的老人。当绿灯亮起时,乞讨的老人还慢悠悠地往边上走。“老人根本不管别人,就是走自己的,很多车辆都只能减速或打方向避让他。老人快要靠近我的车时,右侧的车辆突然向路中并道,我为了避让车辆赶紧打了一把方向,差点撞到老人,把我吓惨了。”张师傅说:“他们这种乞讨看着就吓人,我们更怕撞着他。”

“他们自己危险不说,还让我们开车的也很危险。”对于红绿灯交叉路口的乞讨者,大多数车主都表示反感。对于给不给钱,司机们很是烦恼。王女士认为,乞讨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冒着风险出来乞讨,不给于心不忍。可是他们在路中乞讨的行为,驾乘人员给了钱又无异于助长了乞讨人员的做法。“还是希望有人来管理,这种乞讨真的危险。”

那么乞讨者们为何要选择在交叉路口的马路上乞讨呢?一名老人说,他今年67岁,因为是孤寡老人,生活过不下去才出来乞讨。他每天早上7点出来,开始在交叉路口处乞讨,等到10点多再到附近的商场边乞讨,而下午4点多他又会来到交叉路口。“街上要不着钱,我听说在马路上要得着,还有好心人给钱,商场那边基本要不到。”老人称他没有固定的乞讨点,居无定所,一天下来在交叉路口能讨到30多元。谈及是否担心安全,老人说他有时候也会害怕。“碰到人家的车,我赔不起。大家都让着我,从来没出过事。”当记者问老人是否愿意去救助站时,他摇摇头,“不想去,去几天又要回来。”

在日新中路,乞讨的骑车人告诉晚报记者,他们来自贵州,自称是大学生,却出示不了学生证。“我们骑到这边没钱了,需要别人帮助我们。去找警察太丢脸了。”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愿去救助站时,3人均表示不想去。与记者交谈了几分钟后,3人便匆匆骑车离去。

如何管理

相关部门人员说都有难度

交警对此,昆明市交警支队人员表示,如果交警发现此类情况都会进行相应劝阻。“但我们没有处罚权利,这应该归属辖区派出所吧。”

公安民警称,对于在十字路口利用等红灯时间,向驾驶员进行乞讨或兜售物品的人员,在其不听制止和劝阻,并妨碍交通管理秩序的,可按情况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于乞讨人员,民警可以在其愿意的前提下将其送入救助站接受救助。但对于这一情况,昆明市公安局民警认为,存在监管难度的问题。“流动性非常大,不可能派民警随时在交叉路口守着。这应该和散发小广告类似,归属于城管部门管理。”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映至昆明市数字城管热线12319,工作人员在记录情况后表示,他们也时常收到市民关于此类的投诉,在接到投诉后他们都会派辖区工作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处理。工作人员说:“但也存在反复性强的情况。”

谈及对交叉路口乞讨人员的管理,城管工作人员认为,“这就要看谁来牵头?大部分都是说服教育,但这样的制止劝阻往往效果不好。”

他山之石

珠海市《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机动车道上兜售、乞讨或者发送物品,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向在机动车道上乞讨的行人予以施舍均被禁止。《条例》生效后,无论是行乞者还是驾驶员都将面临交警警告或50元罚款。

佛山市《佛山市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意见》规定,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乞讨,妨碍交通管理秩序的乞讨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例进行管理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红灯乞丐”困扰司机出行 挨车要钱安全隐患严重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一些城市的主要路段常常会出现专门在红灯路口乞讨的人群,这些人被称为“红灯乞丐”,相信很多人对他们并不陌生,有直接敲玻璃要钱的,还有拿一个鸡毛掸子给你擦两下车,然后再要钱的。这样的乞讨方式让众多司机感到既可怜又反感,想给钱又怕助长他们这种危险行为。

有朋友就说,自己得了路口恐惧症。每次开车快到大的路口时,他都如临大敌,赶紧将车窗关严实,把车门锁上,然后接受一拨又一拨的“挑战”,除了乞讨的,什么卖方向盘套的、塞小广告的……。直到驾车离开路口才能缓一口气。市区红绿灯路口的功能变得如此复杂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最近河南商丘的一个交叉路口也遭遇到了“红灯行乞者”的“青睐”。

中午12点交通高峰期,在河南商丘市北海路与归德路交叉口自南向北的斑马线前,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挨个向等待红灯的汽车司机乞讨,偶尔有车主开窗给钱,但大部分司机则是不予理会。红灯变绿灯后,他迅速走到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等待下一轮红灯。记者在等待红灯时,也遇到了乞讨。

记者:别慌,别慌,给你找零钱哈,你等一下。

乞丐:谢谢你,谢谢你。

记者:你这一天不少要钱吧,能要多少钱?

乞丐:要不多少,能够饭的就管了。不能天天来这要。

记者:在这里要能不危险吗?

乞丐:那危险,危险,没办法。就这能停一会儿车。

对于这些“红灯乞丐”,过往的司机和行人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

市民:有的时候给吧,但给不多,因为又觉得他们可怜,又不想让他们形成习惯,一直在这要钱,因为比较危险。

市民:都是残疾人,或者那种老人,然后他一直敲你的玻璃,还有的拿着布给你擦车在那,一般都是一块钱,其实给他钱倒无所谓,毕竟他是弱势群体,主要是影响交通,不安全。别说咱商丘,其它城市也有,包括郑州也有,一线城市要照样有。

市民:有个瘸子在那挡着路,那不就影响交通了吗?你看,街上到处都是这一种,这谁来管啊这一块儿。

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乞讨,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又该如何管理?记者采访了河南商丘交警支队民警张晓辉,他表示管理反复出现的“红灯乞丐”确实有难度,大多情况只能劝离。

张晓辉:他这样是违法的,但是你又不能怎样他,他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我们交警接到群众这样的举报之后,我们交警也会第一时间赶到地方,我们交警到地方之后,他也会马上离开。等交警离开地方之后,他又会卷土重来,打游击战,你又不能随时随地的跟着他。这一块儿,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预防。同时,这种事情出来之后,你又不能很好处罚他。(现在如果)出现在路口,交警都会去劝离他,只有这一种办法,没有其它很好的办法。

对此,河南立品律师事物所律师路国强认为,“红灯乞丐”来往于机动车道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这种行为妨碍了城市的秩序,同时也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

路国强: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骚扰驾驶人,强行乞讨情节严重者,可以做出罚款、行政治安拘留等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说,阻拦在车辆前面,或者强行开门、开窗,或者纠缠等一些行为基本上可以介定为类似的强行乞讨。

 

“红灯乞讨”有隐患,理应坚决亮红灯

对于“红灯乞讨者”,需要亮红灯。

在红灯期间向来往车辆乞讨,涉及到的是安全问题。十字路口本来就是事故的高发地段,这里车来车往,这里隐患不少。在这个地点,在这个时段,让乞讨者在车流里穿行,会使安全隐患更多。对于乞讨者本人来说,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是年迈的老人,有的是残疾人士,他们行动本来就不方便,如果还跑到车流里去乞讨的话,就会给自身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对于在此间等候红灯的车主来说,这个时候需要集中精力,关注路口的情况,以便安全的出行。当乞讨者向他们乞讨的时候,就会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会带来安全隐患。

不仅有安全隐患,而且“红灯乞讨者”的行为还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给本来就拥堵的十字路口造成更加严重的拥堵。尤其是春节期间,出行的车辆和行人会增加很多。这个时候,“红灯乞讨者”的进入,会加重十字路口的交通负担。很显然,无论是从保障出行畅通的角度,还是从确保安全的角度来说,对于“红灯乞讨者”都应该是零容忍的。

当然,对“红灯乞讨者”零容忍,并不是说不允许他们乞讨,这毕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让他们不能生存下去,他们不能生存了,对于社会来说也是有害处的。所以,在严查“红灯乞讨者”的时候,有关部门就不能是教条的驱赶,而应该是把他们引导到一个合理的位置上去。笔者以为,对于城市来说,是不是应该考虑划定乞讨区域,这个区域既要确保交通秩序的畅通,又要确保乞讨者的安全,还要保障乞讨者能够有所收获。

在十字路口乞讨,在红灯时刻乞讨,安全隐患多发,对于“红灯乞讨者”请勇敢的亮起红灯,这是对乞讨者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启示与思考】

街头乞讨大煞风景,也暗藏交通隐患,是一块难以治愈的城市管理伤疤。一些行乞者之所以会选择红灯乞讨方式,就是利用了在特定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就范的心理。

诚然,富有爱心地给些施舍也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见乞讨就给钱。这些年我们对乞讨流浪人员已建立救助体系,如果真是迫于无奈和生活无助而不能自食其力,完全可以到救助站寻求帮助。稀里糊涂地付出爱心,有纵容好逸恶劳之嫌。

如果说这些乞讨属于“文明乞讨”的话,穿行在道路上的红灯乞讨族就可以说是强迫乞讨了。这些乞讨族在车辆等待红灯的间隙,趴着车窗要钱,这种强迫要钱的方式很是让人厌烦。

红灯乞讨族不但影响城市形象,还妨碍交通秩序,成为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种乞讨行为,交警应该坚决制止,必要时要请城管和社会救助机构介入,对乞讨人员进行登记梳理,分类处置。对于应该救助的,相关部门就要主动承担起救助义务,对于能自食其力的人员则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从事合适的工作,对假乞丐或有利益集团操纵的乞丐则要坚决打击。

伪乞讨消费的是民众的爱心,更是伤害了真正的慈善事业,使得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生存处境更加逼仄。那些职业乞讨者,会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蔓延,也是一种可耻的价值观畸变现象,有违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给予教育和矫治。查处职业乞讨者既彰显管理智慧又是执行法治国策,还为社会和谐增强砝码,法制是靠强制措施执行的,是该有关部门出手的时候了!

根治马路乞讨行为,最终需要开出法治的药方,除了依法打击职业行乞者外,还需政府升级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帮扶机制,切实保障好孤寡老人、伤残人士的合法权利,从源头上解决他们的权益贫困。作为市民,行善既要因地因时制宜,也要分辨真假善恶,对街头职业乞讨应坚决说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8/8037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