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范人物
把生命希望留给患者——追记急救员贾海波
2015年03月03日 09:13
我们还来不及认识,你就已经离开。我们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却已望不到你的背影。
10月26日,天空阴沉,天地间飘洒着凄冷零落的雪花,正用初冬第一场雪无声地为“将生命希望留给患者”的急救员贾海波送行。
近千人的送别队伍里,人们擎起“弘扬急救精神——海波同志一路走好”的横幅,向这位把爱留在天地间的健康卫士告别。
这一别是永别,护士柳青无法抑制悲痛,泪如泉涌。她无法忘记24日的那个上午,贾海波开车送重症患者到医院,途中突发脑干出血,就在昏迷前夕,贾海波克服了头晕、视线不清、肢体不灵等严重不适,将急救车稳稳开到了市中医院。从8时56分接到出诊指令,到9时24分贾海波将救护车安全停在市中医院门前。如今,患者得救了,而贾海波却永远地离开了。24日的这一次急救出诊是永别。
在送别的队伍里,同事们说:“我们的急救好司机——贾海波走了,但他的身影不会离开!请相信——急救战线的全体兄弟姐妹们将继续沿着他走过的点滴,一直前行,用我们的汗水,哪怕是生命作代价,来换取佳木斯百姓的安康!海波,我们的好兄弟,你一路走好……”
泪眼哽咽中,与贾海波并肩执行任务的往昔呈现在同事们眼前。
“情未了,象春风走来,爱无言,象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这是贾海波最爱听的一首歌。如今,歌声孤单响起,驾驶员的位置上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
“海波,今天我再放一遍给你听。”急救员刘顺一边放起这首《爱在天地间》,一边抚摸着与贾海波共同急救转送患者所用的担架,望着空荡荡的担架另一端,泪水猛然间滑落,双眼似乎被一阵“急雨”袭过,勾起了暴雨中急救出诊的一幕。今年7月23日,骤雨瓢泼着城市,冰雹砸在救护车上乒乓作响。贾海波驾车急驶在友谊路上。佳西友谊路上发生车祸,现场有疾患等待着他和他的急救战友们。到达现场,贾海波一行跳下车,冲进暴雨中,救治转送患者。冰雹、雨水打在身上、脸上,眼睛瞬间被雨水淋湿。这一幕是贾海波8年急救工作生涯中经常出的场景,是连他自己都不曾记住的一次普通急救出诊任务。在每一个交通事故急救出诊现场,他们都是第一个出现在患者身边的人。在家属还没有到来时,是他们把温暖和生的信念带给患者。
今年38岁的贾海波2007年6月被市急救中心聘用为救护车驾驶员,从事院前急救驾驶工作。在近8年的急救工作中,他安全行车40多万公里,用每一次分秒必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用每一米安全行进为生命守护着希望。8年时间里,他救治转送患者1.45万余人次,多次参加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与大型活动的现场医疗保障,均圆满完成任务。贾海波5年前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说:“拉着患者就是命悬一线的时候,你只能是尽快开,因为给患者保证一个最佳的抢救时机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出诊,都是急救电话拨出那一端急切的盼望,都是患者和家属在危急时刻全部的依赖。
他是同事们眼中的好战友,朋友心中的好兄弟,乐于助人。
“谁家有事儿,找他替个班儿,从没有个‘不’字儿。”
“车最干净,没事就里里外外收拾个遍。”
“贾哥人好,有活找他帮忙准行,还心细,那天在单位还拿起针线缝起了急救服。”
如今,这些都已化作了怀念。
他平日工作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同事、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贾海波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整理出来5面锦旗和10余封表扬信摆在桌上,同事们正在陆续整理着他的学习笔记和任务表。他的人生轨迹是如此平凡而令人感动。
在急救战线工作的八年时间里,贾海波曾救治转送患者14500多人次。而这些患者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贾海波这个名字。贾海波在他每一次分秒必争的安全驾驶行进间,留下一串串守护生命的足迹。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自然而然地一次次将生命的希望守护作为使命和职业习惯。
2009年2月,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贾海波由于平时工作表现突出被选派到帽儿山赛区承担院前急救医疗保障任务。他听从指挥、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坚守岗位。为保证救护车打得着、开得动、走得远,每天夜里,当大家都进入梦乡时,贾海波都会起来两次、三次,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发动车辆。当时,他痔疮病发作了,疼痛难忍。领导建议派人换换他。但贾海波却说,大冬天的一来一返耽误时间,“家”里的急救任务也挺重的,本来就人手少,别折腾了,再说也不是能要命的病。他不仅始终留在帽儿山坚持值班,而且每天不顾天气寒冷,利用中午阳光充足时擦拭车辆。他所驾驶的救护车里里外外都是最整洁的。贾海波以出色的表现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个人也被省卫生厅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第十二届全省运动会在佳木斯市举行。贾海波与同事一起承担主赛场现场医疗保障任务。由于各比赛场馆运动员中午训练不休息,所以救护车就必须保证在现场,急救人员只能轮流吃午餐,到最后一组人员吃饭时,饭菜都已经凉透了。但他总是默默地把自己排在最后一组。每天从上午7时40分至晚9时30分,贾海波一直在救护车内准备随时接任务,直到赛场内无运动员比赛及训练时,他才回到单位值班室待命。就在刚完成省运会医疗保障任务的当晚,伊春市机场发生空难,接到救援集结指令后,来不及休息的贾海波又与同事们紧急赶往伊春支援。
2012年3月,哈同公路依兰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伤者众多。正休班在家的贾海波在接到集合指令后,立即打车到单位,与同事一起赶往现场增援。
2013年8月,同江市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险情危急。贾海波积极主动请战。抵达同江后,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为受灾群众做检查,做心理疏导。在堤坝上与抗洪一线人员共同奋战了近20天。
每一次出诊都是生命最危急时刻的召唤,每一次为生命争取希望,都是和患者并肩在与死神较量,在与时间赛跑。作为急救员兼驾驶员的贾海波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这场比拼最重要的角色中。8年,在时间的计量下是如此短暂,而在贾海波急救事业的工作表上却负荷着无限的宽度和重量。
“急救工作人员留给患者的都是亲切的笑容和有力的背影,却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现在,我想说,他的名字就叫‘贾海波’!”
“我曾经被急救车送到医院抢救过,得救了却不知道谁救的,更不知道长的什么样子。从报纸中看到了贾海波的事迹,很感人,虽然不知道那次救我的是不是就是他,但我想说声——谢谢你,贾海波!你让我看到了坚守的力量,感受到了爱的温暖!”曾被急救中心出诊急救康复的患者这样说。
这时,《爱在天地间》的最后一句歌声传至耳畔——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在场的人不禁泪眼朦胧。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03/803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