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沉重的《忏悔录》 严重的警醒
2015年03月03日 16:23
【事件介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次推出大型专题栏目《忏悔录》
2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次推出大型专题栏目《忏悔录》,选取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剖析案情及违纪违法者的忏悔,给党员干部以深刻警醒。据悉,此次是中央纪委网站首次公布落马官员狱中忏悔视频。《忏悔录》栏目首期公布的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的相关内容中,含有六段视频。其中有五段是张引本人忏悔,还有一段为办案人员讲述张引如何索要奖金。
在录制的忏悔视频中,张引多次对自己的罪行表示悔过之情。张引表示:“追逐金钱成为了我唯一的精神动力,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正常的事,认为发点拿点,是对工作的鼓励。”“还是自己的思想,麻痹了,没有按照党章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我诚恳地接受组织的处理,重新做人。”在提到老母亲因为自己而被送院抢救两次时,张引眼眶泛红,表情悲痛。
此次公布的《忏悔录》除案件透视、忏悔视频等内容外,还附有张引写的忏悔文字。在文章中,张引将自己的“腐败根源”归纳为三点:一是不注重学习,理想丧失;二是贪欲之心,使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三是宗旨意识被物欲横流冲垮。
忏悔摘录
“利”过了限度就是“狱”
千万不要想利。到一定限度的利,它就不是利了,它就是狱,不是贪欲的欲,就是监狱的狱。走到了这一步,再回想,我深深地内疚,我对不起我的家人,我也对不起组织,对不起这个社会。让我从头回来,你把我打死,我都不会再做任何这种事情。——张引
内存
倒在“奖金”上的徐州市原政协副主席
现年56岁的张引为江苏涟水人,曾任徐州市泉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并于2012年6月当选徐州市政协副主席。
据中央纪委网站采写的案件透视介绍,张引倒在了“奖金”上。
2001年至2012年间,张引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0余万元。在担任徐州市泉山区区委书记期间,违反规定,擅自决定,通过自定项目、重复发放等形式,向区四套班子成员、财政人员等人发放奖金共计1040余万元,个人实得50余万元。
2014年5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张引有期徒刑十一年。
调查
中央纪委网站员工
赴监狱拍摄视频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忏悔录》专栏今后会在中央纪委网站定期推出,采写对象是已经判刑的各地落马官员,会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公布,案件选择根据案件性质来决定,也会考虑各省份的覆盖面。
《忏悔录》的部分内容是由网站派出工作人员进行采写,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按照程序办理。以此次发布的张引受贿案为例,案件透视由中纪委网站派出的工作组进行采写,而张引本人的忏悔视频也是由中纪委网站工作人员到监狱实地拍摄。在采写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联系工作由地方纪委来进行组织协调、联系磋商。所以,文末附有“本组报道得到江苏省纪委大力支持”的说明。而《忏悔录》中“我的忏悔”的相关内容则来自落马官员本人所写的忏悔书。
为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忏悔录专栏点赞
人所共知,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曾郑重地向全党发出过提防“糖衣炮弹”的警告;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也曾用“改变面貌”的危险向人们敲过警钟。特别是陈毅元帅的告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更是令人发聋振聩,回味无穷。
但是,尽管言之者谆谆,却还是有听之者藐藐的情况。近年来,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不断呈现“前腐后继”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党员干部把上述严肃的警告当成了耳边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放松了自我警惕,在权力、欲望中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事业和名声。当他们面对铁窗残月之时,才想起痛哭流涕,后悔当初听不进党和人民的教诲,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尽管这种忏悔已晚过“三秋”,但也算是他们的亲身感受、发自内心的“实话实说,其警示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也正因如此,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指出,要深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反面教材,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这正像报道中所说的,“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每一个贪腐案件背后,都有权力失范的影子;每一份忏悔书中,都藏着自责自恨的懊悔。违纪违法者用他们的政治生命写成的警世教材,应当成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明断得失的镜子。
首期忏悔录刊发的是《变了味的“奖金”——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受贿案透视》。2001年至2012年间,张引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0余万元。2014年5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张引有期徒刑11年。值得注意的是,东窗事发后的张引,还曾试图狡辩,办案人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党课,有针对性地对张引开展了专题教育,讲党性修养,教党纪条规,谈诚实诚信。最终,张引的内心终于被打动:“十几年来,从未有人给我面对面地上过党课,我确实错了。”他追悔莫及地说:“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社会。如果能从头再来,我宁愿放弃生命也不会再做贪赃枉法的事情。我希望干部们能以我为戒,贪官们能看到我的前车之鉴,扪心自问,早些收手。”
读一读落马贪官的忏悔录,足以让某些手脚发痒的党员干部警醒,让某些犹豫徘徊的党员干部醒悟。要知道: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只是南柯一梦。所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忏悔录”专栏,对于警示、震慑和教育党员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告诫,懂得“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锤炼思想纯度,大有裨益,常思量、多算账,摆正心态,力戒贪欲,远离灾祸,把自己打造成腐败的“绝缘体”。如此,方可把握人生之路,既能“平安起飞”,更能“安全着陆”。
贪官忏悔录的看点在哪
每一个贪腐案件背后,都有权力失范的影子;每一份忏悔书中,都藏着自责自恨的懊悔。贪官忏悔录,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从勤政为民滑入贪腐泥潭的案例,“看点”颇多,它不仅展示了贪腐的种种方式、行为,更将落马贪官的悔恨、自责一一分析,给党员干部以深刻警醒、震慑和教育,违纪违法者用他的政治生命写成的警世教材,应当成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明断得失的镜子。
受警醒,以检身犹不及之心廉洁奉公。《忏悔录》专栏首期刊发了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受贿案透视。2014年5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张引有期徒刑11年。张引的贪腐之路就是从为他人开方便之门开始的,从刚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胃口”越来越大,张引在贪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逃不出党纪国法的制裁。“不以恶小而为之”对于为官者来说更为重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提醒自己不违反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时刻警醒,不让贪腐的“小动作”蚕食思想的“堤坝”,才能始终保持廉洁奉公之心,勤奋务实,履职尽责。
明底线,以律己明责之心遵纪守法。“千万不要想利。到一定限度的利,它就是狱,不是贪欲的欲,是监狱的狱。”做人要有底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为官者更应该有底线思维,做党纪国法的捍卫者,而不是为一己私利,挑战党和国家的权威。为官者守底线,才能不越矩,在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行事办事,为官者明底线,才能踏踏实实为民谋福利。对于那些打破底线,越了红线的违法官员,等待他们的不仅是党纪国法的严惩,更有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知敬畏,以敬权为民之心谨慎用权。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握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却在用权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把“公权”与“私权”搞混了,把“不可为”的事情办成了“任意为”,张引在忏悔录中说:“做任何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都将失去一切,都要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为官者应心有敬畏,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坚守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应该全心为民,将一切为了人民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更对得起自己。
【启示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需要切实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纪委”网站推出“忏悔录”无疑是在“敲山震虎”。
从忏悔中可以看出,违法违纪官员最初也都有过“廉洁岁月”,但是面对利益诱惑,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操守逐渐被贪欲烧光,走上了害国害民害己的不归路。贪官对于党纪国法这根底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心中存在侥幸心理,被眼前的纸醉金迷、前呼后拥、风光无限所诱惑,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纵使悔入骨髓,也是为时晚矣。
将违法违纪官员的腐化过程、腐败手段通过《忏悔录》的网络传播方式公之于众,也有利于反腐工作走出神秘,有利于群众监督在反腐斗争中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当来自社会的监督力量不断增强,那些隐蔽的贪腐手段也将无处遁形。反腐教育作为反腐工作前哨,就是要不断以新方法适应新形势,以新方法促成真成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持。
“中纪委”网站推出“忏悔录”意在“敲山震虎”,对于震慑心存“妄念”的领导干部有很重要的作用。两会前夕,“中纪委”网站推出“忏悔录”,也预示着反腐的新号角再次吹响,新一轮反腐风暴即将来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03/8041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