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强化理论工作的现实担当

2015年03月05日 11: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适应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作出的强化社科理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意见》强调,要“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强调和突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咨政”功能。明确提出了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强化理论工作现实担当的重要命题。而这一重要命题下,理论工作者的行为担当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深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认识中强化担当意识

《意见》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个最基本的宗旨,就是要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即开展决策咨询是其主攻方向。作为理论工作者,在中央特别强调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首先要强化自己作为“智囊”的意识,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角色从“智囊”到“智库”的转变。

强化“智囊”意识。研究一定要回应现实,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担当情怀。而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有独到的问题意识,要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善于、敢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并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强化“智库”意识。理论工作者作为个体,力量有限,也存在知识盲区,因此更要通过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实现个体专业优势的集群化、组织化。实现从“智囊”到“智库”的转变,更好发挥现实担当作用。

在跟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增强担当能力

在推进传统智库转型中增强担当能力。根据《意见》,党委政府研究部门、社科院、党校、高校等部门都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但是,这些部门毕竟是在传统体制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要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还需要转型。对照新型智库的标准,我们地方传统智库在有些方面转型压力比较大,而相应 的破解压力后所获得的空间也更大。比如按照“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的标准,就带来了如何正确处理科研和行政关系的难题。而如果把握好转型传统智库不能简单地把去行政化理解为去掉行政级别,而是要去掉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形成良性的科研治理结构,那么在这样的转型中科研人员就将获得释放自己能量、提高自 己能力的巨大空间。

在新型智库培育中增强担当能力。根据《意见》,还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 发展。而这一点一直是贵州的短板。培育新型智库,难点在于怎样把握当初中央关于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要从严管理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建立制度,最好是建立法规,对从业人员的资质、业务范围等进行依法、依规管理。否则,没有一个客观尺度,很多具体的操作不好把握。而伴随更多的企业智库和社会智库的打造, 可为更多的知识精英提供发挥才干和增强能力的平台。

 

在特色智库打造中增强担当能力。贵州的特色从社科研究的角度来看,一是以遵义会议 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研究;二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研究;三是以少数民族发展为代表的民族研究;四是以绿色赶超为代表的生态文明研究等。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特色研究领域还没有能够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很好地融合起来,还没有把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点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工 作者现实担当能力的发挥。下一步在加强研究的优长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融合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的担当能力可借势发挥。

在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效能中找准担当抓手

理论工作者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成员,要找准发挥现实担当作用的切入点和抓手。这应从两个方面努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宣传文化工作者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笔者认为这也适用于理论工作者。只有胸怀大局,才能真正“身处兵位、胸为帅谋”,才能发现大课题。当前,贵州的大局就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为了实现这个大局,就必须既要赶、又要转,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怎样守住两条底线,总书记说,“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强调“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思路从哪里来,需要我们调研,这就是理论 工作者作为“智囊”、“智库”所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发挥专长、找准载体、做出特色。理论工作者各有所长,应该在贵州发展大局、大势 和大事的准确把握中定位好自身职能,发挥好自己专长,在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中做出特色。比如:贵州是党史资源大省,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研究是党史部 门的比较优势。从党史的角度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创新发展思路,就是我们回答守住两条底线这一重大课题的切入点。我们认为,要守住两条底线,核心在于要转型发展。挖掘党史资源,发展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红色文化产业,实现以“红”带“绿”,以“红”促“彩”,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史部门就要从这个角度思考,如何整合研究力量,深入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这样才能做出我们党史部门的特色和亮点。为此,我们成立了“贵州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支持党史资源大县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试点,积极开展补划老区和老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结合全省发展大局的需要来看,探索的空间还很大。

(作者系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05/804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