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范人物

"好志愿者"陈忠贵

2015年03月09日 09:48

 

2014年10月25日晚,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天色已暗,凉风习习。几道光束反复交错,却只能照到成片的水葫芦。“陈哥,你在哪?”喊声不断在江面回响。当晚8时10分许,3名青年在此溺水,64岁的陈忠贵救起一名青年后,第二次跃入江中,却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江中,再也没能探出江面。陈忠贵的英雄事迹让武汉三镇为之感动,引来百万市民自发追悼,《人民日报》点赞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平凡着也很伟大。

1.六旬老人两次下水救人 因体力不支消失江面

陈忠贵出事的地点位于距离江岸50米远的一艘驳船旁的水域,这片水域大部分被漂浮植物覆盖,水面看似风平浪静,但水底暗流涌动,速度和方向随时在变化,充满了危险。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冬泳队员,一不留神,也会被困住,若事发瞬间暗流汹涌,一眨眼便会被卷走。

“当时情况危急,不及时下水救人,3个年轻人肯定没了。”冬泳队队员童淑华回忆,2014年10月25日晚8时10分许,冬泳队7名队员正在码头边的帐篷里休息,突然听到江面一艘驳船旁传来急促的呼救声。陈忠贵、童淑华、蔡从庆3人立即来到驳船边查看,发现距离船头约5米处,一名年轻人身体被大片水葫芦包围,仅头部探出江面。在手电筒的探照下,20余米外,另有两名年轻人顺流而下,身体在江面上起起伏伏。

危难关头,童淑华将驳船甲板上的塑料软管绑在腰间,陈忠贵救人心切,未做防护准备,与童淑华一起纵身跃入江中。“当时天黑,很难判断水情。”老蔡说,虽然危险重重,但老陈没有一点犹豫,第一个跳入水中,游向落水者,和随后跳入水中的老童一起将落水者推到船边。“你先上去拉他一把”,老陈让老童上船将落水者拉起来后,才最后一个上船。就在大家都以为危险彻底解除后,远处又传来了求救声,隐约看见两个人在水中挣扎,距离驳船约20米远。甲板上,李首快等冬泳队员用竹篙将年轻人顶住,以防其被江水冲走。陈忠贵、童淑华则一左一右将年轻人架住,推出江面。在李首快等人协助下,年轻人很快被拉上甲板。

陈忠贵是参与救人的3名队员们中年纪最大的,他第一个入水,最后一个上船,体力消耗很大,大伙安排陈忠贵陪着第一个落水者,老蔡和老童下水救人。

“你莫抱住我了,我不下水了还不行?”冬泳队员老李了解陈忠贵的个性,每次有危险总是冲在最前头,为此老李特意留下来看住陈忠贵,但陈忠贵从驳船上找来一根绳子后,便要往水里跳,老李赶忙抱住他不让其下水,陈忠贵向老李一连保证了好几声后,老李才放开陈忠贵,准备支援老蔡和老童。“没想到我没走多远,就听见扑通一声,老陈又跳水里了,没想到这一跳竟然,不见了踪影。”

就在老陈再次下水时,队长老蔡已经托起了第二名溺水者,游向驳船。

“我往驳船游时,被暗流推到了水葫芦丛旁边。”老蔡说,他在距离驳船不到4米远的位置,被暗流拖住,他只能一只手托着溺水者,一只手死死压住水葫芦。

陈忠贵发现老蔡这边有异常,赶紧转头游向老蔡,但陈忠贵也被暗流困住了。 

老李介绍,暗流只是危险之一,它只会把人往水里拖,专业冬泳队员还能应付得了,但水下被暗流卷起来的浓稠泥沙则会让被困者雪上加霜。被暗流困住的人,一旦腿部被这些浓稠泥沙冲击,便会失去平衡后仰,到了这种关头,即使是资深冬泳队员,也很难脱困。

“老陈估计就是被浓稠泥沙冲击到了,开始后仰。”李首快说,竹竿虽然伸到了老陈的跟前,但老陈根本来不及也腾不出手抓住竹竿。“我眼睁睁地看着老陈被暗流卷走。”

英雄陈忠贵失踪85个小时之后,2014年10月29日上午10点,经过一百多人的不懈搜寻,水上警方巡逻艇在天兴洲大桥上游大约1公里处找到了救人勇士陈忠贵的遗体。

2.获救三青年跪拜英雄陈忠贵  称以后也要做好人

2014年10月31日上午,陈忠贵的追悼会在汉口殡仪馆举行。数百名群众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获救的三位男青年也来到现场,跪拜陈忠贵的遗体。  

这3个从汉川来武汉打工的小伙子,一直为那天晚上任性涉水而深深自责。在王家巷码头的简易灵堂前,在殡仪馆的追悼会上,3个小伙子满怀歉意地祭奠恩人。

“陈老给了我们新生命,我们以后也要做好人。”3个年轻人回忆起当晚的一幕既内疚又伤心。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我们在码头等待陈英雄的消息。那天风很大,很冷,老陈的儿子陈思看我们穿得单薄,要我们先回去。”回忆起那一幕,3人中年长的小祝有些哽咽。

小祝抱着陈思说:“家里有困难找我们,我们以后是兄弟。”

31日上午,记者来到汉口殡仪馆新馆时,追悼会现场已经摆满了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陈忠贵的棺木静静躺在花丛中,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了“沉痛哀悼英雄陈忠贵”的字样。

会场内外围满了前来悼念的人群,足有数百人之多。

前来送行的不但有陈忠贵生前的亲朋、同事和冬泳队的队友,还有不少街坊,以及和他素昧平生的群众。

市民胡女士说,她和陈忠贵同在一个社区,平时打交道不多,看了报纸才知道社区里出了个英雄。她说:“为了别人的安全,把自己的生命都献出去了,试问能有几个人做得到?”

 

3.舍身救人英雄陈忠贵  在平凡中播下“善”的种子

陈忠贵的牺牲,让人们开始关注长江冬泳爱好者这个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援救宝贵生命的特殊群体。多年来,他们自发组织在一起、义务守望两江四岸,人数已达600名。其中长江救援志愿队17个月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成为长江、汉江两江溺水事故救援的主力。 

老陈走了,他手里的接力棒,所有队员都攥着。倒下一个“陈忠贵”,涌现了成千上万个“陈忠贵”。陈忠贵所在的长江救援志愿队其他队员,共同誓词将继承遗志 继续值守“站岗”。

江边值守3个月,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体力透支仍再次入水,英雄陈忠贵走了,他的遗志激励着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侠义精神,老陈走了,我们仍会坚守!”仍坚守在汉口王家巷值守点的长江救援志愿队负责人俞关荣说。

俞关荣说,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已超过600名,成立一年多来,已在长江、汉江水域救起溺水者逾200人。“老陈的牺牲,包含不少意外因素。”

事发时天色较暗,3人同时遇险,加上水流湍急、水葫芦惹祸等原因,使得陈忠贵成为武汉首位因救人牺牲的冬泳队员。

连日来,陈忠贵的事迹在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友中传颂、交流,“坚守”一词说得最多。

2014年以来,49岁的武昌汉阳门值守点队员赵汉清,已从长江救起6人。赵汉清说,每次下水前,他都会尽量做好防护措施。

老陈出事后,家人也曾为他担心,其中不乏反对声音。赵汉清说:“我和老陈很像,我们喜欢游泳,能一边做喜欢的事,一边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4.儿子的眼中:父亲的善是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2014年11月18日,陈思又一次来到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凝望大江,趸船静默,水葫芦随波摆动。但稍微熟悉水性的人都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江面之下,水流汹涌,漩涡密布。就在10月25日的晚上,这片江水吞噬了陈思的父亲陈忠贵。

“爸爸下岗十几年,唯一的爱好就是游泳。”2014年10月29日,王家巷轮渡码头边,眺望湍急的江水,陈忠贵29岁的儿子陈思满脸悲伤。他说,冬泳七八年以来,父亲既锻炼了身体,又结识了一帮老伙伴,一直乐在其中。

2013年5月武汉发起组建长江志愿救援队,陈忠贵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王家巷值守点的一员,2014年的这个夏天,他曾在事发地点值守3个月。

童淑华说,2006年冬泳队成立时,热心快肠的陈忠贵就是队员之一。8年以来,冬泳队平均每年都会救出五六名溺水者,时常都有陈忠贵的身影。“今年夏天,陈哥在王家巷值守了3个月,任劳任怨”。

“我知道冬泳队经常救江里的溺水者,可爸爸很少跟我讲救人的事。”陈思回忆,2013年夏天,一家人吃饭时,父亲曾轻描淡写地提起,他在江边救了一个溺水的少年。

“我后来才回过神,他跟我讲这个事,不是自夸,是提醒我别去江里游野泳。”说到这儿,陈思已泪流满面。

“本来爸爸不会出事的,就是因为他倔。”陈思得知,出事当天陈忠贵第一次救人上岸后,队员们纷纷劝阻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他不要再下水。陈忠贵一边答应,一边还是悄悄地跳到江中。

“当时爸爸看到江里还有人没有被救起来,让他选择100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人。”陈思说“爸爸就是这样一个倔脾气,做任何事情宁可自己吃亏,都要做到最好。”

“父亲的善,是不分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这是他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陈思说。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是陈思在清点父亲遗物时,在陈忠贵的摘抄本上看到一句话。陈思觉得这句话是爸爸的写照。他准备把这段话挂在自己经营的小吃店里,好像爸爸一直陪着他。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09/8048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