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北:“四个全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战略布局

2015年03月11日 10:56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求“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光明前景清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如今,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史无前例全方位提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设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骤。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在20世纪末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而且使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并继续向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前进,需要新的战略布局提供战略目标、体制动力、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阶段面临国内外日趋多变的复杂环境。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需要新的战略布局提供战略目标、体制动力、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需要完成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推进经济建设以提供雄厚的物质财富,需要推进政治建设以提供公正的权利保障,需要推进文化建设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推进社会建设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提供适宜的自然环境。在新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的战略布局提供战略目标、体制动力、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从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成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基。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考察,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达到更高的小康水平,也关系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石,关系到民族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其提供保障。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能够扫清体制障碍,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活力;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放在历史坐标和战略布局中准确定位和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持久不竭的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科学回答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保障。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治好国、理好政;只有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治才能为实现中国梦保好驾、护好航。

——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而这个自身硬,源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就能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在全面推进伟大战略布局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涉及历史、现实与未来,关系社会各个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全面的视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和厚此薄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分人群、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是涉及社会各个区域、领域和各个阶层、群体和每个人利益关系的全面改革,是使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涉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的全方位,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方面,涉及法治信仰确立、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环境营造等全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也是全面,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

——以发展的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是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解决矛盾,为发展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发展提供最可靠的政治保证。

——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三个全面”必须围绕第一个“全面”展开并提供体制动力、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位一体”相互关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需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着眼现实,把握未来趋向,科学把握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关联。全面从严治党,既要着眼外部环境对党的队伍的多种影响,考虑人民期待、事业需要与党情现状的差距,也要处理好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相互关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1/8051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