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北京:主动适应首都发展新常态
2015年03月12日 15:43
新常态下,北京正通过疏解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一条内涵集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全市上下只有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才能占稳先机,推动首都发展提质增效、创新升级。
适应新常态,重在发展。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去解决。主动适应新常态,首先要科学、辩证地看待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从而顺势而为,坚持发展,以“疏”促进,以调促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结合点,努力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坚决防止质量效益没提高,新增长动力没形成,而增长速度滑出底线的状况发生。对于北京这座生机勃勃同时又面临诸多问题困扰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治理,都得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作支撑。
适应新常态,贵在主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首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北京必须自觉按照中央的大思路、大战略,有舍有得、有进有退,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新的增长点在哪儿?就在我们身边,不但有,而且大量存在、潜力可观。当前,北京已确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质量和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全市在科技文化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保护、城市建设改造、居民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出来、拉动供给。促进这些发展引擎全速运转,各有关部门、各区县都应开动脑筋、拿出措施,该推进的工作就得积极推进,该核准的规划就得核准,该建设的项目就得建设。把政府该做的事情都做好做到位,疏解功能谋发展就有了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适应新常态,难在改革。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全面转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的力度、创新驱动的力度、破解难题的力度。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疏功能、促协同,转方式、调结构等任务艰巨繁重,人口、环境、资源等矛盾难题棘手,许多事情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依,都面临着“两难”甚至“多难”的情况。要适应新常态并最终引领新常态,只能迎难而上,依靠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让改革奔着问题去,做到哪里有问题,改革就推进到哪里。对此,我们不但要提高认识、转变思路,更要大刀阔斧、务求实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将我们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赢在主动,方能赢得未来。适应新常态,就要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努力挖掘新动力,创造新亮点,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实现首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2/8054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