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男孩自掏压岁钱补票 令人称赞!

2015年03月16日 08:56

 

【事件介绍】

乘火车不配合母亲逃票遭骂 男孩自掏压岁钱补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身的言行。而在3日,一女子在列车上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更为过分的是,在列车长出面劝阻后,这位母亲竟然将亲生儿子推给列车长。

3月3日上午8时30分,在南昌开往北京西的T168次列车上,列车长带领乘务员按照惯例进入硬座车厢查验车票。在5号车厢,一衣着鲜亮的女子指着身后一男孩对列车长说:"列车长,我的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没超高不用买票哈。"看着身高明显已超过1米2的男孩,列车长表示需要看测量结果,遂将男孩带到车门口的测量处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孩子确实超高,应补孩童票。

"我的儿子我知道,他脱了鞋子量就没有超高。"在测量结束后,女子抛出这句话。对于女子的质疑,列车长又拿来一张报纸垫在地上,帮男孩脱掉鞋子,让他站在报纸上重新测量,结果显示男孩还是超高。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看到这个结果后,女子忽然揪着男孩的耳朵大骂起来。

看到眼前这一幕,列车长才明白过来,在测身高前,女子想叫儿子在量身高时弯着双腿"装矮"来逃票,结果诚实的儿子并没有听妈妈的话。面对怒气冲冲的女子,列车长试图出面相劝,谁知气头上的女子竟然一把将儿子推到列车长面前称:"我没有钱,要补票,你就把孩子带走吧。"随后站起身独自向车厢门口走去。

就在列车长左右为难之际,一直没出声的男孩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说:"阿姨,我今年11岁,已经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我可以给自己补票。"随后从红包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列车长。不少旅客见状,都为男孩的诚实做法竖起了大拇指。此时,孩子的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转身来到列车长面前,补齐了34.5元的孩童车票钱。

 

逃票母亲骂儿子不配合,折射了什么?

诚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个道理我们从小就懂,做人要诚实也是我们课堂上学到过的。但是当一位孩子不配合母亲的欺骗行为而遭到母亲谩骂的时候,笔者不禁疑问:这样的行为折射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表率,首先应当教会孩子基本的礼仪规范和做人原则。而这位母亲对孩子诚实行为的否定也必将给孩子将来为人埋下隐患。美国的华盛顿总统小的时候砍下了自家的樱桃树,他如实的承认,这样的行为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并且他始终以此为信条,最终成为一代开国元勋。以此看来,家长的肯定与否定在孩子的人生中占据了重要的意义,如果当时那位孩子主动配合,欺骗乘务人员,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今天可以配合欺骗乘务员,他日就会欺骗更多的人,长此以往,最终后悔的将会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

由这位母亲我们也可联想到社会上的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把坏的习惯交给了他们。例如穿越红灯,很多父母会直接带着孩子穿过去,一些孩子已经知道这是不对的,家长依然强行带他们穿越。课堂上老师教的是文明,课下父母却让他们不文明,这样的迥然不同,让这些孩子会因此辨别不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一句话可以造就孩子成功的一生,也可以误导孩子一辈子。古代有一位母亲,在看到孩子偷拿别人家的食物后没有责怪反倒说聪明,后来这位孩子因为劫官银入了狱,当母亲来看他的时候,他连声责问母亲当年为何没有教育好他。由此可见,小偷小摸不制止就会成为额入歧途的那扇门。

我们社会上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偷懒、耍滑当成孩子的聪明,而把那些诚实为人的孩子说成是傻子,是不懂得生存的人。可是这样真的好吗?若社会上人人都会偷奸耍滑,那么社会的根基就会被破坏,社会长期强调的诚信也是空口号。这些偷奸耍滑的人长大了,做生意会想着往产品里参假多赚取些钱;为政的整天想着如何巴结,如何推卸责任;上班的整天想着混日子。这样的人聪明吗?或许他们很聪明但却是最蠢的聪明,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诚信做事,只有与别人建立基本的信任才能做好更多的事情。

笔者以为,一部分的家长应当有自我反省,若真的是为了孩子,真的是为了这个社会,真的是为了育人,那么就不应当谩骂孩子的诚实行为,应当予以鼓励。这有这样诚实的人多了,社会的诚信体制才能够彻底实现。

 

男童不配合母亲逃票遭骂,归因是道德不彰

人常说,孩子最天真无邪,在这起男童不配合母亲逃票事件上可谓一览无余。

母亲为了让孩子逃票,竟让11岁的男孩在量身高时弯曲双腿“装矮”,谁知男孩不解其中意,不但不配合母亲的“好意”,还“实话实说”,不但像列车长说明自己不是母亲说的“才上小学一年级”,而是“已经上四年级了”,并且还用压岁钱给自己补票。

在孩子眼中,乘车买票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这位母亲和许多成人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认为逃票才是有本事,如果小孩能主动配合母亲“装矮”那才叫“机灵”、“懂事”。否则就是“不听话”、“傻”。正是因为我们成人社会道德标准的严重错位,才导致诚实的孩子不受母亲待见,还被破口大骂和将其推给列车长的荒唐闹剧。

事情虽然出在这位母亲身上,折射的却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之伤,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为什么我们一边鼓励孩子说真话,教育他们要做诚实的人,一边却在用行动教育孩子弄虚作假。这种人性中的两面性既让孩子无所适从,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记无形的“耳光”,让道德碎了一地。

事实证明:再多的道德说教不如一次实际行动。与其让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不如先从我们成人开始。因为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只有记住这句话,才能真正懂得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乐见“小男孩不配合大人逃票”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毕淑敏小说《一厘米》中,面对妈妈的逃票,小男孩极不配合,坚持认为自己已经够高,具有了买票的资格。看了新闻,“一张车票强烈关系到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这句话,再次在耳旁响起,我的心也再次像风中的小草,快乐得一阵颤抖。这是人类的一种本真,是孩子心灵世界里最纯洁的善良。

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生活中被感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倒不是心肠越来越硬,而是触动泪腺的事件越来越少。唯有面对孩子,才有几次难得的情不自禁的“失态”。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孩子们的纯真、诚实、善良保留一份赞许和感动。即使大人皆浊,还有孩子独清。这种不曾被污染的“莲心”,兴许是整个社会最该珍惜和呵护的“道德圣物”。

因纯洁而勇敢,因善良才无谓,这就是小男孩不配合妈妈逃票的原因。但是,这种勇敢和无畏,在成人的权威压制下,在成人私利观念和虚伪心理污染下,显得异常的脆弱。它是世上最鲜艳的花朵,却禁不起丝毫的折腾;它是人间最璀璨的宝石,却禁不起丝毫的敲打。因此,在孩子漫长的成长历程中,要使其持守这份本心,需要教育者,包括父母和教师的不懈努力。

作为一个父亲和教师,每每看到那些天真无邪的面孔,心里就涌起一种忧虑。这种忧虑来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我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尽最大努力地去保持“人之初”的惯性和延续,为孩子的原始本真注入源源不断的道德营养。善良与生俱来,却不一定能永葆活力。没有精心的呵护和充足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会凋谢。

正人先正己,每一个教育者,包括家长,必须在孩子心中塑一座金身。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全在于润物无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面前,大人没有任何理由不谨言慎行。大人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范本,是一个参照,不能做任何违背道义、良知、法律的事儿。大人的每一句不得体的话,每一个不文明的举动,每一次不光彩的处事方式,都是对孩子本心的摧残,都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负责任。在孩子面前,父亲是山,请耸立你品格的威仪;母亲是海,请舒展你品性的纯洁;老师是蓝天,请展示你人格的高度。

一言一行都是教育,一物一事都是榜样,请每一个教育者谨记之。

 

【启示与思考】

凭票乘坐火车,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坐车不买票,掏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在逃票或者少花钱,这样的新闻报道在网上有很多。然而如文中所述,为了逃票,教唆儿子“使计策”的却不多见。女子的暴怒与其儿子的诚实真是鲜明的对比。孩子自掏压岁钱补票值得点赞。

十一岁的孩子本不懂得什么是是非曲直,他们听从父母、信赖父母、模仿父母。当父母对他们友善时,孩子就会学到父母的善事;当父母心胸狭窄,心存贪婪,自私自利时,孩子同样会学到这些东西。女子教唆儿子逃票,而自己在旁边撒泼,这势必会让孩子觉得逃票不是件错事,而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笔者真诚地希望天下的父母们,在与孩子相伴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好的形象,为孩子树立为之骄傲的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忌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6/805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