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元宵节放假能够增加民众的生活幸福感
2015年03月16日 09:10
【事件介绍】
元宵节放不放假可以讨论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假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对此,网友表达了一边倒的支持。
元宵节虽然归属“传统节日”的范畴,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就目前来看放假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然而,元宵节放假经过这么一热议,从中可以窥见国民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自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和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不少人为元宵节的不幸遗落至今耿耿于怀。从文化层面看,元宵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缺文化底蕴,尤其是民间习俗更是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已成为人民群众节日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我国不少地方,有着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果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能让更多人全面了解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民间,元宵节被不少人视为团圆节,正月十五这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那是一件最幸福的事。通过增加法定假日,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何乐而不为?既然清明、端午和中秋节都已经“法定”了,多一个元宵节又何妨?
请给出元宵节不放假的理由
又是一年元宵节,在此,首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由于不是法定假日,又没赶上双休日,今年的元宵节很多人又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而在大街上、商场里,尚未散去的年味因为元宵节的到来又浓烈了起来,节日的喜庆无处不在。不少务工者同往年一样,将元宵节作为新一年的起点,过了这天,他们就将打起行囊,开始新的征程。
可以说不管从形式到内容,元宵节都有充分的理由入选法定假日,可是尽管呼声如此之高,这么多年过去了,元宵节依然无法“转正”,这是为何?
是元宵节级别不够?非也!不论是起源时间,还是影响力,元宵节都丝毫不输于端午、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元宵节古时候又称“上元节”,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已经有过元宵节的习俗,汉武帝时在正月十五祭祀天神,司马迁创建的“太初历”就已经将元宵节作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放烟火、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等一系列的风俗更是千百来一直流传至今。历代文人墨客描写元宵节的佳作举不胜数,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受元宵节气氛感染而生。
就是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人们也没有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而淡忘了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各地闹元宵活动那阵势,那热闹程度比哪一个法定假日逊色?历史和现实都在那摆着,元宵节入选法定节日名正言顺。
是我们的法定节日太多吗?如今,中国现行的法定节假日共有七个,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加在一起是11天。特意询问了一下“度娘”,这在世界上能排在中等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的职工带薪休假天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得我们一年当中的休假总天数大为逊色。也就是说,就算元宵节被列入法定节日,中国人的总休假天数不过多了一天而已,根本算不上奢侈。
是反对的声音太多?更是没影的事。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元宵节放假建议获得一边倒支持,就是最好的证明。套用时下一句通行的话说,这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元宵节放假,元宵节放假,元宵节放假,若不放假,请给出一个理由!
渴望的不是元宵节假而是带薪休假
今天是元宵节。每年的两会都是在元宵节前后召开,因此,几乎每年的两会上,元宵节是不是能够放假总能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而每年,民意的诉求几乎是一样的——压倒性的一边倒。足以见得,公众对于假期的需求,犹如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多就越好。
元宵节,到底该不该放假,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放假者认为,元宵节是自秦汉以来就设立的传统大节,政府对此节日不管不顾,是无视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另外,元宵节也是基层尤其是农村进行习俗活动的一个节日载体,灯会、扭秧歌、踩高跷、玩旱船等民间习俗与节目,也都基本是在春节到元宵节这一段时间开展,放假能更好地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与传承;同时,假期本身都是多多益善,公众多一天休假,幸福指数就会有所上升。
而站在管理者一方,却也有一些拒绝放假的理由。客观现实是,国人公共假期11天的现实,在国际上处于中位水平,不多不少,每增加一天的公共假期,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尤其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成本和工作效率的报怨;还有一个原因是,元宵节与春节离得很近,春节刚刚放完7天假,再对元宵节放假,会被质疑为放假太密集。
可是,真正渴望的,就是元宵节这1天的假期吗?这1天假期,到底能不能填满公众对于假期越多越好的欲望呢?公共假期11天这个大的蛋糕,本身发生量上的变化的可能非常小,即便有了元宵节假期,也可能会削减其他假期。即在公共假期这个蛋糕没有继续做大之前,所有的假期调整无非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公众渴望的,其实是带薪休假的落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在2008年1月1日起就已经开始施行,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7个半年头,然而,我们身边仍然难以有人说自己真正享受到了带薪休假制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私企和民企而言,带薪休假更是难以落地。
因此,除了文化因素,公众更渴望的不是元宵节假,而是带薪休假。只有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了,公众才不会揪着一两天的假期不放;也只有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了,国人与外国人在假期方面的权利才有希望被拉平,所谓“休闲社会”才有可能建成。
落实带薪休假比元宵节放假更靠谱
当前,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有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11天法定节假日至多也算是中等水平。如果说要增加节假日,也不是没有增加的可能性,其空间还是挺大的。增加法定节假日,自然会引来一边倒的支持,对于放假,都会支持,就像发钱一样,肯定也是一边倒的支持。这是多多益善的好事,每一个人都喜欢。不过,从现行情况来看,在11天法定节假日基础上增加几个法定节假日,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如果要增加,应该先增加除夕这个节假日,尽管民意也是一边倒支持,但同样今年的除夕放假也只是调节,并不是增加。
不管是元宵节,还是国家宪法日,设为国家法定假日,谁都喜欢,也会说上一大堆理由,可以从历史从现实从民生等角度进行阐述,但恐怕很难变成现实。毕竟要增加一天节假日,这不是一件小事,是需要多方论证的,其理由也不是只在“纸面上”进行论证,是要关系到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而一下子增加四天法定节假日,更是不太可能。
对于增加节假日,另一种说法就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样的观点我们说过很多遍,所有的道理也都说清楚了,可仍然未能落实。
一边是对增加节假日的热望,一边是对带薪休假制度的热盼,这就是现状,而且民意的表达也已经是很清楚的事了,可“梦想成真”,却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
增加节假日,不要只凭热情,其实,如果说保护节日的角度来看,与其放假,还不如在这一天规定做些纪念活动来得实在,也更有传承意义,就像重阳节放假,又有多少人会回家看看呢?如果能够回家看看的,不用放假也会回去,回不去的或是不想回去的,再多放几天假也不会回去,有些人甚至连春节也没有回家,说是“恐归”,重阳节放假又怎么会回家看看呢?
落实带薪休假究竟有何难?什么时候才不会在增加节假日和落实带薪休假之间摇摆不定呢?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元宵节放假是真正真实的民意
今天是元宵,不说国家宪法日和重阳节,单说元宵节吧。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的建议,获得了网友一边倒支持,相关部门应该读懂“一边倒支持元宵节放假”背后的民意,这是真正、真实的民意。
新华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5.49%的网民支持延长春节假期,69.84%的网民支持春节假期为15天,20.99%的网民支持春节假期为10天。延长春节假期千呼万唤不出来,元宵节放一天假应该可以吧!
国民为啥对放假如此渴望,根本原因不在法定假期的多少,而在带薪休假不落实。既然带薪休假不落实,法定节假日对国民来说尤其宝贵,相关部门应该读懂这点民意,这不是一般的民意,而是一边倒的民意呢!
元宵节放一天假,我国法定节假日增加到12天,这个天数并不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元宵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可以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和人文情怀,也是彰显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让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说,在带薪休假没有普遍落实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增加法定假日来保证民众对长假的迫切需求,提高公民的基本福利,提升公民的民生幸福感。
专家也好,网民也罢,对元宵节放假的意见高度一致,这不是民意吗?不是真正、真实的民意吗?诚然,国家在努力推动带薪休假的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那么,在2020年前,多一天元宵节假日何尝不可?即使觉得元宵节不该作为法定假日,到了2020年薪休假制度落实后再取消,估计多数国民也能够理解!
目前,国民对放假问题十分关注,这是好事情。倘若有一天,不管如何调整节假日,民众都是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那可是很危险的事情。民心不可违背,真正、真实的民意不可不听、不可不从。从恶如崩、从善如流,科学设立国家法定假日,既需要胸怀,更需要智慧。
【启示与思考】
元宵节虽然归属于传统节日的范畴,但源于没有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就目前来看放假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然而,元宵节放假经过两会这么一“闹”,反倒是一件好事,特别是网友一边倒的民意释放,从中可以窥见国民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在民间,元宵节被不少人视为团圆节,正月十五这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那是一件最幸福的事。遗憾的是,元宵节不放假,“团圆节”难免成了老人的伤感日。“常回家看看”入法,就是多让子女对父母传递精神关怀,避免空巢老人面对寂寞元宵。从这个角度去考量,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不仅仅是民意的集中体现,对于解决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也是一剂难得的良药。
在过去国家与家庭均“一穷二白”的语境下,确实需要大家都发扬“铁人王进喜”的精神,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忘我劳动。当国家综合实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小康之后,很有必要重温并且践行“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条原则。在当今新时代,我们更应建立与时俱进的劳动观与休息观,更加注重提升劳动效率与休息质量。从这种意义上讲,多三两天有意义的公共节假日,不仅不会影响工作,也不会影响社会财富创造,甚至还会成为提升劳动效率与生活品位的新契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6/8059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