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不打折就打人”的霸气从哪来?
2015年03月19日 08:47
【事件介绍】
洛南县多名公职人员酒店聚餐 要求打折未果引发斗殴
3月1日晚,在洛南县夏都国际酒店,多名公职人员集体聚餐饮酒,因酒店未给打折,随后与收银员冲突,进而演变成斗殴事件。为控制事态,警方动用催泪瓦斯。据悉,结账时公职人员一方要求酒店开具单位发票。
结账时未给打折 客人就让开发票
3月3日,在洛南县医院,华商报记者见到了病床上输液的酒店收银员周丹婷。
周丹婷称,当时客人让打折,她就说没有权限,对方随后又让给开票,对方让写成“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她说要到一楼去取,结果客人就很生气,骂骂咧咧,摔了玻璃杯并用拳头打她。公公赶过来后,还没有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就被对方踢倒在地,进而殴打。
消费了920元 发票抬头是单位
周丹婷的丈夫刘波称,当天来了亲戚,他们就来到妻子所在的酒店吃饭,“我当时去了趟厕所,回来后看到,父亲被人打了。我就赶紧过去看,结果对方十多人一起扑过来打我,我就顺手用垃圾箱的盖子还击。”事后他了解到,打人的都是公职人员,分别是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洛南县城管监察执法大队、洛南县医院、洛南县中医院及洛南县景村镇卫生院职工。
根据酒店提供的发票,华商报记者看到,发票抬头为“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总共消费金额为920元。
为何发票抬头开单位?他挂了电话
3日,记者找到了参与斗殴的公务人员一方,当事人李鹏在电话里说,当晚和朋友喝酒,现在还头晕记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自己的头被打伤缝了六七针。当华商报记者问到结账时为何开具自己单位的发票,李鹏予以否认并挂断了电话。
3日晚,洛南县公安局城关派出城区二中队一名柴姓警官称,对于3月1日晚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他们已经介入调查,参与的人员都喝了酒。“当时为了控制事态警方确曾使用过催泪瓦斯。”
酒后撒野背后是人品在打折
一起严重的滋事斗殴事件源于酒店方不给打折,这样的理由难免让人哭笑不得,而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闹事人员系公职人员且结账时要求开具单位发票,不禁给人以联想和猜测的空间,左思右想,总觉得不是滋味。本来酒后闹事最多也就涉及个人的私德修养,但公职人员寻讯滋事还顶风公款吃喝,这就不得不往廉政作风建设的方面唠唠了,带头违纪、蛮横无理、暴力生事种种都是淡漠宗旨意识、放纵自我要求的体现,因为要求打折无果而酒后撒野更是人品折扣的最佳佐证。
酒后滋事其实并非个例,就在去年有关“河南一‘电老虎’酒后拉闸报复KTV致当地5000户居民停电达6小时”的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部分党员干部戾气横生、嚣张跋扈的作风和气焰实在令人痛心,而冷静分析,就不难看出权力才是让人“上头”的罪魁祸首。回归到事件本身来,因为手中有权,才会有“高人一等、理应打折”的荒谬想法,因为手中有权,才会有被拒后恼羞成怒的底气,因为手中有权,才会有聚众吃喝却让单位买单的“特殊优待”,在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的现实语境下,权力给予公职人员的飘飘然感,必定会麻痹其从严要求的神经,使其偏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康庄大道。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引用张伯行的名言,借此教育全党、警示全党。而细数总书记与基层的感人故事,吃大锅饭、睡大土炕,更是在正定工作期间,不搞特殊化,常骑自行车下乡视察,这样“接地气”的亲民方式,让正定人民多年不忘老书记。政者,正也,总书记用自己的事迹行动深刻诠释了爱民情怀,更给摆不正为民位置的公职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们希望,事件得到关注和重视不是因为媒体的报道披露,而是因为监督体制的作用发挥,毕竟查处违纪公职人员是不能靠“媒治”和“官治”的偶然发现,手中权力得不到制约,自身道德修养存在滑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就容易滋生嚣张霸道的“官老爷”风气,扎紧制度的栅栏,才能消除官场戾气,根本上制止酒后撒野的事件。
“不打折就打人”不只是“舌尖上的腐败”
自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各地公款吃请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部分地方的“舌尖上的腐败”依旧存在。近日,陕西多名公职人员聚餐要求打折未果引发的斗殴事件一经曝光就迎来了一片骂声。对此,有人认为此事件是典型的公款吃喝。然而,笔者认为,“不打折就打人”不只是“舌尖上的腐败”。
开具单位发票怕有公款报销的嫌疑。一方面,聚餐的人全是公职人员,聚餐后要求开具以“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为抬头的单位发票,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如果是私人宴请,为何将发票偷梁换柱?另一方面,当记者致电询问为何发票抬头开单位时,接电话的公职人员竟挂断了电话,这显然是做贼心虚。
“不打折就打人”的跋扈是权力“越轨”。涉案公职人员餐后让打折,收银员说没有权限,后来收银员让其去取发票,这些公职人员就气急败坏地打人。先不说作为公职人员本该有为民服务的心,就算是普通人也不该动不动就打人。为了一点小事就动粗不仅反映了这些公职人员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也暴露出他们的“有权任性”,仗着自己的公职身份就不可一世。
被暴力武装的公款吃喝着实令人憎恨。在严厉打击“舌尖上的腐败”等“四风”问题的今天,部分公职人员依旧顶风作案,无视中央政令和人民利益,实为人民公敌。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不仅继续严肃整治“四风”问题,还要加强监管,尤其要引入群众的力量,因为依靠群众的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斗殴打人,都于情于法不容。只有与“不打折就打人”等腐败现象斗争到底,风清气正的政治天空才会出现。
“不打折就打人”背后是权势作祟
近些年来,公职人员酒后打人事件愈演愈烈,让公众敏感的神经变得日益麻木。3月1日,洛南县夏都国际酒店,多名公职人员集体聚餐饮酒,在索要发票时,因酒店未打折,公职人员便借着酒兴与收银员大打出手,进而演变成斗殴事件。让人惊讶的是,为控制事态,警方还动用了催泪瓦斯,可见,斗殴现场是多么的无法控制。
还有,根据酒店提供的发票,抬头竟然是“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难道又是公款吃喝,在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的当下,竟然还敢顶风作案?吃饭打折何时成了公款聚餐的标配?一场公职人员的聚餐,有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洛南县城管监察执法大队、洛南县医院、洛南县中医院及洛南县景村镇卫生院职工,如果是私人宴请,为何搞“偷梁换柱”的报销发票?一张被据理力争的发票背后隐藏了多少潜规则?
而且,当被问及结账为何要开具自己单位的发票时,当时参与斗殴的公职人员李鹏矢口否认,并挂断电话,显然是做贼心虚,更是想用沉默、回避来妄图遮掩“公款吃喝”的真相。
对于整个“打人”事件的种种疑问有待相关部门深挖猫腻,查清事实真相,答疑解惑,在有图有真相的情况下,该赔偿的必须赔偿,涉嫌寻衅滋事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惩处。还有,对发现确实是公款吃喝的,必须让公款乱吃乱喝者付出沉痛代价。
笔者认为,公职人员打人恐怕还是权势在作祟,毕竟,打人者施暴的对象都是弱者、是小人物,在他们面前公职人员可谓不可一世,狐假虎威,假如是身份与之相仿、地位与之匹配的人,公职人员怕是根本没这个胆量去“较真”。
显然,不打折就打人,哪来的“深仇大恨”?纵观公职人员酒后打人事件,他们无不披着“公职人员”的身份“外衣”,不仅暴露一些公职人员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更折射了其内心的特权意识和飞扬跋扈的官僚作风,而这些公职人员酒后“打人”则是权力撒野种下的“毒瘤”。如果不对这种“权力蛮横”严厉惩处,就很难起到警示作用,既严重影响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整体形象,更是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简言之,要坚决遏制公职人员“打人”事件再现,简单的教育显然无济于事。一方面,要加强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净化权力生态,施行重典治吏,正风肃纪,有效割除权力撒野的“毒瘤”。
其次,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将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严肃惩处,坚决肃清败坏党风政风的“蛀虫”,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公职人员如此嚣张,是不是该“降降火”
作为公职人员酒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形象。更可恨的是打架的原因竟是不打折和开公家抬头的发票,如此嚣张的“公职人员”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且事发时正值我国召开两会期间,这样的新闻,“公职人员”、“打架斗殴”这些字眼着实触痛了民众的神经,这样的粗暴行为完全给广大的公职干部抹黑,丢了广大公职干部为社会服务的脸。试问,“公职人员”如此大火气,是不是该“降降火”了?
公职干部就应该有公职干部的“样”,何为“样”?这都是每个公职干部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何以正其身?则需要以百姓为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按时守时,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干事。更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慎权”、“慎欲”、“慎友”,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上升到清正廉洁、恪守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如果一个人没有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底线,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那么他又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什么成就呢?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将这种恶劣行为严肃处理,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在公职人员队伍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大家都说公职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信任赋予其权力担任的,是应该正其身为其民的。需要塑造“公仆”“责任”的道德形象;让“高效有力”和“严谨守时”“与民共担当”的机关干部形象。这些形象都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从生活作风到工作作风都需要共同创建的。一个好的公职干部,保持自身形象,是取信于民的第一要求。
【启示与思考】
“特权”思想在一些干部中间蔓延扩散,“特权”行为在一些社会领域时有发生,引起群众不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违规占有公家车辆,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通过“萝卜招聘”、“吃空饷”等方式搞权力世袭等等。
“不打折就打人”同样是“特权”思想的表现。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我爸是李刚”、“我是处级领导,谁敢查我的车?”等事件。这无一不是“特权”思想在作祟。他们无一不是认为权力在自己或者自家人手里,可以随意作为。
在反腐利剑高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今天,仍有人不顾党纪国法,背离中央精神,置公众利益于不顾,让人难以释怀。吃完饭结账是就要求饭店打折,那么他们是以什么资格和身份要求打折的呢?当酒店收银员说没有权限打折之时,他们要求酒店开发票并写成“商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如此看来,这些公职人员在“八小时之外”还将公权当私物,妄图公款吃喝,报销吃饭发票,这种举动是“无心之失”吗,或者是“习惯性动作”?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见不打折就打人”暴漏的是权力是用来打击报复的工具、是专横跋扈的理由,这我们坚决不能容忍!我们要对特权现象努力做到“零容忍”,严禁存在“空档”或“特区”,将特权现象关进制度的牢笼。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9/8060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