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广西:在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03月17日 14:00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发展需要和接受习惯,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结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从小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在改革、发展和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日趋明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少年成长进步的人生航标和立身之本的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的心灵和铭刻在脑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必须针对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善于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讲故事的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青少年不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传承塑造诚实、正直、宽容和善良的人生品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青少年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等舆论工具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向上向善的动力源泉。

优化青少年成长进步的社会环境

道德品质的培养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它是在没有外界控制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学习活动,是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以模范行为熏陶感染,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学生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党员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作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增强社会德育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要加强社会环境的优化整治,坚决取缔各种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厅娱乐场所,及时销毁散布有毒信息、渲染色情和颓废内容的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不断清除腐蚀青少年心灵健康的社会公害,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空间。

强化实践养成砺砥品格坚定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步步升华去感知、领悟和接受,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要针对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所学到的基本道理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体认、感悟和内化,通过道德关怀实践的活动,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奉献爱心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要组织青少年深入工厂、乡村进行社会调查,广泛接触群众,了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化纪律的约束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坚守,虽然从根本上说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但是,道德主体自律性需要一个由不自觉逐渐转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对自律性的形成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孩子们的心灵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不健康东西的诱惑,因而更需要纪律的约束。对孩子,不能放任,要加强法纪教育,严格要求,真正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7/806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