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制造业“机器换人”趋势
2015年03月20日 09:18
国内制造业市场价值依旧凸显
为期三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日前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知名企业到场参展。主办方振威展览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届展会现场接待专业观众达8.2万人次,促成成交额达7.9亿元。
本届展会上国际展商比例超过25%。振威展览集团负责人表示,继2013机床行业知名企业美国哈斯与组委会签订了一个3年6届的参展协议后,韩国斗山、韩国威亚、德国ABB、德国爱森、意大利伽姆普奥利、日本库卡/那智不二越、瑞士海克斯康等国际知名企业也与展会保持了长效的合作。与此同时,美国机械行业协会、西班牙机床协会、韩国贸易协会、韩国机械产业振兴会、土耳其机械协会、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瑞典商会等国际商协会也与展览主办方达成合作意向,以期进一步开拓在中国大陆的市场。
(图片:第十一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的大象仿生机器人。)
多位参展商表示,自2013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市场行情较世界金融危机时已有明显好转,国内外制造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参展的济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钣金装备事业部负责人郭玉玺认为,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不但使国内厂商将更多目光转向挖掘内需,也使众多国外厂商将中国市场作为重要增长点。
从现场参展情况看,制造业仍旧是多地开发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展会期间,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天津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唐山机器人产业园等30多个园区在制博会上设有展位。
滨海新区是以先进制造业立足的代表,滨海新区副区长金东虎认为,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滨海新区坚定的发展战略,其发展将带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进步。
“机器换人”趋势愈加显著
正是在人力成本快速上涨的大背景下,记者从展会上注意到,众多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亮相展会现场,即便是传统机床产品,主打的也多是自动化、节省人力。专家普遍预测,“机器换人”将成为制造行业的一大趋势。
(图片: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家“机器换人”后的化纤企业车间。)
参展商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曾多次参展,此次参展发布了三款新产品。公司总经理张天江介绍,事实上,在去年的展会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轴通用型机器人由于自动化性能突出,获得了数百万元订单。今年三款产品主要瞄准冲压领域上下料环节,市场需求大,平均“一台机器人可以顶替两个工人”。
制博会同期举办的机器人展汇聚了国内300多家高端展商及1万多平米的展出面积。作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码垛、装卸、水下搬运、焊接、视觉及编程等热门机器人设备悉数亮相。企业参展方面,行业领先企业库卡、安川、OTC、庆松、电装及发那科带来的机械手、搬运机器人、视觉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等设备在现场往往吸引的是最多观众的目光。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日前发布报告称,由于大力推动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任何其它国家,或将成为第一机器人大国。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导梅江平认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过程,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需求市场,大量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应运而生。以机器人产业联盟为代表,机器人产业学术学会、机器人产业研究课题、机器人集成技术、机器人数据系统等相关的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图片:一名来自中国泉州七中的高中学生在纽约机器人科技大赛中安装和操控自己制作的机器人。)
“中国正在从机器人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他还表示,今年我国生产机器人的厂家已达500多家,生产机器人的工业园区已有40多个,今年预计机器人产量有望达到一亿两千万台。
制造业发展三大困局仍需关注
从记者在展会现场走访情况看,尽管多数行业专家级参展企业对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前景普遍看好,但对于制造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忧虑,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资制造业纷纷“出逃”应倒逼中国制造业减少对转型升级观望情绪。受制于人力成本快速上涨,不少外国制造企业在偏爱中国市场的同时,却偏向于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先后有日本西铁城在广州的生产基地解散,微软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等多起外资制造企业外迁。同时,松下、日本大金、夏普等公司都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图片:中国北车唐山客车公司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总装配生产线。)
“外资制造企业外迁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生产优势正在下降的信号。”专家认为,制造业近几年发展的坎坷过程证明,我国制造业整体须以平常心态对待外资外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摆脱对于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过度依赖,减少等待观望情绪,尽快在升级中培育真正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核心技术应成为此次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从参展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转型升级无疑是每个企业关心的焦点。不过受制于投入等限制,一些企业的转型升级落脚在更新设备、调整市场等方向上,这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最关键的。
作为机器人领域先行企业,张天江认为,这一行业当前比拼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他介绍,公司在产品技术积累上已有10年,在核心控制系统上处于国内领先位置。随着新厂房的投入,公司今年计划在工业机器人上实现2000万元的营收。
(图片:天津机器人邀请赛。)
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王显明也认为,特别是在发展当下最紧俏的机器人产业上要以控制装置技术为核心,进行关键元器件联合开发,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按照国产机器人设计要求,使之更加专用化、实用化。在这方面,国家可增加设立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机器人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三是制造业用工荒仍旧存在,结构性人才短缺期待高素质技能工人。记者从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得的信息显示,今年滨海新区制造业年内预计用工缺口6.82万人。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汽车行业位列用工需求量前三位。长城汽车、三美电机、立中车轮、神州租车、华泰汽车用工需求较大,仅长城汽车的用工需求就高达3550人。
提高薪酬待遇、加快自动化步伐是多数企业应对用工荒的主要策略,事实上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过专家指出,还有企业面临的用工荒体现为结构性的,特别是高素质有技能的工人,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比较棘手。除了自身培养外,与职业学校建立对口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或将是重要的方式。(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20/8064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