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领导讲话 办公厅室

浅谈公文中话语权的表达

2015年03月19日 10:39

 

公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字资料,它不仅具有法定的作者和固定的格式,而且有着严格的阅读范围。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注意到了公文的教育、指导、交流、执行等作用,对公文在话语权表达中的作用却较少涉猎。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和缺失。从实际情形看,公文一直在进行着话语权的使用、传播和构建。随着形势的发展,公文中对话语权的表达作用愈加不可忽视。本文试就此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话语权及其作用

话语权是一个很复杂的意识现象,从其的发展脉络看,经历了话语理论到话语权理论的嬗变。传统中,话语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修辞学和诗学,主要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一言以蔽之,就是讲究话语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艺术和表现力的最大化。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及西方哲学家的典范性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随着历史的推演,特别是现代文明和传播工具的发展,话语概念及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超越了对话语工具性认知,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特别是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涉及到话语和话语权问题。进而认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定其社会地位,并为其它团体所认识的过程。”“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这可以认为是广义上的话语权含义。而现代意义即狭义上的话语权,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这种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例如,对政治主张的阐发权、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权、对虚假事件的揭露权等,而最主要的是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

研究认为,话语权力具有强调教会人思考的灌输性,传导规律上凭借历史惯性遗传的强势性(如中国传统话语)、运作方式上散发的多元性、作用范围的无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就话语权力总的方面而言的,是认识话语权内涵的重要方面。公文中的话语权是整个话语权的一个侧面,与整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党历来重视话语权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是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出自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动员阵势,对取得战争胜利和政权巩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56年,针对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逆流,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了对外舆论宣传中著名的“九评”,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始终大力加强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了有效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掌握话语权。

 

二、公文中话语权表达的必然性

话语权无处不在。提高和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仅不应当忽视我们在党内、政府内和群团内的话语权,而且应该强化这些体制内的话语权,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点与阵地。公文由于其在传播党的理论和方针策略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具有使用话语权的特殊方式和优先权,其基本特征是:

(一)主体的合法性。公文中的话语权是伴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而产生的。公文及其种类和运行方式是通过党政立规的形式颁发的,公文的制作具有法定的作者,公文的接收办理同样具有法定的主体。这种体制内行文的合法性,就决定了其内容的合法性,话语权使用的合法性。在这些合法性之下,党的一切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任务部署的传播,便形成了主流话语权。它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

(二)传导的强势性。公文是一个体系,这不仅体现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而且体现在其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政府内、军队内和群团内的各种文电运行的畅通无阻,一切会议精神、信息的贯彻执行的畅通无阻。一切党政军群机关公务人员,特别是共产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理论和声音,并自觉贯彻执行。凡发表有违党的理论和上级精神声音并造成危害的,都要受到纪律追究。这种传导上的强制性,是以话语权为载体的。

(三)散发的广泛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求各级机关和干部必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实行这种方法的各级各类人员必须以公务文书为载体,通过各种公务活动来传达党的主张。也就是说,党和政府的话语权要通过公文传输、表达,而且要层层传导,直至最基层。只有这样,才能使话语权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他们感到有力、感到深刻、感到满足、感到充实,能吸引人亲近它。

(四)队伍的可靠性。党政机关是按照法律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器。各级干部不仅政治可靠,忠于党、忠于人民,而且组织严密,人材辈出,他们不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而且具有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理论和其它方面的领导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和操控话语权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公文使用话语权的雄厚资源。

(五)对媒体的主导性。尽管多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但在话语权使用与传导中,公文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流、主导作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媒体尽管很发达,但在使用话语权中,必须以公文中规定和确认的主题、内容、格调和其它要求为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其的公信度,或被视为违反宣传纪律。在一切宣传声音中,公文中所承载信息具有官方性与唯一性,其可信度、可靠性是其它媒体难以逾越的。

 

三、怎样在公文中用好话语权

在公文中使用话语权由来已久,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通常就是通过话语权的传播实现的。在新形势新阶段新常态下,强调在公文中用好话语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是一个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似应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第一,要强化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这是对全党的要求,更是对党的思想战线的要求,完全适用于公文写作与公务活动。主流意见认为,提高国际话语权,首先在于强化体制内的话语权,这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对此,公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机关和机关干部必须在公文写作与公务活动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指示,引领好话语权,主导好媒体,坚决抵制和排除不当话语权的侵蚀,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

第二,要聚焦中心任务。公文必须讲党性,讲求思想性,在适宜开展论述、思辩、表达思想理论的地方,必须旗帜鲜明地去做,但必须有中心、有主题。

一是要以中国话语权的构建为根本前提。话语是思维和认识的表现形式。中国话语权即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言论表达、陈述、解释与评价的合理性、合法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表达,揭示中国道路的内涵,界定中国道路的本质,剖析中国道路的特色,诠释中国道路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的关系。引导舆论与社会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体系、内在结构、历史地位、世界意义等;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回应各种思潮,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围绕这些方面的创造、表达、传播能力,是中国话语权构建能力的主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公文作为党政机关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应当义不容辞地在体系内首先担当起构建中国话语权的重任。在宣传思想战线、在传播“三个自觉”理论、在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安排工作中,以突出理论阐释与指导、传播为己任。如果忽视了这种体系内的构建,势必影响到整个话语权的构建。

二是要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价值内涵。权威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理论的成功实践得益于“知行合一”的文化价值基因、“和”“合”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民本”的文化价值理念等,更与“实事求是”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同时,中国传统话语即主流文化在今天仍然根深叶茂。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理论话语权,是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活动当中,为了有效进行干部培训、工作部署、专题教育等工作,领导者在讲话中往往都会引经据典进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就有许多中国文化元素,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机关工作中形成的一些重要文件,如宣传思想工作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纲以及其它文本,都把文化基因的传承作为论述中的重要佐证。所有这些都是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换言之,就是在使用、传播中国传统话语。

三是要以探索和表现实践的新形式为不竭动力。在每一个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阶段,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每一次实践新形式的出现,都会在国内出现一些反映时代前进的新话题。比如,在经济方面,有包产到户、土地流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新常态;还有中国实践的新成就,如中国高铁、中国速度、中国模式等。在政治方面,有村民自治、一国两制、协商民主、依法治国等。在国际区域协作方面,有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博览会、一路一带等。中国实践形式的不断创新,要求我们努力从这些新形式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又有传媒价值的新的话语形式,这必然成为公文话语权表达中的新内容。实践无止境,新的话语形式会不断涌现和丰实。

第三,要努力有所作为。注重公文中话语权的表达,既是一个政治性问题,又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以往我们虽然实际上也在这么做,但意识上不够强烈。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必须强化话语权使用意识,这不仅是由于机关工作、机关干部、机关公文在意识形态整体中的地位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形象、国家机关使命所使然。如果我们不能在公务活动中、在公文中正确而充分地使用话语权,就毋用说在国际上提高中国话语权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讲政治、讲纪律、讲规范。要准确阐释中国话语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内涵,把握好重大理论和实践的解释权、表达权;特别是要增强与不良话语作斗争的意识,坚持主格调,唱响主旋律,形成正能量。要把握好形势与时间节点,把握好公务活动场合,把握好公文文种的适宜性。根据需要,在适合的场合、时间和行文条件下,用足用活,发挥公文在表达话语权中的最佳效果。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改进和完善策略与方法,不断取得新进步。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19/8064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