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人造“桃花雨”是文明的“伤心泪”

2015年03月24日 15:36

 

【事件介绍】

使劲摇树人造“桃花雨” 声称“花总是要落的”

近期,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次第盛开,不少市民趁着周末携家带口前往观赏。可是,在赏花的同时,也有一幕不文明的画面,引起了不少游客侧目和气愤。

3月8日下午,记者在森林公园桃花林中注意到,有5名女游客带着4名小孩在赏花拍照时,为了拍到想要的“桃花雨”,其中一名年长的依姆抓住树枝不停地使劲摇晃,大量花瓣随之飘落。拍完照片,几个人就围上去欣赏,脸上满是笑容。

可能是觉得拍摄效果不好,依姆又走向另一株桃树,等同伴摆好姿势后,她又使劲摇起树来。为了制造更大的“桃花雨”,另一名女游客也加入摇树行列。记者离开时,见到她们总共摇了5棵树。

周围许多游客对她们的行为感到气愤,不少是导游带来的外地游客。“花总是要落的呀。”有游客劝阻依姆不要这么做,依姆却这样回答。她这一举动,引得4个小孩有样学样,拼命晃动树枝。见“桃花雨”落下,孩子们开心地笑出声来。随行的大人们站在一旁,并没有阻止,只是顾着自己拍照或看照片,孩子们越摇越起劲,一个孩子甚至把自己挂在树上晃,结果一根较细的树枝被硬生生地掰断。

见到自己闯祸,几个孩子停了下来,脸上似乎有一丝无措,附近有更多游客看向他们几人。令人意外的是,家长并没有责备孩子,反而带着笑意拍着手,用开玩笑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把树枝弄断了”。随后,几人没再多说什么,收拾好东西,径直带着孩子离开这棵桃树。

旁边一名家长看到“桃花雨”,为了逗孩子,也开始摇晃桃树。记者提醒她后,她停下来。记者在现场观察,虽然大部分游客都能做到文明赏花,但有少部分游客存在扯树枝、摘桃花、爬树等不文明行为。

“桃花无缘笑春风。”一位游客感叹道。

 

摇落“桃花雨”失却“好风景”

早春时节,桃花灼灼,漫步其间,灿烂满目,自然之景,春光之妙,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然而,美景虽妙,却总有人大煞风景。桃花开的正盛,一些人却抱着树枝猛摇,目的不过是为了拍到“桃花雨”,看着花瓣纷纷坠地,摇树的人乐不可支,真正来赏花的人却必然心中一痛。

花总是要落的不假,但是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就当让其遵循自然规律。现在将开的正好的桃花摇落,不只是桃花不能“寿终正寝”,此举还愚蠢如拔苗助长,美丽春光都会因此打折。一些人不顾他人感受,因个人喜好就剥夺别人赏美的权利,这是极端自私自利的表现,是夺众美为独美。摇落“桃花雨”,坠落的不只是桃花,更是文明。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摇晃树枝,孩子照着学样,甚至将树枝生生折断,这不是应有的美德教育,而是让人诟病的负能量传递。摇落桃花看似小事,养成文明习惯却是大事,家长做出“坏”榜样,以为摇落桃花、折断树枝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孩子却可能因此错失养成文明习惯的机会,说大一点这样的小事甚至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决定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公共场所有需要共同遵守的公德,往前一步是文明,退后一步就是野蛮。生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就当自觉约束自己,向文明靠近,向野蛮说不。摇落“桃花雨”的行为,显然与文明相悖,这些人摇落的是桃花和春光,更是文明和进步,这些人失去的是春天的风景,更是人生的美德。

“我不摇还有别人摇”、“别人摇我就摇”……这些都不过是托辞和借口,如果真的爱花那就更当护花,每个人不妨就从自我做起,护住桃花和春光,也守住文明和美德。

“游客狂摇杏花雨”,文明散落一地

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风和日丽,携父母孩子或结伴三五友人,郊游踏春,置身大自然当中,乐哉!美哉!大数据分析显示,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转而追求娱乐文化,出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短途游、长途游、出国游在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凡是有景点的地方,必是人头攒动,人潮人海。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力证了社会的进步,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地方收入增长。

但出游的不文明行为似乎又在创造着一个任性的“中国式”纪录。2014年暑假旅游高峰过后深圳一沙滩留下362吨垃圾,数名清洁工工作累中暑。大禹陵景区高达21米的大禹铜像,被一些不文明游客当成“纪念簿”,被涂刻得体无完肤。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任性雕刻,在国内我们已经见怪不怪。根据“更高期望”原理,人们出国后,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应该比平时注重自己的行为,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字、在法国卢浮宫外水池中泡脚、在巴厘岛海滩乱丢垃圾、在泰国野蛮入厕、在国际航班上因座位等问题大打出手等,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我们的大国形象被染上污迹、中华文明似乎在隐隐哭泣。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毕竟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提升道德水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正是这样更令人担忧。中华自古以来注重用行动来传递仁悌忠孝礼义廉,影响后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狂摇杏树、採折花枝、乱丢垃圾、随意雕刻,他们心里的道德标杆是不是已悄然倒塌,即使这样的父母像孩子宣讲文明行为,恐怕也是空洞而无力的。这样的“身教”力量,让人不寒而栗。而中国人的“大众心理”更是了不得,别人都这样,你自己文明又怎样?云云。

让全社会养成文明旅游习惯任重而道远。首先要强化政府引导。制定文明旅游行为规则等,通过手册、画报、广播、宣讲等方式,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其次要强化法律规范。法律是制约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根本底线,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追责,增加不文明成本。最后要强化教育熏陶。形成文明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感染,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学校、社区、社会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

相信不久的将来,“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烟”的美景会再现,“中国式文明”会响彻五湖四海。

手撼“桃花雨”,可叹更无情

为了自己能够拍摄到“如沐桃花雨”般的照片,竟无情地摇晃着桃树,甚至掰断了桃树枝。桃花虽有情,可惜人无情。或许是此时最令人心痛不过的事了。

春天一到,柳绿花红,春水荡漾,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来到室外欣赏美景。人在观景,却也在不经意间“造景”,成为另一种风景。当手撼“桃花雨”出现的时候,实在是大煞风景。面对这种不文明现象,手撼“桃花雨”的老者还不以为然。但是,还是有不少游客,对于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感到不满和制止,两者的正确与否,一看便知。

虽然“花总是要落的”,但是,那是一种生命自然凋谢的过程。人为摧残的多了,花可能会更早的凋蔽。手撼“桃花雨”,怎么看都有点像“竭泽而渔”,难以持久,令人叹息。

倘若是小孩有手撼“桃花雨”的行为,那或是他们的无知。但事实是,大人们竟不知羞耻的率先而行。大人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手撼“桃花雨”,这种传承和影响可能更深,更无形。大人不文明行为在先,小孩就更加无所顾忌,并认为是“自然的正确了”。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但不文明可能瞬间就会扎下丑恶的种子。这或许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种现实解读吧。

从“到此一游”,到“到什么地方什么都要摸,连企鹅都被吓跑了”,再到赴外国旅游随地吐痰、大小便,大声叫嚷,等等,似乎这样的不文明依然很多。或许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反正不文明现象并不是我一个人”,有人第一个出现了不文明现象,破窗效应就会渐次出现,没有被制止,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或许也是手撼“桃花雨”不文明现象接连出现的外界原因了吧。

桃花有意迎客来,无奈客人悍手还。这就出现了“桃花无缘笑春风”的可悲可叹的局面。文明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抽象得无法接触的东西。文明就是一招一式,谁都可以践行的举止。从公共场合不要喧哗,入乡随俗,到爱护自然环境,一点一滴,大事可以见文明,小事也可折射文明的多彩。手撼“桃花雨”,可叹更无情。看来,还是要靠个人文明意识的形成,以及外界强有力的规则的推动,才会早日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

 

摇落的花瓣雨美不美

自然界的美之所以令人惊叹,多半是因为鬼斧神工缔造的奇妙或四季轮回绽放的精彩。比如在春天,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姹紫嫣红,分外娇艳,总会引来无数游人观赏。踏青赏花,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也能算得上是比较雅致的休闲方式。然而,为了寻得落英缤纷的意境,用相机定格“精彩”的瞬间,5名女游客居然想出高招,在森林公园公园的桃花林中抓住树枝使劲摇晃,一场小范围的人工降“雨”就这样纷纷落地。

面对其他游客的侧目和愤怒,为拍照拼命摇树的游客居然称“花总是要落的”,这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花总是要落的”这话不假,但是究竟应该何时落下则需要听从生命的召唤,这也是自然规律。就如同女人生孩子十月分娩一样,故意使其早产往往会给母婴健康带来后患。而且,故意摇晃树枝不仅会使花蕾脱落,如果用力过猛使树根松动,还会影响到桃树的正常生长。

花瓣雨是美的,但是如此以人工摇落的方式刻意制造出的花瓣雨并不美。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按下快门留下精彩的瞬间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游客,出行时应该将文明装入行囊,无论如何也不能以不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追求美的虚荣。观景赏花,拍照留影,需要的不仅是一双发现没得眼睛,还有我们内心对美景的敬重。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摇落的花瓣雨一点儿也不美。

为了在桃树林里拍照留影,游客竟然以人工摇落的方式来制造花瓣雨,究竟是无畏还是无知,我们并不知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群爱美的游客。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眼中的美需要以对自然的伤害才能换来时,这种美分明已经变成了丑的化身。

【启示与思考】

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一家人出游拍张幸福时光的合影,是对时间去哪儿的最好回应。作为春天的使者,花朵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和美的享受,每个人都有享受春天美好的权利,怎么可以自私的为己私欲破坏整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呢。花也是有灵性的,飘落的花瓣也许也是它留下的“泪水”。另外孩子的言行多效仿大人,大人更应该严于律己用文明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在我们这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一些公民的道德素质低下多次为人所诟病,包括随意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无视交通规则翻越护栏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其实反映着我们公民的整体素质,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提升他。曾经网上热传的在一些旅游国家和景点,绝大部分的警示牌都是用中文写的,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字出现。在新世纪我国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美德、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这是多么讽刺,看到这则消息时我们的脸上是否会觉察到一丝潮热?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你是一位有着强烈民族自豪感且怀揣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见到不文明的举动及时纠正制止,让损害国家和公民形象的现象远离我们的生活,让文明之风久驻身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24/8070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