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通勤铁路或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
2015年03月27日 09:08
所谓通勤铁路,大多是从中心城市核心区铁路车站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串起周边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联络线。每条通勤铁路里程在50公里左右,从而形成一小时通勤的大都市区。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跨市域通勤铁路能够推动北京向首都都市圈转型,优化区域内城市群空间结构。
京津冀跨市域通勤铁路建设滞后
河北燕郊被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要是由于燕郊的发展,没有过多的依靠政策和行政命令,而是凭借距离、房价等比较优势,以市场化手段,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是跨域疏解首都城市压力的典型案例。
北京周边还有很多类似燕郊的例子,诸如河北固安、大厂、涿州等。这些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就业空间不足的问题,不少居民需要每日或每周往返于两地之间,对优化区域内综合运输体系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燕郊为例,居民长期通过公路交通穿梭京燕两地,饱受拥堵之苦,期盼大运量、低成本、较快捷的轨道交通通勤方式的出现。
(图片:房交会上燕郊楼盘的沙盘)
尽管呼声强烈,但当前京津冀地区跨市域通勤铁路建设依然滞后。一方面,北京地铁运营线路里程从2007年的142公里增至2014年的527公里,未来五年还要在此基础上翻倍,但都局限于行政区划界线之内。距离北京市中心仅30多公里,且已然集聚了大规模在京务工人员的燕郊在规划中并未涉及。
据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介绍,日本东京大都市区地铁只有312公里,通勤铁路却达到1134公里。所谓通勤铁路,大多是从中心城市核心区铁路车站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串起周边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联络线。每条通勤铁路里程在50公里左右,从而形成一小时通勤的大都市区。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更为侧重城际铁路建设。相较距离较短的通勤铁路,城际铁路里程长、票价贵,主力解决的是商贸、旅游交通需求。就两者目标客流的总数以及出行频次而言,通勤铁路更为乐观。此外,由于潜在需求巨大,通勤铁路的盈利前景可期,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更大。
赵坚认为,相较长度超过100公里的城际铁路,目前京津冀地区更应重视发展跨市域通勤铁路。
(图片:2015年1月12日,燕郊至北京早晚高峰首开动车组临客列车)
发展跨市域通勤铁路引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遐想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都市圈的形成往往与构筑区域内通勤铁路网络相伴相生。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在上个世纪城市化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东京经历了由单一城市发展空间饱和转为人口与产业外移、区域分工协作的历史进程。通勤铁路以及沿线新城建设,支撑了东京都市圈内部的空间优化。
赵坚介绍说,目前,该区域内有3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12个人口在100万-30万之间的中小城市,77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小城镇,这些城市几乎都由通勤铁路连接。由于通勤铁路与城市交通、工商业的空间衔接程度高,节约了上下班时间,吸引人口流入沿线新城安家。目前,每天乘坐通勤铁路从周边城镇到东京都上班的有250万人。
(图片:日本东京火车站月台)
当下,北京正经历东京曾经面临的问题,东京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北京自身的城市形态问题需要优先考虑。通勤铁路具有的引导城市转型功效,令人们对京津冀形成层次分明城市群的过程产生了全新遐想。
当务之急是正视首都强大的虹吸效应,优先改善北京与周边分享红利外溢中小城镇的通路问题,吸引通勤人口以及配套产业向周边城镇集聚,尽快促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由通勤铁路连接众多中小城市组成的首都都市圈。此后,再依据商贸、制造、旅游等产业的功能布局优化,完善整个区域内交通网络,最终形成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
其次,不仅局限在行政管辖范围内,还应沿着经济效率边界找出路。
占据北京市域面积一半以上的北部和西部远郊区县大多是山地,属于生态涵养区,开发空间受限。北京首条市郊铁路S2线(北京北站-延庆)未能起到更多通勤作用,更多被视为旅游线路的原因就在于此。赵坚指出,人流太少、距离太长是S2线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和西部,由于北京相当一部分产业聚集在东部和南部,居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等北部和西部新城的居民通勤距离一般都超过20公里,通勤客流穿越市区,加剧了核心区交通拥堵等问题。
而北京东、南两个方向适宜通勤的30公里至50公里环状地带,大多属于河北管辖。河北燕郊临近北京城区东部就业集中区,正好处于这一范围之内。在已有规模可观的迁移人口基础之上,建设通勤铁路,能够推动燕郊发挥更大的分流作用,促进与通勤人口相关的房地产、商贸流通以及其他产业向燕郊集聚,加速城市功能布局的重组。
(图片:京津铁路于家堡站施工中)
一北一东的发展经验显示,北京的城市转型需要配套建设跨市域通勤铁路。跨市域通勤铁路建设应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先行方向。如果平谷线采用途经燕郊的方案,也仅仅只是开始。河北三河、大厂、香河、廊坊、固安和涿州等都处于北京东、南两个方向适宜通勤半径之内,建设跨市域通勤铁路正当其时。(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27/8074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