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严查幼儿园小学化,杜绝“揠苗助长”
2015年03月27日 10:32
【事件介绍】
北京将严查幼儿园小学化情况“抢跑”将面临降
3月17日消息,下周起至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
一旦幼儿园内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的情况,院长会受到严肃问责,相应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措施:随机推门检查幼儿园
3月17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下周起深入全市幼儿园,检查其日常教学中是否存在小学化情况,“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将持续至4月中旬,涉及全市公办园、部门或单位办园以及民办园。
在检查中,将采取随机推门的形式,检查幼儿园的日常保教管理工作,特别要严查的是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也就是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抢跑”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
据介绍,在2012年和2013年,市教委就曾专门下发文件,严禁各类幼儿园出现类似问题,“幼儿园应以培育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该负责人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应让孩子们在活动和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周围的世界。
而在本轮检查中,如发现有幼儿园存在“抢跑”问题,将严肃问责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相关园也会被降级降类处理。
另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多次强调,“幼升小”采取就近入学方式,严禁各小学采用入学面试等方法。
分析:“抢跑”易导致孩子厌学
16日,一位公立园教师透露,确实存在大班学生家长退课,带着孩子报学前班以适应小学生活的情况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有哪些?据一业内人士介绍,这包括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例如,有的幼儿园以课堂教学取代幼儿的游戏,把桌椅占满活动室,让课桌像小学一样摆放,导致幼儿园没有活动室。
接受“小学化”教学后,业内人士说,虽然很多孩子明明已认识许多汉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但升入小学后,不到两个月就泄气,甚至有的一入学就厌学。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有自身的阶段特点,不能跨越。为此,河南、江苏等地曾为科学保教,出台过针对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的“十不准”、“六不准”等文件要求。
但也有一名公办园职工表示,现在有部分家长主动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园,转到社会上的学前班,以提前适应小学上学需求,“比如孩子在幼儿园会有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但小学就没有。”
业内人士分析,家长的揠苗助长、小学的转嫁压力、幼儿园不务正业、社会急功近利等方面,都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园教育“抢跑”普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普遍,某民办幼儿园负责人严女士对记者讲,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定义很多,综合起来就是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市民李女士就向记者反映,自己上大班的侄子已经没时间看动画片了,每天作业多到写不完,“这么小就这么多作业,真的好吗?”家长王先生也抱怨称,他的孩子从小班就开始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而且老师留了很多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王先生表示,他不反对小朋友幼儿园学习文化知识,但质疑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给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就像吃东西一样,孩子不爱吃的东西硬塞到他嘴里,未必真的能吞下去,即使咽下去胃也不一定好受。很多时候,“揠苗”非但不能“助长”,反倒会“害长”。任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必然发生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且难以消除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有证据表明,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育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对培养学习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幼儿园“有苦难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识字越多、数数越多智力开发就越好,很多家长在思想上更是陷入了一种误区,他们把早期教育生硬地理解为提早教育。有家长坦言,如今不少小学的教学进度很快,让很多幼儿园阶段没有学过的孩子压力相当大。“这还没开始跑,我们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对将来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提早准备啊!”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道出了不少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心声。
而对幼儿园来说,家长的要求基本上就等同于市场需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幼儿园就担心如果园里的课程过于简单会遭到家长的指责,以致丧失在业内的竞争力。
来自某民办幼儿园的田老师就认为,现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确很严重,但她们也无可奈何,”同行都这样,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据田老师介绍,其所在幼儿园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改进,逐步削减了很多文化课程,一切教学向寓教于乐方面靠拢。“其实老师何尝不希望孩子们多玩一会,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家长的意见。”她对记者讲,很多家长认为小班中班多玩一会儿无可厚非,如果大班再不学,会担心上小学时有压力。“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家的却在玩,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作为幼儿园负责人的严女士也持相似观点:“现在国家虽然规定就近免试入学,但是很多小学在招生时还是会进行筛选,如果没有幼儿园阶段的知识渗透的话,孩子入学将会面临很大压力。”严女士对记者讲到,即使幼儿园减少文化课程难度,家长也会为孩子报考社会上一些其他的特长班。据其了解,自己园里就有很多小朋友幼儿园放学后继续去特长班里上课,直至晚上八九点。更有甚者,部分家长主动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园,转到社会上的学前班,以提前适应小学上学需求,因为学前班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更接近小学。
专家观点:家长应改变观念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
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认为首先应该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开始。他认为,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脑发育达到知识性学习的水平一般是在6岁以后。在大脑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的情况下,让孩子过度学习,既可能影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还可能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当然,每个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有快有慢,所以6岁只是一个参考年龄,家长不必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育程度,然后才能判断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知识。一般来说,孩子在上大班之前,由于受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所限,没有必要学习太多知识。进入大班以后,可以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为孩子进入小学做一些准备。
而针对北京市计划严查幼儿园教学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一事,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则评论称,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真正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这不是靠一道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度改革,给所有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否则,行政就是按规章进行治理,治理也可能就是一阵风,难以产生持久的效果。
谁是幼儿园小学化的推手
幼教小学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过度认字、做奥数题、大量背诵……幼儿园俨然成了小学预科班。幼教小学化,苦了孩子、累了老师,但在这条路上,所有人好像是再也停不下来的节奏。家长以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为评价幼教的标准,幼儿园以能教会孩子多少知识为市场竞争的法宝。结果就是:幼教恨不得将家长心中的“起跑线”,偷偷画到怀胎十月的时光里去。
这些年,不仅北京在反对幼教小学化、青岛、海南等地亦曾出台过不少地方性举措。可惜,效果寥寥。更早的是在2011年,教育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2014年底,《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提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应尊重幼儿教育规律,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那么,幼儿园小学化为何屡禁不止、禁而难绝呢?
这个问题也许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回答:一则,中国家长都被高考玩怕了,应试教育传递的畸形压力一日不减、末端的幼儿教育就一日难以安宁。一位妈妈在网上晒她儿子参加名牌小学面试的经历:考核内容包括看图识字、认简单的拼音、看图讲故事、英语短句问答、简单的20以内的数学应用题及加减法、智力算术题等。可见,如果小学把幼儿园当做起点,幼儿减负就成了句空话。何况,家长的偷跑心理也不会放任孩子“疯玩”。二则,幼教培训市场煽风点火。博思数据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早教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有早教机构1.3万家。这个数字,对应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每年的市场规模为3500亿元,其中幼教市场约占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市场大、主体多,但规范少、监管弱——于是,各种“天才培训班”一边忽悠家长,一边逼着幼儿园跟得上自己的“节奏”。此外,社会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认知,认为幼儿园就是托管孩子的地方,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创造力、想象力、运动力及人生兴趣的健康发展。
如果从根本上说,推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还有公共投入与责任的懈怠。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不到全国幼儿园总数的1/3。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坦言,“甘肃省398个乡镇,没一所公办幼儿园”。当学前教育基本被私立、民办力量所垄断,出于市场竞争需要、迎合家长“起跑线”心理,也算是理固宜然的事。一句话,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幼师供给捉襟见肘,推动幼教事业有序健康发展,自然就难上加难。
一纸禁令解放不了压力山大的孩子,也许唯有学前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才是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现实之路。
【启示与思考】
教育部早就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确保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然而,各地幼儿园“抢跑”现象似乎有增无减,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检查,对于违规的幼儿园进行降级处理,这也是不错的“杀手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幼儿园“抢跑”现象。
幼儿园“小学化”,这是许多幼儿园最吸引家长眼球的“广告”,也迎合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幼儿园“小学化”能够让孩子脱颖而出,能够在小学里游刃有余。可这么做,却是当有害的。据了解,虽然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已认识许多汉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但升入小学后,不到两个月就泄气,甚至有的一入学就厌学。因为儿童认知发展有自身的阶段特点,不能跨越。幼儿园本应该是以玩为主的,过早地学习,只会害了孩子。
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家长的揠苗助长、小学的转嫁压力、幼儿园不务正业、社会急功近利等等。可怕的是,尽管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教育部门也在极力抑制幼儿园“小学化”,可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这是很悲哀的。
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准确理解?而如果只有极少数家长理解,恐怕也是无力改变现状的。
诚然,阻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个系统工程,然而,幼儿园无疑是主阵地,抓住了幼儿园这个“牛鼻子”,也就是抓住了“关键”。显然,“降级”对于幼儿园来说是最重要的惩罚。如果能够多检查,并且能够进行严厉惩罚,想必幼儿园是能够逐步转变思想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27/807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