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收费公路亏损被夸大,迫需真相
2015年03月31日 11:34
【事件介绍】
收费公路亏损疑被夸大:贷款年限与收费期不匹配
交通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661亿元。“661亿元这个数字夸大了全国收费公路的亏损状况,因为银行贷款年限与公路收费期限不一致,导致每年的还本金额高于收费公路按收费年限来算的成本。”交通部相关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收费公路是现金奶牛,有充沛的现金流。一条收费公路规定收费25年或30年,是考虑了融资成本、还本付息、运营维护成本、物价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然而收费公路收费期满交通部门仍将收费,这使得《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变得极不严肃。业内人士表示,上至交通部下至地方交通厅意欲延长收费年限的重要借口就是入不敷出、经营亏损,这其实有夸大成分。
2004年发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
随着大批收费公路收费期满,交通部开始修规为继续收费提供法律依据。2013年,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增部分是,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可通过适当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高速公路因改建扩容增加投资需调整收费年限的,可依据本条例有关规定重新核定;还贷、经营期满后,除由公共财政承担养护费用的以外,高速公路可按满足基本养护管理支出需求的原则收取通行费,收费年限可按照公路的两个大修周期进行核准。
《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661亿元,即整体亏损661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亏损560亿元,经营性公路亏损101亿元;高速公路亏损618亿元。
银行贷款是公路融资的主要方式。《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54432亿元(不含已取消收费公路)。截至2013年底,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为37556亿元,占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69.0%。在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中,银行贷款35160亿元,其它债务2395亿元,分别占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93.6%和6.4%。
在收费公路各项支出中还本付息占了大头。《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3652亿元。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4313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占当年通行费收入的86.2%。这相当于每收取10元的通行费,有8.62元用于偿还债务本息,1.07元用于公路养护,0.59元用于税费支出,1.25元用于运营管理,其他支出0.29元。整体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82元。
“收费公路亏损被夸大了。银行贷款、发债期限都在15年以内,而收费公路的收费年限一般都是25年到30年。这两个期限不匹配,但是在每年还本的时候是按照平均融资年限来还的,相当于提前还了后10年的本金,也可以说,还完银行贷款后,刨除运营维护费用,收费公路的通行费收入就是净利润,那么,对于政府还贷公路应该考虑的是降低通行费标准。”上述交通部相关人士表示。
收费公路到底有没有夸大亏损
众所周知,收费公路的收费年限一般都在25年到30年,而银行贷款、发债等的期限则都在15年以内。也就是说,超过银行贷款和发债期限的年份,实质没有了还款的支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因此,计算收费公路有没有亏损,必须将收费年限与贷款、发债期限等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计算。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亏损没有这么大。
实际上,除了这方面的差异之外,很多收费公路公司还通过股市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既不要还,也没有财务成本,有没有列入到还款资金中去,有没有在每年的盈利或亏损中体现出来,也是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如果也没有列入到还款资金中去,那么,收费公路亏损的数据,就更加不真实了。
事实也是如此,把只对公路收费有利的数据拿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测算出收费公路是盈利还是亏损,从而为延长公路收费期限、增加企业和公众负担,确实已成为公路收费管理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要知道,中国的物流成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收费的公路太多、标准太高、时间太长。从表面看,解决了公路建设问题,减轻了公路建设负担。实质上,却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和损失。
以蔬菜生产和供应为例,由于蔬菜本身是一个盈利空间很小的农产品,但又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就是因为公路收费太多、标准太高、运输成本太大,导致经营者在蔬菜旺季时不愿经营、不愿通过运输将蔬菜更加平衡地在各地调运,从而出现了产地价格过低,农民不愿种,或种了大量浪费的现象,而销地则因为经营者不能及时将产地蔬菜运输过来,价格很高,居民负担很重。相反,如果公路收费少一些、标准低一些、物流成本低一些,蔬菜的流通范围就会更广,损失也会少得多,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也就会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的损失有多少,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此之外,粮食、猪肉、食用油、家禽、水产等,都存在类似问题,也都有十分严重的损失。如此一来,公路收费的所谓效益以及减轻政府负担,实质是在加重社会负担,增加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这笔账要不要算,如何算,应当是一个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的问题。否则,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相当不利的。
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稀奇,也可以理解,前提是,必须有大局观念,在原则问题上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当更多地从大局出发,作出科学、合理、客观的选择。像目前这种只考虑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增加收费、延长收费期限、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也是需要纠正的。而从近年来交通部门和公路收费部门腐败案件频发的角度来看,把部门和企业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也是相当不妥、相当危险的。
在公路收费中,到底存在多大的损失浪费现象,又有多少腐败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而不是仅凭交通管理部门的一纸收费情况通报。毫不客气地说,公路收费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且在部门利益的保护下,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至于收费公路亏损的真实性问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当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全面审计和检查,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公开发布的收费公告都存在造假问题,是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的。
尽早还原收费公路亏损的真相
在“日进斗金”的暴利下,高速公路收费还面临着“巨额亏损”,这让公众无法接受。随着新一轮收费公路的日益到期,延长收费期限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方采取的方式各有差别,有的地方是直接出台政策强行延期,有的则是把公路维修一次变相延期,不管是羞羞答答,还是毫无顾忌,一个真实的情况是,至今还没有一条路真正意义上“到期即停”。然而,既然前期的亏损是时间不对应所致,那么收费期限满了就应当“期满债完”,抑或还“略有结余”,何以又要延长收费时间?
说法与做法的矛盾证明,亏损既有时间上差异,更因人为因素所致。当公路收费作为“提款机”之后,作为既得利益的各方,又怎么会放弃对利益的追逐?自然是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有条件而创造条件了。
眼下,想要还原高速公路亏损的真相,最关键之处在于,解决“公路收费的收支究竟是什么状况”的问题。具体到每条路,用了多少钱修路,贷款的金额是多少,偿还的利息又是多少,每年收了多少通行费,其经费都用于了什么地方,都应当有明确的账目。若收支始终是笔糊涂账的话,那么在自说自话之下,公路收费最终会陷入“收而不止”的境地。事实上也是如此,公路收费作为“唐僧肉”之后,其间也不乏各种腐败行为。梳理纪检机关公开披露的信息,近20年来,全国已有30多名副厅级以上的交通厅官员因腐败落马。交通官员“前腐后继”之下,也让收费公路承担了过多的“腐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收费公路分为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两类。财政预算中的通行费收入仅是收到财政的那部分通行费收入,不包括非国有经营主体从中分到的收入。换言之,贷款收费的总额中,应当包括所有收费的收入而不仅是“财政预算部分”,若非如此,在整体性“亏损”的行业生态下,收费公路停止收费就可能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仅有内部性和象征性的“晒账本”,完全可能沦为相关利益方为争取政策的手段。要解决内外认知上的差异,有效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的现实问题,就必须强化对其经费收支的管理,集中进行全面而真实的审计,还原事实并有效发现问题,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
【启示与思考】
业内人士爆料是否属实,还有待进一步求证,毕竟这也是一家之言。那么,谁能还原事实真相呢?首先,交通主管部门有必要公开回应“全国收费公路亏损有夸大之嫌”这个问题。作为公路数据的发布部门,显然,有责任回应一切关于公路数据的质疑,包括业内质疑和公众质疑。
毫无疑问,如果交通部门公开回应,很可能会否定业内人士的说法。而公众也会质疑是自说自话。因此,即使主管部门否认,也要拿出充分依据。即使清楚公众会对回应结果产生新的质疑,也应该公开回应,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公众相关权益,也才能维护部门公信力。
其次,还原真相最理想的部门是审计署。如果说夸大亏损是一种技术性操作,大概只有懂得财务技术规则的审计部门才能还原真相。审计署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将组织对部分高速公路进行审计。希望审计部门对收费公路进行常规审计的同时,还能够针对业内人士和公众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
另外,媒体还可以积极揭露真相。收费公路亏损是否夸大,亏损数据中含有多少不合理支出,这些问题也需要各路媒体深入调查,从某些知情人士、业内人士那里获得答案。尽管这样的答案不一定准确,但也有参考意义,能从侧面证明收费公路亏损有没有被夸大。
当然,详细公开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数据,也能起到还原真相的作用。虽然交通部去年主动公开收费公路数据,以及要求各地公开收费公路数据,值得肯定,但从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很不详细,所以,引发了不少质疑。如果详细公开数据,公众之中不乏专业人士,就会鉴别数据有没有夸大,有没有水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331/807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