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经典案例 | 反腐频创新词 “雅贿”也是“贿赂”

2015年04月02日 13:15

 

【事件介绍】

image002

中纪委揭河南落马高官秦玉海雅贿细节:摄影是其腐败的遮羞布

中纪委发布“秦玉海案警示录”接受公务接待受贿近3000万摄影“烧”千万没掏一分钱——八项规定后39次上云台山。

3月23日上午,中纪委网站刊出“秦玉海案件警示录”,揭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的“雅贿”细节,摄影是其腐败行为的“遮羞布”,为摄影“烧”的钱高达千万,自己没花一分钱。

2007年至2014年6月,应曹某请求,秦玉海向云台山公司打招呼,使曹某公司顺利承揽了云台山公司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铁广告业务,获得广告费7685.5万元,利润率高达76%。

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秦玉海仍然39次上云台山摄影,公然接受公务接待、公款吃喝。

据调查,2001年以来,秦玉海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焦作某置业公司董事长刘某等单位和个人贿赂近3000万元。

2月1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挥霍浪费公共财产、收受巨额贿赂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秦玉海的蜕变过程,大多与他的雅好——艺术摄影分不开,与他痴迷摄影、追名逐利如影随形。

摄影无罪,罪在“欲壑难填”。用秦玉海自己的话说,这是“思想有问题才犯了罪”。他确实是忘记了党员的身份,忘记了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规矩。

痴迷摄影如同“毒瘾”

1998年12月,作为重点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45岁的秦玉海从黑龙江省交流到河南省焦作市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年后担任市委书记。短短5年中,在他的力主推动下,焦作市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华丽转身。云台山也迅速扬名全国,被国家列为5A级风景旅游区。

而摄影,就是在这期间走进他的工作和生活,并最终颠覆了他的人生。

秦玉海的摄影爱好,已不是为了“发展焦作、开发云台山服务”,为的只是满足自己出名,或者美其名曰“实现个人的艺术追求”。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秦玉海对于摄影爱好的高调宣扬,更让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嗅到了商机。长期为秦玉海提供图片制作服务的北京某影像有限公司老板曹某说:“对迷上了摄影的官员,如果你送给他一台相机就相当于送上了精神鸦片,当他咀嚼精神鸦片的时候,就无法自拔。”

而这种“精神鸦片”,不像花花绿绿的钞票般庸俗。和其他赤裸裸的收钱收物相比,唯一不同的只是艺术成为了腐败行为的“遮羞布”。扯着这块“遮羞布”,秦玉海甚至毫无廉耻地宣称:“只要是为了摄影,一切都可以接受。”

正是这种正中下怀的“私人定制式”腐败,让痴迷摄影的秦玉海在“毒瘾”中越陷越深。

 

摄影“烧”千万没掏一分钱

“焦作‘由黑变绿’”的思路确定之后,秦玉海动员焦作的摄影家拍摄本地山水,他拿起相机和他们一起去拍。但在秦玉海的心里,其他人都只是陪衬,只有自己才能拍出最好、最能反映云台山优美风光的精品。

他对摄影的态度从起初的爱好逐渐变成了痴迷,几乎每周末和节假日都会上山摄影。

他的摄影作品被作为云台山宣传推广的代表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站中悬挂。

2007年至2014年6月,应曹某请求,秦玉海向云台山公司打招呼,使曹某公司顺利承揽了云台山公司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铁广告业务;其间,秦玉海还帮该公司协调提高了广告费标准。仅此一项,曹某公司就获得广告费7685.5万元,利润率高达76%。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社会上流传的这句话,足以说明摄影是多么“烧钱”的行当。十余年间,秦玉海为摄影“烧”的钱高达千万。但是,用他的话讲,“自己却从没有花过一分钱”。

盘点近年至少4名落马官员“爱好”摄影

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发现,“雅贿”多数送名人字画及摄影、古玩及高档工艺品,包括玉器。另外,还有着“送”艺术家虚名、协会虚职或让官员在艺术作品中挂名、题字,借机行贿。

摄影作为“雅贿”内容之一,相比古玩字画等更具隐蔽性。一些心术不正的腐败官员认为,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出“作品”,借手中的“权力”,就能卖个大价钱。

2014年2月被判刑的武汉市燃气集团、天然气公司原董事长张民基,受贿的摄影器材清单包括4个镜头,还有一部价值数万的哈苏专业单反相机和4个哈苏镜头。这些贵重的专业摄影器材,无一不是其下属企业或合作商向其“进贡”的。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原公安局局长王会师,于2014年4月初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报道,王会师热爱摄影,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奖,他还在公安系统内多个摄影协会担任副会长职务。

2014年10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摄影“雅好”成堕落推手——贵州省公路局党委原书记周金毅违纪违法案剖析》文章指出,周金毅爱好摄影,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一些不法分子为靠近他,自学摄影,并“谦虚”地向他请教摄影知识,拜他为师。不仅送他高档相机,还“包吃包住”,与其结伴去众多风景名胜区“取景”。

“刘某第一次给我5万元,我给他4幅山水画,第二次又给我5万元,我给他3块和田玉挂件,山水画和和田玉挂件的价值都在5万元上下,属于等值交换,所以我认为,我和刘某的关系是买卖关系。”2014年8月18日上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坐在被告席上的南京市鼓楼区住建局原副局长高洪富这样自述道。

2013年6月,经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检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央纪委查实了倪发科的受贿问题,其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的事实也浮出水面。

近年来,至少有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 

玩物丧廉 要警醒的不只是秦玉海

秦玉海曾经在《中国摄影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我是如何走上摄影之路的》。今天回过头来看,秦玉海的摄影之路,对他个人来说是条不归路。普通人玩物丧志,顶多烧钱败家,而秦玉海坑的却是社会民众,败的是国家。

 

痴迷摄影之初,秦玉海“为了尽快看到照片效果,可以让人当即将胶片从云台山送到北京洗印”。由此可见,秦玉海的业余爱好,从一开始就充满着权力身份的原罪,就注定了这个后来成为摄影界名人的官员,与艺术之成就之间不干不净的关系,也注定了他走上摄影之路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常人所无法分享的。

没有最初小便宜尝到的甜头,便不会有对某老板为其一掷数百万购买设备、收购画册办展出游的欣然笑纳。没有秦玉海仅一个项目就能让商人拿到高达7685.5万元的广告代理权、实现高达76%的利润,就不会有商人为他在国内外4次办展、花费580万元后的心安理得。因此,与其说秦玉海发现的是艺术的魅力,不如说是发现了权力变现的魔力;与其说是为了自己的“雅好”步步沉沦,不如说是在权力交换利益的毒瘾中已经不能自拔。

在权力能够助推雅兴、能够交换艺术成就的道路上,秦玉海已经不是为艺术本身走火入魔,而是为可以附着在艺术形态之上的权力交易神魂颠倒。而所谓的雅腐,与直接收受贿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还是制度的笼子,没能将权力的兽性管束起来。秦玉海说,“官做再大,工作干再好,一退休,人们就会渐渐把你淡忘,而艺术是永恒的,可以让你名垂青史”。这话,将“艺术”换成“利益”,倒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一个本该日理万机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算一时半会儿没发现,难道10多年混在官场、名在摄影、贪在腰包,权力的监管部门也没发现?

秦玉海玩物丧廉,注定是这个时代官场需要引以为戒的标本。但是,需要反思与警醒的,则不仅仅是秦玉海们。

让秦玉海堕落的不是爱好是贪欲

古人说得好:“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一些贪官之所以落马,确与一些商人善于揣摩其爱好进而有针对性地取悦有关,这些官员在美食与芳饵中不能自拔。比如,前些时获刑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落马后反思,正因为自己痴迷到了不能自拔、玩物丧志的境地,老板们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送给他的玉石、玉器经鉴定价值1000多万元。再比如,原国家药监局某司长郝和平喜欢打高尔夫球,有求于他的一些医疗器械公司老总便送其高昂会员卡,郝和平落马便与此有关。

“就怕领导没爱好”,在不少人看来,这句话有两层潜台词,一是领导有爱好很可怕,二是领导不能有爱好。事实上,古往今来,有太多官员拥有正常爱好,因爱好而落马的到底占了多少呢?爱好,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这有何不可?有的官员并无爱好,不也照样落马?于此而言,有爱好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爱好,如何守住底线。如果能做到不影响本职工作,有再多正常的爱好也不怕。

与其说官员毁于爱好,不如说毁于没原则,如果真能坚持原则,也不会被商人所击倒。十余年间,秦玉海为摄影“烧”的钱高达千万元,但他“自己却从没有花过一分钱”,云台山景区被他当作随意支取的私人账户。身为高官,他能不知道此举涉嫌违法犯罪吗?

据调查,2001年以来,秦玉海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焦作某置业公司董事长刘某等单位和个人贿赂近3000万元。即便没有摄影这个爱好,他受贿这数千万元难道不是腐败吗,难道不早该落马?

爱好没有原罪,不能要求领导放弃爱好,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度,如何将爱好化为正能量。同样是热爱摄影的官员,孔繁森就不为名利,情系百姓,工作之余,用一个普通相机,定格下对西藏的大情大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至今被人们赞颂和怀念。如果秦玉海真有原则,恪守党性,完全可以利用摄影爱好做出有益的事情。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应该警告一些官员注意洁身自好,但最关键的还是官员如何正确对待爱好。只要领导讲原则,有爱好没什么可怕的;如果不讲原则,没有爱好也迟早会出事。

杜绝“雅好”越界还得用好监督“利剑”

最近,“雅好”越界成为“落马”贪腐官员的又一新标志,从耗费心血收藏玉石的倪发科,喜好龙飞凤舞书法的陈安众,再到痴迷摄影的秦玉海,他们都因为这样那样的“爱好”与权力混杂在一起,从个人兴趣到放纵图利,最终走向不归之路。为何领导干部“雅好”频越界,成为“爱好腐败”,固然有理想滑坡、信念动摇等主观因素,但监督缺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细读《警示录》,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十余年间,秦玉海为摄影‘烧’的钱高达千万”。是啊,“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社会上流传的这句话,足以说明摄影是多么“烧钱”的行当,十余年,秦玉海购买摄影器材、创作印制作品,他的“红色”工资,再怎么省吃俭用也经不住如此“折腾”吧,难道就没有人对此表示过怀疑?

 

怀疑肯定是有的,但权力监督之难,早已成为顽疾,在中央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不少腐败分子为避免“拔出萝卜带出泥”,结党营私,形成攻守同盟,逃避监督、拒绝监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正是对监督困境的形象概括,再加之,官员的“爱好”往往还被打上了“私人”的标签,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架势,使得有效监督难上加难。

领导干部的个人爱好直接关系其从政道德和公权力的廉洁公正使用,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绝不是“小节”和私事,该选择什么样的爱好,该如何把控爱好,不仅需要其自律,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更需要再加上一把监督的“保险锁”。

因此,有效预防由“好”而“贪”、由“雅”而“腐”,必须用好监督这把“利剑”,一方面,监督部门要时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甚至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养痈遗患。另一方面,要推动监督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注重发挥媒体、网络、群众等新生监督主体的强大威力,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这样才能让藏在“雅好”背后的“雅贿”无处隐形。

【启示与思考】

人们常说,人有好之,市必迎焉。其实,党员干部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懂点字画、古玩之类,有文人雅士的情趣、雅好、雅爱,并不全是坏事。可怕的是把“雅好”与权力交织,与利益挂钩,与老板结盟,沾上铜臭味,这种雅爱与官好的乌合,就十分危险了。正如赖昌星贿赂心得:“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领导干部一旦有了“爱好”“雅好”,一些人就会曲意逢迎,用“雅贿”来意思、意思。领导喜欢收藏,就送你字画、古玩;领导喜欢名车名表,就送你兰博基尼、劳力士;领导爱玩女人,就送你美女、二奶、三奶……让领导在“雅好”中神魂颠倒、迷失方向、听从安排。一些领导干部还洋洋得意,好自矜夸,自诩在收藏中“捡漏”,大发横财,最终也把自己“雅”进了监狱。

大量事实证明:“雅贿”是裹着糖衣的炮弹,是披着文化和历史外衣的“马甲”。党员干部可以有雅好,但切不可被“雅贿”蒙蔽了双眼,自欺欺人,把“雅好”当作谋利的工具和借口,“雅贿”也是贿赂,也是犯罪。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雅好”都必须把握住公与私、廉洁与腐败的尺度,不能与不当利益挂钩。而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才是官员最好的“雅好”。那么,要防止官员“雅好”变“雅贿”,不仅需要各级纪检部门主动作为,加强日常教育监管和惩处力度;更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坚持做到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遵循。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02/808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