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5年度

当前中俄关系分析及展望

2015年02月01日 13:20

 

中俄关系历来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大国关系,无论对于中国和俄国还是中俄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俄关系都是备受各国关注的。习近平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连续两年把俄罗斯作为当年的首访之国,充分体现了中俄关系的战略性和特殊性。今天,我就当前中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中俄关系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2013年3月,习近平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后的首访定在俄罗斯,并且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中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立场主张,呼吁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关于发展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习近平提出,一要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二要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不断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三要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2014年2月,习近平出席了在索契举行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习近平作为中国的国家主席,到现在将近两年时间,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的次数已达十一次之多,这个频度是非常高的,说明两国的政治关系非常之密切,交往非常之频繁。现在,我想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要首访俄罗斯。我认为,习近平之所以首访俄罗斯,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的考虑是地缘战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我们国家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们的东南方向沿海,西北方向是陆地,东南沿海方向周边问题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北方向周边问题则集中在俄罗斯,在目前的东南沿海方向局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西北周边方向必须保持稳定,必须保持相对的和谐。

其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责任区的东扩,以及美日同盟的加强。现在北约与中国之间只有一个邻国,这个邻国就是俄罗斯。北约东扩是指欧洲的北约,而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则可以被看做是“亚洲的北约”。这两个“北约”有打通的可能,如果俄罗斯顶不住,那么欧洲的北约从西向东扩张,“亚洲的北约”从东往西扩张,就有可能打通。

其三,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构成致命威胁的势力往往就是在北方。当前,如果能够通过外交战略,在北方有一个对华友好的俄罗斯,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利好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是出于国际格局的考虑。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处在变化的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二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在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方面对中国是有利的,现在中国的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在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西方主导的大国格局当中,中国一向被看作是一个异类。而俄罗斯是一个什么处境呢?俄罗斯是基督教世界大家庭中的成员,是东正教国家,但是在基督教世界当中,俄罗斯是一个亲缘关系比较远的、相对的另类。那么,在整个世界格局当中,一个相对比较孤立的异类和一个相对比较孤立的另类就要抱团起来,才能免受或者少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

第三个方面的考虑就是共同反霸。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又都是核大国。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辽阔的幅员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国际关系当中,中国和俄罗斯都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有共同反霸的需要。当然,我们共同反霸的这个“霸”不一定指某一个具体的国家,或者针对某一个国家,谁争夺霸权,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中俄在这一点上有共同语言。

第四个方面的考虑就是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战略方面的互利共赢。北约的东扩使俄罗斯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西方,而我们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相当程度上是来自东南方向,因此我们如果在战略上相互支撑,中俄之间形成一种“头靠头、背靠背”的关系,那么在战略上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其二,安全方面的互利共赢。北约的东扩和美日同盟的加强,分别从西边和东边对俄罗斯和中国构成了安全威胁,正如刚才所说,如果中俄之间加强合作,在安全方面对两国是非常有利的。对中国来讲,在事关中国国家统一的台湾问题上,目前俄罗斯是唯一在官方立场上支持中国的世界大国。

其三,经济方面的互利共赢。俄罗斯和中国山水相连,中国有最多的人口,俄罗斯有世界上最辽阔的幅员,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而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如果把两者的优势相结合,那么就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中国也好,俄罗斯也好,都是亚洲太平洋国家,现在的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如果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的东北和华东地区能够共同协调发展,这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崛起的重要部分,不仅对亚太地区有利,对中俄两国有利,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是非常有利的。

 

中俄关系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

那么,从俄罗斯方面来讲,他对中国有什么需求呢?中国在俄罗斯的外交中被如何定位呢?现实情况表明,中国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这个国家喜欢争论,但在发展对华友好关系方面,是整个俄罗斯唯一没有争论的外交领域。俄罗斯当然需要中国,这个需要跟中国需要俄罗斯是相对应的,包括地缘战略、国际格局、共同反霸以及互利共赢,这四个方面也是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原因。

具体说来,首先俄罗斯需要中国在国际地区方面与其进行战略协作,这些国际地区包括中亚、中东、东亚、东欧,比如中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就进行了很成功的协作,多次在联合国否决了西方国家的提案。另外,中俄之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国际合作机制,比如说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体制。第二,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俄罗斯本身的周边外交。第三,在能源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大国当中唯一除了满足自己的能源需求之外,还能够大量出口能源的国家。而中国是能源进口国。俄罗斯需要能源出口,我们需要能源进口,中俄在这个问题上彼此都很需要对方。第四,在经济合作方面,我们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即使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速度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快的。俄罗斯也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总体来讲,无论在双边层面、地区层面还是全球层面,中俄两国是互为发展机遇和战略支撑,互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

中俄之间以前有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边界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影响到中国和原苏联的关系。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了,无论是东端的边界还是西端的边界,都已经划定了,并且得到了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批准,也就是说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得到了确认。其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黑瞎子岛,黑瞎子岛有335平方公里,原来是俄罗斯实际控制的,经过中俄双方艰苦的努力,最终达成了平分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中俄之间政治上高度互信的结果,在领土边界问题上达成了互让共赢。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虽然地域辽阔,但是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但是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愿意拿出俄罗斯实际控制的171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中国,这一点是在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中不太可能出现的。比如,俄罗斯和日本有北方四岛的问题,他们之间并没有达成这种高度的互信。尽管日本方面极力想和俄罗斯达成和平条约,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看起来解决的希望还是很渺茫的。由此可以说明,中俄之间确实有着比较高的战略互信,在事关主权问题、领土问题上能够做到互让共赢。黑瞎子岛的这种解决模式,不仅是中俄之间成功解决边界问题的很好范式,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

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优先发展中俄关系,要把空前友好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乌克兰危机下的中俄关系

我认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政府很成功地解决了对俄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度默契。一开始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政府认为“事出有因”,这四个字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满足了俄罗斯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没有公开与西方的观点相对抗。“事出有因”也就是说乌克兰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我们主张要考虑到历史和现实的平衡,也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制裁俄罗斯,并且要求中国也参与制裁,甚至施加了压力。后来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可以不参与他们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是不要支持俄罗斯。实际上,我们认为在国际关系当中,制裁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参与对于俄罗斯的制裁。相反,我们加强了与俄罗斯在能源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在能源方面,中俄在2014年5月已经签订了东线天然气协议,11月份又签订了西线天然气协议。在东线协议上,达成了4000亿美金的大单。另外,中俄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合作。

我们认为在乌克兰问题上,要平衡考虑各方的利益,制裁包括经济制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认为中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我们坚持并加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为我们不能够随便失去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与西方闹僵。从客观角度来看,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中国在全球国际关系中的处境变得更为有利,俄罗斯因为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制裁,所以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同时西方国家也来拉拢中国,这样一来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了。

当然,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没有一点问题,问题还是有的。我认为,中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关系超过了经济关系。以前是“政冷经热”,虽然现在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政治关系的紧密程度确实已经超过了经济关系。另外,由于过去中苏关系的历史原因,两国有接近20多年的时间没有什么往来,所以现在中俄关系就出现了“上热下冷”的情况:官方热民间相对冷,政府热企业相对冷,中央热地方相对冷。那么,在国际政治里,像政治关系、战略关系、安全关系、外交关系是高级政治范畴,像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社会关系这是低级政治范畴,也就是说中俄之间明显的特点是高级政治关系比较好,低级政治关系还有待加强和发展。当然两国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要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要抓紧一些大的项目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

中俄之间在战略空间的方面,客观上还存在一些竞争关系,比如在中亚、蒙古,这是中俄之间过去的缓冲地带。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中亚国家的支持。对此,一开始俄罗斯是有所怀疑的,现在总体上俄罗斯的舆论已经变得比较理解和支持了。但是,在此之前,俄罗斯方面也曾经提出来一个欧亚经济联盟,恰好也包括中亚,也就是说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都包括中亚,因此中俄两国在这个问题上,从客观上来说可能在资源、影响力、吸引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和军事合作

第一,关于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2014年5月,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上海。峰会期间,5月21日中国同俄罗斯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这份谈判了长达10年,被形容为“世纪协议”的天然气合约,估计总值高达4000亿美元。协议签订以后,在国内外,尤其是中俄双方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和争议。在中国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签订这个协议中国方面在经济上吃亏了,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签订这个4000亿的能源大单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经济方面的,二是政治方面的。那么,经济方面我们是不是吃亏了?有人说,我们可以从中亚进口更便宜的能源,何必从俄罗斯进口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中亚地区的能源管道是中国修建的,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石油管道是由俄罗斯修建的。在中亚地区修建石油管道和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修建石油管道,这中间的差价并不大,所以我认为从经济方面来讲,我们没吃亏。我们国家需要能源,尤其现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清洁的天然气能源。另外,从价格方面来讲,俄罗斯方面对这个价格都不愿意公开,实际上,据我所知,目前为止俄罗斯输往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输往所有国家当中最低的,而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也是中国所有进口国家中价格最低的。

有人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会取得进展,将来天然气价格会下降。我认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不是真的能够取得成功,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验证,即使取得了成功,进而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成本也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能源也好,天然气也好,它是一种不动产,需要很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形成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不管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情况怎么样,天然气作为这样一种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的一次性消耗的能源,从长远看,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

因此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签订这份4000亿美金的大单,我认为从经济上中国并不吃亏,只不过是因为俄罗斯目前处于被西方制裁的种种不利环境下,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才不得已做了一些让步,在正常的情况下,俄罗斯做出这么大让步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就天然气问题进行的谈判,谈了十多年都没有结果,为什么一年之内进展就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有利的机会,促成了谈判结果的达成。俄罗斯方面也谈到,中国方面也顾及到了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没有刻意或者特别利用中国目前的有利处境。

那么,在政治方面,我们签订大单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以说,签订4000亿美元的大单,一方面我们在经济上没吃亏,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加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对中国都是有利的。

第二,关于中俄在军事方面的合作。

关于中俄在军事合作方面的议论也很多,也有一些不满的议论。比如说俄罗斯武器质量不好,或者俄罗斯给印度、越南贩售军事武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俄罗斯是唯一愿意给中国提供武器供应的国家,而且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客观上来讲,我们的航空母舰、核潜艇、军事飞机等领域其实或多或少都有俄罗斯的帮助。可以说,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方面,俄罗斯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而且还将会继续发挥一些作用。

虽然我们对与俄罗斯在军事合作方面也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方说武器的质量问题等。但是反过来想,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军事同盟,所以我们对对方的期望,对方对我们的期望都要有一个底线。中国不会因为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影响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比方说我们不会因为与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影响我们发展与欧美国家的关系。反过来,俄罗斯也不会因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影响他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这是必须非常明确的。因为中俄关系的性质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军事同盟,不是政治同盟,而是兄弟关系、伙伴关系。

尽管俄罗斯在有些事情上的做法,确实让我们感到不太满意,比如说,俄罗斯和越南、印度有军事方面的合作关系,而越南和印度与我们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矛盾,但是这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外交去处理的,而不能以此作为妨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理由。俄罗斯是一个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的国家,绝对不会因为越南而放弃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俄罗斯的天平上,谁重谁轻是非常清楚的。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要达到东西平衡,就需要与东边的国家搞好关系,东边的主要邻国是中国,但是也不仅仅只有中国,还有印度、越南这些国家,虽然轻重有别,但不可能简单地放弃与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关系。

发展对华友好,在俄罗斯的朝野上下都达成了一致,在俄罗斯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对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之一。所以,不要因为俄罗斯所做的某些事情令我们感到不愉快,就否认对方的诚意,我们要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定位出发,妥善地运用外交艺术去处理。俄罗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民族,只要我们把情况说清楚,把工作做到位,孰重孰轻,从战略利益来讲,他会做出非常明智、非常现实的选择。

 

中俄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现在中俄关系最重要的是把握主要方向,要认清楚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战略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暂利益,要把眼光放远一点,要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战略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只有这样,才能从大局上高瞻远瞩、慎重考虑,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另外,中俄双方在经济和人口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黑龙江是中俄之间的界河,在黑龙江以北的整个远东和西伯利亚只有3000万人口,而在黑龙江以南,我国的黑龙江省就有3800多万人口,如果加上与俄罗斯接壤的内蒙东北部和吉林省的人口就有一亿。俄罗斯一些地区的政府就担心中国人口过多,会影响甚至同化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民族,将来在远东还有可能出现华人聚居的特殊区域,虽然这种思想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不占主流,但这个支流始终存在着。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感觉中俄双方的互信程度还不够,国家利益也不是总能保持完全一致,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中俄双方的最高领导层都已经意识到中俄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有待克服、有待加强的问题和工作,加上这个地区与俄接壤的内蒙、东北部和吉林省的人口有一个亿,比如在中俄双方签订的协议中,也注意到要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要加强战略互信,要加强建设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项目,拉近中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有些人就会问,中俄友好到底是一种战略还是一种策略?到底是一种相互的需要还是一种相互的利用?甚至有人担心,如果将来俄罗斯崛起了,会不会对中国反戈一击或者和美国联手?其实,俄罗斯方面也有这种担心,担心中国经济强大起来,综合国力强大起来,是不是也会对俄构成威胁?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国际社会对中俄关系并不看好,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变成敌对,反而逐步向更加友好的方向迈进。我认为中俄走向友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部的动力和本身的需要,另一个是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所起的作用。但是,任何外部因素在中俄关系里都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中俄关系要走向友好,主要原因还是本身发展的需求,所以无论是在双边层次、地区层次以及全球层次,中俄友好对双方都有利。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在当前还是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格局下,中俄两国分别或者同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俄友好,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中俄之间走向友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有些人认为,现在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俄罗斯的前景会怎么样,现在还很难说。“冷战”时期,苏联发生解体实际是其自身的原因,不是外力使其崩溃。而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打败过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想从外部压垮俄罗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内部的原因。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在普京等人的领导下,应该客观承认俄罗斯作为世界的一极又重新站起来了,俄罗斯的幅员和资源仍然还是世界第一,军事力量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这些从乌克兰危机中就能看得出来。

目前,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加上国际油价的下跌,卢布的贬值,俄罗斯在经济上确实会出现一些困难。困难虽然是有的,但是俄罗斯撑得住,这一点从俄罗斯国内对普京高达86%的支持率就能看出来。由于普京在捍卫国家利益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立场,他在国内几乎得到了全体人民上下一致的支持。过去那些反对普京的反对派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因为普京在俄罗斯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在这种全国上下一心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会被西方的制裁所束缚。另外,俄罗斯毕竟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邻国众多,对他加以制裁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更不是全世界的国家,很多对俄罗斯友好的国家,比如中亚、南美的一些国家,反而加强了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俄罗斯是能够吃苦的民族,对物质享受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我认为西方想通过经济制裁压垮俄罗斯,确实会给俄罗斯带来一些困难,但是俄罗斯不会束手就擒。

有些人拿美日关系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比较。那么到底什么叫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日同盟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我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美国和日本的同盟可以比作是夫妻关系,有正式的法律条文,是正式的军事同盟,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比作是兄弟关系,中俄双方政府都没有正式宣布建立政治军事同盟关系,而是说我们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不是同盟。

 

我认为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同盟,但是近似同盟,胜似同盟。什么叫近似同盟?就是说中俄友好关系已经很好了,我们在政治关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已经接近建立同盟关系了,但是没有正式的法律条文。什么叫胜过同盟?建立同盟关系的目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如果中俄之间建立正式同盟,反而在某些时候不利于这两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能够保持一种弹性的空间,反而更有利于中俄两国达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胜似同盟。

从国际意义上来讲,中俄目前的这种关系是比较成熟的大国关系,历史上中俄两国曾经结过同盟,也曾经大打出手,那些都不是正常的,所以现在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该是中俄两国在历史上最正常,也是最好的时期。

从全球范围的大国关系来讲,我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目前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球大国关系的典范,不结盟、不对抗、相互平等、战略互利,比其他的大国关系做的都好,更成熟,也更稳定。

中俄两国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中俄的友好在国际政治中能够发挥正能量,对于维护全球的战略平衡是举足轻重的。目前,能够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障碍,也就是边界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中俄两国将会友好相处,通力合作。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人民之福,对亚太地区、对全球来说都是和平之音,我对此充满信心。

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1/8082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