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5年04月07日 10:2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号召全党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矢志不渝的向往和共同追求。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导向,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责。首先,要统一认识,明确发展理念,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这是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前提。其次,要提升建设能力,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市场作用,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步伐,鼓励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再次,要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不仅要对环境污染问题出重拳、下猛药、动真格,还要通过构建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提升政府的执行力。
要注重加强法治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新《环保法》也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新的矛盾和冲突会不断出现。因此,为更好地约束、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树立正确的立法、司法、执法理念,不断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快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和配套措施,提高执法力度,加大追责和处罚力度,提高法治的震慑作用,让“小马难拉大车”、“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身处GDP和环保夹缝”、“地方保护伞作祟”等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题得到根治。
要注重培育公民的责任意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空气、水、土壤、植物……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环保部门、司法部门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事。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大力开展环保活动、媒体积极报道宣传,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特别要注重对青少年生态意识的培养;保障公民的环保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节能,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努力让每一个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才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责任编辑:周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07/8086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