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环保局长“忏悔书”透露出的真问题

2015年04月08日 10:16

 

【事件介绍】

环保局长忏悔信:县领导威胁我不要影响他的政绩

3月23日,《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环保局长忏悔录:我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这是一封来自基层环保局长的匿名信。

《环境保护》由环保部主管,是环保部的工作指导刊。

这位任职近10年的环保局长在信中说,自己曾经立志要为乡亲们守住蓝天清水,但上任后最重要的工作却是招商和公关:帮县里的企业跑环评,应付上级检查。县里主要领导更是对他直言:你的政绩与我的政绩是冲突的,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否则……

全文如下:

我有苦衷,但我应该忏悔。

我在县环保局当了近10年局长,是一个环保战线老兵,说到这个,我还是很忐忑,良心不安。我常自嘲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刚工作时,我曾立志为全县群众守住蓝天清水,现在回头看,深感愧疚。

县领导交给环保局最重要的工作是招商和公关。招商就是引进环保企业,尤其是有雄厚资金实力的环保企业,如果能够引进大型环保公司,不仅会在政绩考核时对环保局表彰评优,还会对个人有重奖。而公关的内容就丰富了:一是帮县里重要的项目和企业跑环评;二是应付上级环保机构的检查行动,应付上级领导、知名专家的调研活动;三是在县里引进重要企业项目时给承诺,在有检查时帮他们通风报信,想办法将企业排污“合法化”,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四是与各类新闻媒体搞好关系,多写正面文章,不要有负面报道。至于其他环保问题,县主要领导曾多次强调,不能影响了县里,G县领导交给环保局最重要的工作是招商和公关。DP。去年从外县调来了一位主要领导,上班第一天就私下找我谈话:从某个角度讲,你的政绩和我的政绩是冲突的,你若是敢影响我的政绩,我必……当然,兄弟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

有时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像一个秀场,当了多年局长,业务水平没提高,公关技巧炉火纯青,演技也逐渐出类拔萃,人格也有重度分裂趋势:明面上主持会议,接受采访,高喊向污染宣战,背地里却按领导要求为企业出主意、跑关系,对领导交代过关照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面上在上级检查调研时介绍已取得的环保成绩,展示环保决心,背地里却在调研时弄虚作假,为被查企业提前通风报信。

有时觉得上级领导专家也挺可怜,他们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都是假象,当然也许他们其实是知道的,且精通此道。最终悲哀的还是中国环保,当假象变成资料、数据汇集到高层,并以此为依据形成的政策、方案,毫无效果,甚至很多领导专家至今都不知道基层环保实际状况,却自认一切掌握在手中。

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我惭愧,我对不起全县人民,可是我无奈。我也曾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悔过,对一些实在看不过眼的违法排污行为,我给市长信箱写过举报信,可来找我了解情况的却是县里主管领导和被举报企业,甚至主管领导让我帮企业查查是谁写的信。

我常对下属说,新环保法赋予了我们更大的权利,让我们的腰杆挺了起来。可我心里清楚,我们无法掌控这些权利,因为环保局的职能需要服务于地方政府,需要对地方政府负责,权利怎么用都要听县领导的。

不久前华东督查中心暗访临沂,约谈临沂市长的新闻,让我欢喜让我忧。忧的是如何能够跟上级部门、督查中心更好地搞好关系,顺利完成县政府安排的任务,喜的是只有环保部多搞些这样的行动,震慑主管领导,我才能从公关局长、作秀局长回归成环保局长。遗憾的是环保部这样的机构太少,行动太少,不知何时才能变成常态。让督查中心这些懂环保行情的机构有针对性地去暗查十个市,最少要约谈一半的市长,临沂不过是沧海中很不起眼的一叶小舟而已,这就是中国环保现状。

 

环保局长“忏悔书”里的真问题

“忏悔书”是时下的一个热词,大概源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大型专题栏目《忏悔录》,基本上隔三差五就会有新的落马官员忏悔书发布。本报昨日还以《倘若徐孟加的“痛不欲生”是真心话》为题,点评了四川雅安市原市委书记的忏悔书,并且表达了“后人哀之”更要“鉴之”的观点。但与此类忏悔书的主角不同,这位环保局长的“忏悔书”虽然多少有些噱头成分在内,但更多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控诉。

环保局长揭露了什么问题?“忏悔书”的主题是在诉说基层环保工作的无力与无助,其中最大的掣肘莫过于“县里主要领导”的政绩观。其之所以自嘲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就在于“县领导交给环保局最重要的工作是招商和公关”。换言之,环保局要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甚至可以默许、容忍企业破坏生态环境。这名环保局长的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在“忏悔书”中介绍了自己“丰富的公关工作”—帮县里重要的项目和企业跑环评;应付上级环保机构的检查行动,应付上级领导、知名专家的调研活动;在有检查时帮企业通风报信,想办法将企业排污“合法化”……如此“作为”着实让人震惊,原本应该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使命,但干的却是“反环保”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名环保局长的“苦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县里主要领导”的政绩观与环保局长的政绩观发生冲突时,环保局长该作何选择?恰如“忏悔书”中引述的一位“主要领导”的谈话:“你若是敢影响我的政绩,我必……当然,兄弟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近年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但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政绩观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县里主要领导”仍热衷于招商引资、大拆大建、唯GDP是从。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政绩观特别是“一把手”的政绩观不转变,即便有好的政策举措,也会在“公关和作秀”中沦为虚无。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刚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人们绘就了一幅建设美丽中国的清晰“路线图”。政绩观的转变无疑是其中一项关键性工作,这需要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绩考核体系,增加环保要素的权重,甚至可以引入“一票否决”制度。实际上,这种转变已经开始,中央早已明确“不能唯GDP论英雄”,一些省份还对地市环保工作进行排名。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问责,对于那些政绩观转变不了的领导干部,“该撤就撤、该换就换”,断不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有这样,才能让环保工作真正“硬气”起来,环保局长才能够回归“环保”工作本身。

 

环保局长“忏悔”何时不须“匿名”

这封信与其说是“忏悔”,倒不如说是对当今环保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控诉”和“揭露”。虽然这些问题早已不算什么秘密,略有常识者都心知肚明,但从一位任职近10年的基层环保局长嘴里“亲自”说出来,并由环保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公开刊发,无疑依然能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原来,有些痼疾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原来,备受诟病的环保现状,并不一定都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很多时候他们也“有心无力”。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十面霾伏,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切肤之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都有了较大提高。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对破坏环保的行为说“不”,更何况是环保局长。在现有的舆论环境下,他的“忏悔”行为无疑是顺民心、得民意的,按理说他应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指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他为何却选择了“匿名”的方式?这其实不难理解,他毕竟还要在县里那“一亩三分地”上生活和工作,做好自我保护并非胆小怕事,而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提到治理污染,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指标。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现在很多领域并不缺少标准也不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缺少的是执行的力度和刚性。环保局长需要看县领导的脸色行事,否则便要怎样怎样,连反映问题也不敢署名,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不仅是某个环保工作者的悲哀,更是整个环保治理生态的悲哀,甚至是依法治国的悲哀。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发展和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到底该如何抉择?勿庸讳言,现在某些地方依然在以牺牲环境的方式换取所谓的“经济繁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有些还是万不得已。但无论如何,环境遭到了破坏,这样的后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治理污染的决心。向污染宣战、治理雾霾已经从民生问题上升到执政能力问题,这是最大的民生。何时环保部门的腰杆能够硬起来,不须“匿名”也敢反映问题,环保治理就真正有希望了。

 

【启示与思考】

人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意思是说知道错误并改正错误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透过这封忏悔信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忏悔,也让人感觉到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下那个时代的“前进与挣扎”!得与失现在很清楚了,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但一个基层环保局长敢于面对问题、揭露问题、承认错误,尽管是匿名的,也不失为一种勇气。

体会着匿名信的字里行间,感觉这名环保战线老兵的忏悔是真诚的。作为环保局长,他曾立志为全县群众守住蓝天清水,然而事与愿违,交给他最重要的工作却是招商和公关。环保局也要负责招商和公关,就等于裁判员同时兼任运动员。他为蓝天清水挣扎过、努力过,但在“发展”洪流面前,他不过是螳臂当车,他常以“公关局长、作秀局长”自嘲,说明他的良知从未曾泯灭,匿名信就是他不吐不快的自我救赎。

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下,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盲目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没有把环境、资源、社会等要素统筹起来考虑;有些官员信奉“唯GDP论英雄”,GDP就是政绩,谁阻碍了GDP发展,就阻碍了他“升官发财”。不仅如此,这些现象还在反问:当发展思路出现问题了靠什么办法解决?社会发展不协调了靠什么调节?有些官员手中有权力就是“任性”靠什么规范?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症结,那个时代进步是主流但也需要忏悔。

身为环保局长,为了当地政绩不敢严格执法,为应付上级检查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背离了应有的职业操守,的确应该忏悔。问题是,想要铁腕执法的环保局长,如遇上“不以为然”的县领导,胳膊能拧得过大腿吗?只有优化制度设计,让环保局长更硬气,环保执法才能有硬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08/808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