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中考誓师“阅兵”不如“阅心”

2015年04月08日 10:34

 

【事件介绍】

中考誓师像“阅兵” 网友直呼“震撼”

经过中、高考的人大都有过考前“百日誓师”的经历,不过,你见过像阅兵式一样的誓师典礼吗?3月19日,珠海七中举行百日誓师活动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而场面居然与阅兵式颇有几分相似。据该校校长介绍,站在车上的学生是2014年该校的毕业生,也是该校去年中考的“黑马”,此举一是以他们经历来鼓舞本届毕业生,二也是兑现去年对中考“黑马”学生“战袍加身”的承诺。

网传学生“阅兵”式誓师照

有网友在朋友圈上转发一组学校中考誓师的图片,并评论道:“像‘阅兵’一样的誓师,见过没有?”该组照片随即受到热捧,网友纷纷评论“太牛,太震撼”。南都记者查阅发现,该组照片共约10张,其中两张为“阅兵”图,图中小汽车在一列穿校服的学生前驶过,一穿着T恤和金色披风的学生站在小汽车内的天窗中,拿着话筒向列队的学生讲话。经了解,该图片拍摄于3月13日珠海七中的“中考百日誓师”典礼,而在珠海七中的百度贴吧中,也有学生正在议论这场典礼,称“场面很震撼,很鼓舞”。

记者随后向该校核实照片情况,珠海七中朱校长告诉南都记者,这确实是学校百日誓师时的场景,而且当日共有三辆校车,自己和另外两位校长都充当了司机。据介绍,“像首长般”站在车上的学生均为该校去年的毕业生,当日还特意分别从珠海一中、斗门一中等学校赶回来参加典礼。当日除了毕业生出场外,还有家长代表参加,此外也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发言环节。毕业生乘车出场环节设置在讲话之后。

校方首次采用该法激励学生

朱校长介绍,2014年百日誓师时,校方曾表示,将在中考后评选出在最后百日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十匹“黑马”进行奖励,为了让奖励激励新一届准毕业生们,当日2014届中考中斗志最昂扬、干劲最充足、进步最神速的“黑马”毕业生们,身披由师生自己设计的“限量版黑马战袍”(印有黑马logo的T恤和金色披风组成),站在由三位校领导亲自驾驶的“宝马”天窗上向学生们致挥手礼。每名“黑马”都手拿话筒对学弟学妹们说出曾经鼓舞过他们并迸发出能量的一句话。朱校长表示,“黑马”们出场时掌声雷动,无疑为学生备考注入了强有力的劲头。这些黑马毕业生中,还包括曾饰演珠海本土拍摄的电影《青涩日记》中的女一号季纯伊。下一步,校方还准备将黑马们的学习经验放在校园中分享。

朱校长还表示,这是该校首次采用类似的形式激励学生,以后还将继续。今后在每年中考前最后百天表现最为优异的“黑马”学生将获得校方赠送的限量版“黑马战袍”,并在下一届学生的百日誓师典礼中乘校长驾驶的“宝马”出场。

记者了解到,在珠海各初中,近日不少学校均举行了本校的百日誓师典礼。有的在室内,有的选择室外操场,有新意的方式并不多。

对于珠海七中采用的方式,有网友认为“太浮夸”,不过更多网友投了赞同票,认为此举一是体现榜样力量,二是氛围比较活泼,可以借此缓解学生们在考前百日时紧张的情绪。

 

考前誓师“阅兵式”中考真能得高分?

不管是中考[微博]还是高考,学校为鼓励学生冲刺最后三个月,让有懈怠情绪的同学能惊醒迎头赶上而举行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有的学校在“赶考”前头两天,学校也要为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最后加油鼓劲再次举行壮行大会。但一些学校真可谓费尽心思各想奇招,不仅是锣鼓喧天凯歌高奏,还请本校已毕业“状元”或“大黑马”回校助阵,有的安排非毕业班学生参与为“师哥、师姐”加油献酒壮行,那排场、气势真向要上战场英勇杀敌一样,如此一般宏大而壮观考前誓师,学生真能得高分?每个考上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按常理讲学校为提醒迎考考生苦战最后百天,也为缓解学生考前压力,举行百日誓师还是考前壮行活动本是很平常的事情,民众当然无可厚非。但一些学校却在这些活动上,过于注重形式,对考生来讲,本来考前复习时间就比较紧,却把争分夺秒时间用在筹备、排练“誓师”大会活动上,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复习,有些学校在这方面花费的资金还真不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实际上谁都清楚,考生的考试高分好成绩是靠多年寒窗苦读勤奋学习得来的,无论如何壮观宏大排场的“阅兵式”的誓师大会,不可能让考生三个月或是一两天成绩会直线上升,不可能大部分考生会成为考场上的“黑马”。这种过于兴师动众的搞形式、过于浮夸功利不但起不到加油鼓劲的作用,学生们更多地会感受到非理性的压力,正如网友所言,学校没能成为观念变革的引领者,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者和焦虑的传播者。

中考、高考在即,当地党委、政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前复习环境最为重要,而迎考的学校、老师更应在最后冲刺的时间里把知识传授与给学生,让考生认真复习,但还要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考生放松心情迎考,淡化中考、高考,避免过分强调应试、竞争。这才是社会、家长、考生所希望的。

中考“阅兵”是应试教育的照妖镜

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在作祟。受到传统观念及就业出路的影响,家长、学生一般不愿意去读中职院校,而在一些地方,普通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的学位有限,中职招生往往会分流部分招生指标,只有先挤过中考"独木桥",才能获得高考"入场券"。从而导致中考录取率往往不到50%,甚至低于高考录取率。在此语境下,中考成为高考"前戏",上演疯狂一幕在所难免,这种模式将教育原色压迫到只剩下"功利化"这唯一的气息。

反观当下,确实有一些地方和学校整天提素质教育,但在实际课堂上,又全部充斥着应试教育的内容。所谓的"素质教育"走了一遭,发现前方的考核指标写着"此路不通"。由是,中考誓师"阅兵"背后,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经得起检阅?恐怕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教育顶层设计未改的情况下,我们不期待高考誓师大会自我消失于无形,但从制度层面上来进行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纠偏,让日常生活更多尊重教育和人性的规律,迫在眉睫也理当有所为。加快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变一考定终身为多次考试,用多把尺子量学生,淡化基础教育的竞争,让学生成才途径更多些,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阅兵式中考誓师”不宜

誓师本是军事行动出征前,统帅向士兵宣布作战意义、表达必胜决心。现在一些行政活动或群体行为也有“誓师”的,但是把誓师安排到学生考试前,就有点过了。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推行素质教育,可是执行起来,分数到底还是高于一切的。特别是中考高考,什么“素质”在“分数”面前恐怕都要一败涂地。否则的话,也不会出现“中考誓师”的新闻了。更何况这次出现的“阅兵式中考誓师”!

这类誓师大会,与其说给考生带来动力,不如说更会带来压力。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使得考生们背上沉重包袱,生怕自己考不好对不起父母、师长,会让别人笑话。此外,这类誓师仪式凸显了带有偏差的功利导向,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一考决定命运”的意识。不能失败、不敢失败,一次考试失败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天塌地陷、世界末日了。

学校给学生们的导向太重要了。这类“阅兵式中考誓师”很可能会把本该全面发展的学生带上歧路,不搞为宜。

中学“阅兵誓师”弊大于利

越是临近考试,越需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人为营造“紧张气氛”,去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可是,现如今诸如“誓师大会”之类的举动,已经成了不少学校的“规定动作”,年年都要搞上那么一回,并且还花样百出、不断“创新”形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体现学校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重视。至于其实际效果如何,是传递了“正能量”、还是起了副作用,就无人深究了。或许真如校长所言,“阅兵誓师”对学生确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与此同时,不知校长考虑过由此带给学生的压力了吗?

更何况,“阅兵誓师”中所谓的“黑马”,乃是2014年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本质,无非还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地“炒状元”罢了。尽管媒体和公众对“炒状元”的不正常现象诟病已久,但一些地方热捧状元的热情却并未减退,还争相推出各种各样的“升级版”。有的地方为状元立雕像,有的地方还由市长亲自出马请状元吃饭,与之相比,“校长当司机”还算是比较“低调”的。

中考或高考成绩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某些考生只不过是考了一次高分而已,顶多算是一个“一流考生”,不见得是“一流学生”,将来更不见得就是“一流人才”。只可惜,有的教育者不愿去考虑什么公平和客观,他们看中的就是升学考试这“一锤子买卖”。作为教育者,这是否有点过于功利性了呢?

当今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是过度拔高少数尖子生、高分考生,而是如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均衡教育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公平、平等的环境里学习成才。为孩子营造健康宽松的成才环境,需要全社会都达成共识,更需要学校和教育者提高认识。“阅兵誓师”之类的做法弊大于利,应予叫停。

 

【启示与思考】

学校举办“阅兵”式中考誓师大会,虽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人觉得好玩、搞笑,能换来考生的一些笑声,看似能让学生从紧张的中考氛围中放松一下。但是,如此规模的誓师大会,尤其是青睐优秀毕业生参与,营造出来的氛围早没了轻松、欢乐,只剩下压抑和紧张。这对于本来就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考生来讲,无疑是火上浇油,在无形之中会进一步加重考生的心理压力,让考生更加焦虑。从这个角度说,“阅兵”式中考誓师大会,不是给学生减压,而是给学生加压。

实际上即便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今天,中考、高考虽然很重要,值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是中考、高考并没有高到成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更不是改变人的命运的唯一选择,仍然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一次竞争而已。按照中考、高考的升学制度设计,也必定有学生落榜或者没法考入理想中的学校。学校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考一个好成绩,就投入血本举办“阅兵”式中考誓师大会,找来优秀毕业生给考生动员,这样的誓师大会透露着强烈的功利性,把考试成绩当成优秀和人才的唯一评价标准,传递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那种错误观念。按照“阅兵”式中考誓师大会传递出来的思想,实质上是在逼学生都去当考试机器,去应付考试,而不是培养人才,不是尊重考生的个人特色分类培养。同时,会让中考、高考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容易发生意外。一些考生在考前或者考后选择轻生,就是压力下的结果。

这样的誓师,以战袍加身的前景诱惑,以简单粗暴的逻辑刺激,带有太重的功利色彩,也很容易用单一世俗的成功标准,误导年轻学子。其实,越是临近考试,社会更需要平常心,而真正的考前激励,其实是让学生面对考试时,能放松心情,将其视为人生的一次经历,相信拼搏终有收获。对年轻人来说,坚守自己的梦想,永远不会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丢掉很多不必要的心理重负,才可能步履轻盈,从容前行。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08/8087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