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评论
“好人文化”润燕赵
2015年04月09日 10:27
“谁说雷锋没户口?河北雷锋天天有!”无论在哪儿,谈起好人文化,河北人总是引以为傲,“做好人让我们有底气!”
百闻不如一见。在农村厂矿、学校营房、社区街巷,行走于燕赵大地,听得最多就是好人故事。互助、诚信、敬业、勤俭、孝敬,进入乡亲们的生活,体会最深的就是好人精神。“日行一善、尽力而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已经成为燕赵儿女质朴而深沉的道德追求。
当代好人的标准是什么?河北亮出了答案: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善行河北”活动的持续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砺人,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方向更明、底气更足、风气更盛,“好人文化”在燕赵大地生根开花。
敬好人:立榜砥砺善行,树碑镌刻义举
唐山被誉为“雷锋不走的城市”,从1990年开始坚持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石家庄月评文明公民标兵、承德评选最美承德人、秦皇岛开展寻找“及时雨”活动……中国好人榜、燕赵好人榜、市级好人榜,以及各行业、各单位、各媒体好人榜,灌注着草根百姓的大爱真情,在群众心中赫赫闪光。
河北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把推荐评选好人的过程,作为发现、宣传、学习的过程,评出一个、带出一片。既可以组织、媒体、群众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门槛不高,善念就是门票、良心就是金牌。
好人榜助推着无数身边好人的涌现:割肝救公爹的大孝儿媳张建霞;冒死拦停火车的卢伟;最美女村医刘桂芳……河北有60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昭示着:好人就在身边,善行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好人墙是最直观的一面道德墙。
“你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吗?你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么?你毕业后探望过老师吗?讲诚信会吃亏吗?……”这是河北日报好人墙上的“美德十问”,它以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为题,对镜相照,叩问心灵,以小见大,以知促行。
“大爱妈妈,希望社会涌现更多这样的伟大妈妈!——致全国道德模范高淑珍”“亲情永远是人间最美的旋律——致捐髓救母的美德少年李昂”,在河北博物院的“善行河北”数字好人墙前,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鞠躬、瞻仰、感怀,给先进人物点赞、献花、留言。
据悉,为了让好人墙走入千村万户,河北省在2014年完成了3180个村庄的文化墙绘制工作,以好人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真实可亲的好人事迹正遍地开花。
好人办好事不图名,但社会应记住好人的名字。
在藁城市岗上村,有一本30年记录了11万多件好人好事的《功德录》。翻开《功德录》第一篇:1982年,退伍军人范振国捡到一麻袋小麦主动交到村委会办公室。一麻袋小麦,在那个年代价值不菲。于是,村党支部隆重表彰范振国,还用高粱秸扎了一个匾,写上“拾金不昧,无上光荣”,敲锣打鼓地送到范振国家。
时代在变迁,岗上村《功德录》却一如既往、年年续写新篇,其形式简单,却对老百姓的认识有实实在在的影响……河北省推广其做法,在农村普遍建立《功德录》,在城市社区普遍建立《好人档案》,将本村、本社区涌现出的所有善行义举记录在册。功德录的建立,让群众感到好人就在身边,择善而从,向善向好。
颂好人:传唱好人故事,铸就道德地标
“高声一吼,吼出做人的良心;奋力追贼,奔放难违的侠心。血泊中你心念他人,见义勇为心不悔。”这首名叫《你是顶天立地的好人》的动听歌曲,歌颂的正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见义勇为精神。
心中有善,人生如歌。河北每年都要征集评选好人MTV,专业人员和群众自发创作出《互助歌》《祖训》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传唱不衰的好人歌曲。
好人故事暖人心,以好人故事为素材的文艺创作也深受群众喜爱。获得广泛好评的话剧《约定无期限》,正是保定市根据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十五年如一日、关心照顾已故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拍摄而成的。“草根英雄”刘洪安杜绝使用复炸油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话剧《油条哥》,感染和影响了一大批群众。
“童心向党沐阳光,和谐社会更富强。从小就要树理想,点滴生活来酝酿。民主文明不能忘,公正法治作保障。自由平等齐自强,爱国敬业工作忙。诚信友善把歌唱,好人都有好思想。”童谣传唱唱响了好人故事,河北在全省广大中小学开展了核心价值观童谣传唱活动,好人故事在传唱中驻足孩子心灵。
“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展馆,就是要竖起道德地标,让好人故事永远流芳!”河北青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2012年青县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公民道德建设展馆,268名青县好人“落户”道德馆。好人馆昭示好人不求回报自有报,不求名来名自扬,被帮助的人也会善心萌动,加入好人行列,形成“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
一座好人馆,四两拨千斤。青县好人多的奥秘,在于能让道德形成竞争力。全县群众和企业都在做好事,外地生意人认可青县好人这块招牌,赞叹“合作很痛快”。
目前,沧州道德馆,廊坊好人馆等,在燕赵大地如雨后春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好人文化主题展室、展馆、公园、街区,遍及河北全省,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让好人故事永远流芳。
帮好人:让好人有好报,人人争做雷锋
好人好报,方能好人频出。
2013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文件,批准全省历届全国道德模范和省级道德模范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随即,省文明办要求,每年组织中国好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逢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对中国好人进行慰问;各地各行业“窗口”服务单位要设置明显标识,礼遇好人等。多番举措为全社会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树立了“风向标”。
为让好人更多地涌现,也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好人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各市普遍成立了好人后援会。后援会按照社团管理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章程、开展活动。有不少学校激动地给后援会送来捐款,后援会说:别,你们知道孩子们最好的捐助是什么?是跟着好人做好人!
跟随好人脚步,好人网、好人QQ、好人微博等全媒体发力好人事业。
“河北好人网以爱暖化心灵,以好人的道德激荡网上正能量。”一位网友在河北好人网上充满感情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河北好人网,是全国首家省级公益社会道德建设专业网站,上线两年来,原汁原味地向人们呈现河北好人的生活、情感和操守。截至目前,共发布稿件1万余篇,收到社会各界推荐好人好事3000余件,点击量突破3000万人次。
在新媒体时代,好人网又催生了好人QQ群,通过总群的带动,分群、子群协调联动做好事。去年春节前,邢台市文明办在邢台QQ总群上邀请全市各QQ群踊跃参与“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消息一经转发,两天有20多个QQ群报名,5000多人自发开展了服务活动。
2013年,河北好人官方微博帮助解决了邢台威县西台吉村七八万斤莲藕滞销问题,引得一片点赞。好人微博以其强大的转发、辐射、交互功能,与公共交通、警务站等合作搭建起扶危济困的“彩虹桥”,微博开通两年多来,共发布相关信息1.4万条,粉丝超过350万。
追随善行义举,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在燕赵大地遍地开花:全省志愿者人数达500多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4万个,涌现出宋志永、鲍守坤、胡巧致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和群团组织,正在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
为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人人可为、事事可为,省文明办积极搭建平台,各级志愿服务基金会、爱心基金纷纷成立,多元化、社会化筹资机制不断完善,以全省110个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建设为突破口,学雷锋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雷锋在河北“安家立户”。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09/8089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