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官微“被盗”导致游客被骗的尴尬!

2015年04月10日 11:03

 

【事件介绍】

陕西一官微发招聘信息 游客应聘被骗近8000元

看到周至水街官方微信发布招聘信息,梁先生点进去操作,结果被骗近8000元,这让他很纳闷:官微咋还发骗人信息呢?

官微发布“招聘信息”他信以为真点进去

家住金花路附近的梁先生是去年4月底加周至沙·沙河水街官方微信的,当时这个旅游景点刚刚开业,官方微信名为“沙·沙河第一水街”。梁先生去年“五一”假期还前往该景点旅游,并依照微信上发布的路线进行了导航。

2015年3月22日下午5时37分,该微信连续发来4条信息,名为“你还在为找工作而烦恼吗”,是一则招聘信息,称只要会上网即可应聘,有意者可联系客服QQ。梁先生想兼职就加了客服QQ,客服人员告诉他,这个工作是为网店刷信誉,先网购储值卡,买完之后就会有返利。梁先生先购买了两张价值109元的充值卡,果然获得了8元的返现。

随后,客服人员又让他完成第二次任务,这次返现更多,但必须完成三个步骤后才可返现。第一步为购买15张充值卡,第二步为购买8张,第三步为连续购买三次50张。梁先生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刚买完50张卡他觉得不对劲了。“会不会是上当了。”梁先生说,这种购买方式钱直接就打到对方账上了,完全没保障。他要求终止工作并退款,客服称将于3月25日上午退款。

7957元打过去没了音讯官微称“被盗号了”

3月25日,梁先生再次联系招聘客服,对方直接将他拉黑了。

“肯定是被骗了。”梁先生懊恼不已,他一共给骗子打了7957元,但让他不解的是,景点官方微信怎么会发布虚假信息呢。

“我们的官微被盗了,对游客的遭遇表示抱歉。”3月25日,周至水街相关工作人员称,那条招聘信息并非他们发布的,而是他们的官方微信被盗后,由骗子发布的。该工作人员表示,3月22日发现微信订阅号被盗后,他们立即联系了微信技术方,修改密码后官微正常。但当日下午,官微突然发布4条招聘广告,就是梁先生收到的虚假招聘信息。随后,他们准备发布声明告知游客,但发现订阅号被改成了服务号,而服务号每个月只能发布4条信息,声明虽然已写好但发不出来了。他们只好又寻求微信技术方的帮助,但截至25日还没处理好。

目前,游客梁先生和周至水街官方微信均已报警,警方正在调查此事。

律师称官微所有者应承担对公众造成的损失

梁先生觉得因为信任官方微信才导致被骗,责任应由官微承担。而官微则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只能提醒用户提高警惕,无法承担用户的经济损失。那么这个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陕西同顺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建军表示,此事已构成刑事诈骗,受害人可报警由公安部门查处。另外,周至水街官方微信属于公众号,所有者有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责任。由于他们维护不当导致公众号被盗,因此给公众造成的损失就应由其全权承担。梁先生可以向法院诉讼,周至水街官微所有者应依法赔偿其经济损失。

至于官微所有者提出的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导致他们没能及时发布声明一事,这是官微和技术方之间的协定,和公众无关。此事应由官微所有者先行赔付公众损失,然后再根据和技术方签订的合同分配责任。

 

官微作用不容小觑,岂能轻易被盗?

随着微信功能的日益强大起来,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聊天工具,如果说你不知道微信那你就OUT了。就连不少官方也推出了微信公众账号,目的是为了方便与公众沟通和让其了解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日前,陕西一旅游景点推出的官微却不小心被盗,致使游客深受其害,被骗取将近8000元。本是为了方便游客殊不知却给游客下了一个套。

被骗事件发生,工作人员称发现微信被盗后,立即联系微信技术方,修改密码后官微正常,准备发声明却因限制还在寻找解决办法,这时的已经梁先生已经成了骗子口中的一块“肥猪肉”。说到底梁先生被骗是出于对官微的信任,如果换做其他网站想必也不会有人轻易相信,结果官微却表示不会对此次事件承担经济责任。试问一下,如果对官微管理严格到位又怎会轻易被盗?又怎会出现有游客被骗?官微就被骗子这么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官微的推出是为了拓宽沟通渠道,及时的上情下达的。尤其是旅游景点的官微更是成为广大游客出行的必看内容,大大拉近了景点与游客的距离。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景区更可以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更塑造了良好的景区形象,让人觉得心里是暖的,由此可见官微作用如此之大。

官微的作用的确是不容小觑,是不是更要把官微的维护放到日常工作上?公众信任它才会添加它,任由官微被盗无疑是相当于一次地震。要把盗号危险降到最低除了要提高对公众账号的责任意识,在技术上尽量为微信账号设计独立密码,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

官微不仅让公众体验微信平台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让人也感觉到服务越来越接地气了。既然推出官微就要将其维护到底,才能真正服务大众。

 

从“被盗号”的官微引发的几点思考

“官微”二字,对于民众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也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官微做到了为民发声,也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然而,近些日子,关于官微的负面新闻也不断,先是官微“失声”,再是官微“任性”、失信,每一则负面消息都拷问着官微公信力。如今,官微又摊上事了,陕西一景区官微“被盗号”发虚假招聘信息,游客点击被骗近8000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被骗游客梁先生觉得因为信任官方微信才导致被骗,责任应由官微承担;而官微则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只能提醒用户提高警惕,无法承担用户的经济损失。可是,责任由谁承担不该被推上风口浪尖。关于“被盗号”的官微,笔者有几点思考。

先说“被盗号”的官微。官微属于公众号,所有者有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责任,由于他们维护不当导致公众号被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说因为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就不能及时发布声明,也未免有些牵强。所以,对于“被盗号”事件,官微不可推责。

再说被骗的游客。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急于找工作也不能相信购买储值卡就能获利的谣言。另一方面,造假的事不可碰,该骗人的招聘信息是要求应聘者为网店刷荣誉,先不说为网店刷荣誉已经了触犯了相关规定,就说此种造假行为已然违背了道德,该受到相应处罚和谴责。

后说无耻的黑客。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黑客也在成长壮大。诸如“被盗号”等消息更是遍布了网络空间,QQ被盗号、微信被盗号等已是“小儿科”,如今黑客打上了官微的主意,致使民众受到财产损失。所以,在调节此案的同时,更要调查幕后操作的黑客,将真正的“黑手”绳之以法。

官微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容不得“被盗号”的事件再次发生。这不仅需要官微责任人做好维护工作、加强相关技术含量,避免黑客的入侵,还要引导民众正确面对虚假信息,莫让官微成了虚假言论的“阵地”。

 

“官微发招聘信息,游客被骗”需给游客一个交代

事后,周至水街工作人员称,那条招聘信息并非他们发布的,是官方微信被盗后,由骗子发布的,对被骗的梁先生表示抱歉。依我看,此事不能仅仅一个抱歉就能解决,还应该梁先生一个交代。

自微博活跃以来,不少政府部门推出了各自的官微。政府借此发出自己权威的声音,更能直接倾听到普通民众的声音。随着社交网络的媒体属性逐步增强,由几个字符组成的官微ID越来越重要,一旦被盗后果则不堪设想。这次仅仅是发个招聘广告就导致梁先生被骗近8000元,如果发布其他虚假信息恐怕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绝对不止于此。

周至水街认为梁先生被骗并非他们造成的,而是因为官方微信被盗造成的,这反映出官微管理失范的可怕。这种失范源自管理者自身责任意识的缺失。官微作为公器,还没有得到他们的足够重视与珍惜。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官微的管理者和维护者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试想如果是普通帐号发布的广告,梁先生肯定会有所辨别。但官微作为官方喉舌,发布的信息都具有权威性,由不得人不信。周至水街因管理维护失责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部门如果连运营管理微博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去利用微博进行良好的官民沟通呢?对政府来说,加强对官微帐号的安全性监管和规范使用已经刻不容缓。

要想让官微发招聘广告致游客被骗的悲剧不再重演。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把官微的运营和维护高度重视起来。一是脚踏实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官微帐号的管理,专人专机负责,做好保密工作和安全防护措施。二是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官微出现账户被盗、发布虚假信息等情况后及时做好辟谣、善后等工作,并第一时间让公众得知。

既然,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游客被骗,周至水街作为政府部门就应该担起责任来,给梁先生一个交代,别丢了政府的威信。

【启示与思考】

微信,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社交工具,用户数量在不断壮大,目前已超过6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娱乐方式,更成为品牌进行营销推广的新武器。特别是在微信5.0上线以来,许多企业越来越注重在微信上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信。然而,在利用官微营销获取利益的同时,它们往往忽视了对官微的安全管理,甚至是利用官微的影响力发布来源不明的虚假广告,以谋取暴利。在梁先生被骗的事件中,无论是因为景区官微真的“被黑”,还是由于景区为牟利故意为之,都应该由景区来承担责任。所谓官微,应当与企业的信誉挂钩,如果让消费者蒙受损失,那官微也就失去了威信力。

官微代表的是官方形象、官方权威、官方保障,理应受到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保障,不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应当考虑到被盗的风险,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工作。然而,官微如此轻易的就被盗用,还何谈权威、何谈形象?面对受害人的损害,仅有一句轻描淡写的“抱歉”,更难以让人接受。如果官微管理者不能对官微尽到管理的义务、不能对官微用户承担造成的损失,这样的官微恐怕难逃“粉转黑”的命运,最终难有立锥之地了。

这类事件无疑给我们官微的所有者与管理方敲了警钟,同时也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公众提了醒。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时刻谨记官微开通的初衷是为了构筑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搭建便民服务的平台,因此一定要肩负起监管责任来,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并堵塞各类技术方面的漏洞,绝不能因管理不力而适得其反,使其成为扰民害民平台及骗子的挡箭牌。另一方面,公众对于来源不明的汇款、转账、网购信息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通过多种途径向权威部门咨询、确认,毕竟在骗局面前,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10/8091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