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演员进组前“尿检” 愿“天下无毒”
2015年04月16日 09:07
【事件介绍】
演员拍戏先验尿以证"无毒" 制片方:实属无奈之举
演员进剧组还要先验尿?同属电视剧《奶爸当家》的演员刘冠翔、罗云熙就碰到了这种“百年不遇”的新鲜事。他们先后在新浪微博“晒”出两张连号的体检表,其中尿液和体液等检查项目赫然在列。罗云熙附言询问,“进组要验尿?……你们怎么看?”这一现象立刻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中午发出的微博,仅半日就得到超过6万次的点赞和超过6000次的转发。该剧制片方“贺盈时代”董事、总经理张珺涵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确有此事,表示这是“实属无奈之举”,“现在这种情况下,互相体谅吧。”
“2014年以来,因为演员涉毒等问题,导致多部影视作品不能推出或删减,甚至有公司因此倒闭。这让制片方人人自危,压力很大。”张珺涵表示,演员不吸毒本来是其作为公众人物应有的社会责任,现在却需要制片方采取强硬措施自检。“《奶爸当家》确实是业内头一部要求演员体检的电视剧,而此流程以后会出现在公司所有制作的电视剧中,将是我们自己的惯例。”
据了解,贺盈时代在与演员接洽中,就提出对演员进行体检的要求,并将有关验尿、不许涉毒的内容写入道德协议中。演员需要保证在剧集的拍摄、发行乃至播出阶段,不牵涉任何毒品等违法问题,“如有违反就要赔偿相应的金额”。张珺涵透露,违约金远远高于演员接戏的片酬,目的就在于“对演员形成震慑作用”。对于该条款是否合法的问题,张珺涵称,已向律师做过相关咨询,确保了协议的严谨与合法性。
此外,由于演员所曝光的体检表中仅涉及尿检一项,有观点认为尿检并不能检测出演员是否吸毒。张珺涵解释道,演员晒的体检表仅为“随手拍摄”,不代表所有的体检内容。他表示,体检主要针对男演员和剧组管理层,他们需要接受的体检项目,除尿检外,还有专门的毒检等流程,“演员如果不愿意接受体检,或不接受合同中的涉毒条款,我们宁可不用这个演员,也不要担这个风险。演员拍完戏拿了片酬走了,出事后受害最深的其实是剧组这边,同组的演员也会受到连累。制片方要想防止这种问题出现,就必须强硬。”
此举一出,引发电视剧同行业者一片议论之声。演员张睿、导演杨文军等先后表态赞同此举,剧中女演员黄小蕾认为体检一事是“对广大观众负责”,演员应当接受。在电视剧《嘿,老头!》里兼任演员和制片人双重身份的黄磊也表示,“完全可以理解,不然我们搞制作的真的是提心吊胆,毕竟我们不可能知道演员的隐私。”他同时认为,公众人物吸毒对年轻人有十分负面的影响,“我甚至觉得吸烟在影视剧作品中都应尽量少出现,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观感。”
影视策划人谢晓虎透露,此举在国内电视剧行业尚属首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旦有人带头做这个事,后续也许会有其他公司效仿。如果真的能形成行业自律,对整个电视剧市场有很大帮助。”不过,谢晓虎也提到,这种拍前自检目前操作起来尚有困难,“有些演员相对强势,就是不检查不签合同,怎么办?”
中广协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编剧余飞得知此事后认为,这种行业自清式的举措值得褒扬,但涉及到具体操作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讨论。“虽然能够通过体检保证演员进组前没有问题,但进组后是否会发生,其实制片方也很难把握。”余飞表示,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内部应该细化针对涉及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艺人的事后追惩办法,“是设定一定期限对其实行‘封杀’,还是按照不知情的原则,对演员涉毒前的作品可以既往不咎?这些目前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只能依靠市场自发去形成共识。”
演员进组前“尿检” 娱乐圈亦可主动防毒
很多人应该都不会忘记从2014年年初至今,娱乐圈接二连三出现的多名演艺人员涉毒事件,他们在损坏个人形象与艺术前途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网友在对此类现象吐槽、谴责的同时,也纷纷提出各种建议,其中就包括在演员进组的时候对其进行尿检,这样就可以避免吸毒演员日后被抓而导致整个作品遭殃。现在看来,《奶爸当家》的制片方真的是“听人劝吃饱饭”,善于汲取群众建议且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此招一出,后续将有多少剧组效仿乃至成为一种制度,我个人觉得可以谨慎乐观。
诚如《奶爸当家》制片方所言:体谅下吧,实属无奈。演员进组需要尿检,的确是一种“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行为。但事关禁毒大事,在当下这种演艺人员涉毒日益严重且面积较大的情形之下,采取相关办法进行防范,虽有些迫不得已,但更应视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必然。它表明,当下禁毒防毒已经不应仅仅是警方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对这种社会毒瘤进行全方位的围剿。对演艺机构而言,《奶爸当家》制片方此举,将意味着娱乐圈扫毒已进入到一种“主动模式”,它在把禁毒的关口前置的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的一种态度。
说到底,所谓“严厉”,所谓制片方的苦衷,其实最终是要对观众、片方和演员的利益进行必要的保护,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违法,而让整个团队跟着遭殃。这从一个侧面,也对演员提出了一种制约。
然而,任何措施都不是灵丹妙药。对禁毒,尤其是娱乐圈的禁毒,仅靠一个进组尿检,怕也不能包治百病,保不齐还有人通过尿检之后“偶一为之”呢。这就要求整个行业需要对此保持一种长期的警醒,并不断采取相关措施,以期还娱乐圈一片净土。
“演员拍戏先验尿”有何不妥?
对于“进组验尿”一事有网友直言:“这就是剧组炒作。”剧组也有人坦言:“确实有炒作嫌疑,但一切约束都是对这个行业有好处的”。不管是炒作也好,还是仅为保证自身利益也好,“演员拍戏先验尿”没有什么不妥?近两年,明星吸毒被抓的新闻就已经层出不穷。为此,广电新闻出版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其中“吸毒”“嫖娼”都被明确点名,其参演的影视作品也都要受到波及。这让很多影片的出资方胆战心惊,如何才能防止此类问题出现在自己的剧组?一些剧组想出了“演员拍戏先验尿”的办法,虽然有些无奈,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演员拍戏先验尿”可以让演员加强自身的修养。艺人要想在演艺场上混,就必须远离毒品。由于在拍戏前先验尿,而且在合约上注明演员需要保证在剧集的拍摄、发行乃至播出阶段,不牵涉任何毒品等违法问题,如有违反就要赔偿相应的金额。这样,可以让演员不仅在戏前不敢吸,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和拍摄过后都不敢吸。一旦被查出吸毒,不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且还要赔偿巨额经济损失。所以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不再碰毒品,也会使吸食过毒品的艺人尽快戒毒。
“演员拍戏先验尿”看起来做得有点绝,但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就像饮食行业的人员要健康证一样。餐饮行业的人员自身不健康,怎么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呢?演员“不干净”,同样也不可能生产出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再说,演艺人员接触的人多,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他们的正面形象好了,扮演的角色就会更加真实,从而起到更好的正面引导作用。反之,就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就像王学兵在影视剧里常常扮演的是正面的公安形象,经常“出生入死”与毒贩等斗争,结果自己是个吸毒人员,试想,他在演公安人员时,底气能足吗?即使他演得再像,民众知道他是个吸毒人员,看了不恶心吗?
“演员拍戏先验尿”,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泡尿撒得有点荒诞,但谁能体会导演、制片顶着的巨大压力,万一用错人,整部作品就得像“屁”一样放了。谁向投资人负责?日前王学兵涉毒事件,就给陈建斌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带来重大打击,不但延迟上映,甚至因为王学兵戏份太重要,很有可能需要重新选人重新拍摄。“演员拍戏先验尿”,可以使剧组减小风险,防止影视剧拍摄完成后,因为演员涉毒而被封杀,也可以防止演员涉毒而影响票房收入。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演员拍戏先验尿”没有什么不妥,是促使演员远离毒品的好措施。
【启示与思考】
有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应该给改过自新从头来过的机会,“给一碗饭吃”,这是在糊模“封杀令”的红线。路都是自己走的,红线是自已踩的。红线是高压线,不是吹哨就能纠正的白线。名气再大也没有豁免权。
演艺圈是特殊行业,有示范性作用。触红线就清出,恰恰是对观众中的青少年负责,也是对趋之若鹜奔向这个行业的年轻人的关心。王学兵等一些演员们沾了毒品,就是踩了红线,就得吹哨,接受法律的制裁,该判多少判多少。让青少年都知道,毒瘤需要手术,病毒需要猛药,年轻人不要效法。
别让一个劣迹艺人整得全行业都没有安全感,也别让一次炒作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泡尿”权当是行业普通的生理反应,又有谁能知道这泡尿能否冲走整个行业的“劣行”?希望“防毒”能将防毒内化为行业内的道德标准,“毒”我们绝对不约!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演得再好做人不端正,也没人会欣赏,也只能说明他真的演得很好。社会不需要很会演的伪君子,需要的是能带出正能量的好明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16/809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