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京津冀协同治霾初显成效 仍面临三大难题
2015年04月13日 10:35
京津冀三地“铁腕治污”一年多来取得初步成效,环境统计数据向好,公众直观感受明显,环保部门治霾信心也更足。但这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雾霾形势,当前宜着力突破三大方面约束,立足区域环保协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环保力度空前成效初显
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促使京津冀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三地先后公布空气污染源解析结果,并创新降污举措、加强执法落实,扎实推进地方和区域环保的有关行动计划。
北京市提出能源清洁化战略,着力构建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的能源结构体系,目标到2017年燃煤总量从2300万吨降至1000万吨以下。此外,《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针对污染防治标准、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处罚力度作出针对性、精细化安排,切实加强了地方环保工作约束力。
天津市在“从严执法”方面谋求突破,提出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的“六定”原则。2014年,天津市环保局多次开展机动车尾气超标、餐饮油烟污染、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等专项行动,全年共处罚环境违法企业427家,罚款1482万元,关闭企业39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3件,配合公安部门破获环境违法案件47件。
(图片说明:一名工人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弯头管件产业区内一无缝钢管车间作业)
河北省下大力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2014年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5万重量箱。河北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吕纹介绍,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组织开展了占工业排放比重超60%的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全年共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工程577个,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7.1万吨,氮氧化物30.2万吨。
环保齐抓共管、力度空前,使得京津冀空气质量明显改观。三地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4.0%、13.5%和12%,达标天数分别增加22天、30天、23天,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13天、15天、14天。
(图片说明:蓝天下的北京东三环通惠河畔)
群众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也有直观感受。多位北京市民说,“遮天蔽日、持续一周的重雾霾天气少了,蓝天次数多了,白云的轮廓也更加清晰了”。天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付永荣则坦言,环境污染治和不治、打和不打、管和不管,效果完全不一样,通过一年实践,环保部门抗霾积累了信心。
协同工作须突破三大约束
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和专家认为,一年来京津冀三地狠抓环保虽见成效,但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雾霾形势,当前宜着力突破三个方面约束,立足区域环保协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其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具体有效机制尚未健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难以突破属地管理模式,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三地环境保护意愿、资金投入、环境管理水平、环境污染控制程度也差异较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地方环保部门也坦言,尽管2014年京津冀之间分别签署了加强环保合作的协议,涉及突发事件联动、统计数据共享等方面,但目前三地根据协议推进具体工作进展缓慢。
(图片说明:2015年1月15日北京市车公庄附近拍摄的雾霾中的太阳)
其二,区域发展生态补偿制度有待建立。记者调研了解到,河北省近年为治理大气污染,已经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省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而地方实体经济运行则压力陡增,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治污减排的积极性不高。
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河北省进一步节能减排的空间显著收窄。这种情况下,区域发展生态补偿制度是短期内化解“要发展还是要环境”难题的一种办法。有地方干部呼吁,尽快将建立完善京津冀发展生态补偿制度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其三,环保执法力量普遍薄弱,难以满足协同要求。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说,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农村环保力量薄弱,辐射管理及应急调研机构达不到国家标准化要求是地方环保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
吕纹说,河北省县级单位以下普遍存在环保人员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监察装备不全、科技能力支撑不强的问题,市县财政全额保障人员不足40%,环保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很难适应当前常态化的高强度环境监管、省下放审批权的承接、新《环境保护法》的执法等工作。
(图片说明:一个女孩给小狗戴上口罩走在雾霾笼罩的石家庄街头)
多地环保部门反映,职能部门执法力量薄弱的“硬伤”,必然带来污染源掌握不全面、污染企业治污责任不到位和存在侥幸心理的现象,导致环保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区域协同更是落实困难。
宜针对性破解协作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和环保专家建议,一要切实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监察执法机制,实现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情况通报、经验交流和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区域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图片说明:车辆在雾霾笼罩下的北京市区行驶)
二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生态补偿制度。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海波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生态补偿制度。
“北京治污走在京津冀前列,其资金和技术若是向河北转移,会对京津冀区域的治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妨研究设立京津冀‘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治理河北的大气污染,立足实际加快区域抗霾进度。”冯海波说。
三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吕纹建议,加强乡镇一级的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集聚区设立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人员,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执法工作机制。
(图片说明:北京蓝天)
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积极性,也是弥补环境执法力量薄弱的重要举措。记者调研了解到,今年初天津市正式实施了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公众可通过信访、电话、网络、微博公众平台等向环保部门举报市域内发生的冒黑烟、排黑水、造成扬尘污染等10类环境违法行为,经环境保护部门调查情况属实的,视情节分别给予2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天津市环保局近日已发出首笔奖金,奖励举报人提供了静海县大邱庄镇官坑村两家公司违法排污的线索。(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13/8093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