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依法治国

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

2015年04月15日 16:08

 

召开不久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史无前例地将法治作为关键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举。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都将是法律人乃至每一个社会公民关注的焦点。面临新时期的各种挑战,全党都应当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法律将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工具去管理社会和治理国家。本文通过依法治国的要求、原因、途经等多个方面来探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落到实处。

一、依法治国的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即党和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和调控。法律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手段,而成为组织和改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在处理党和国家的一切事务的时候,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国家的建设,必须要强调国家权力的法治化,各项权力的行使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严厉打击一切腐败和滥用权力的违法行为,将权力彻底关进笼子里,实现从制度层面的权力法治化改革。同时要求强化司法公正,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将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同等重视。政府要严格控制公权力的行使范围,努力推进司法独立化改革,将政府的决策、行政和监督都纳入法治化,确保权力在阳光下的透明化,政令所出都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法治社会的建设,要求普通民众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修养,不仅要做到知法明法,还要做到遵法守法。

二、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原因的思考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现在距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也就五年,时间十分紧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人民群众对保障自身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期盼越来越高,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从根本上说,执政党的任务就是治国理政,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集中人民智慧,提出党的主张,解决国家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而法律正是经过了实践证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的利刃。因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党必须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全国上下遵循宪法和法律,有利于保证党执政兴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持续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大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而各项改革措施的提出仅仅是第一步,要贯彻落实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法治来配合和保障;各项重大的改革成果,也需要通过法治来巩固。包括要把一些成功的改革实践转变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和法律,也包括要依法规范政府的放权、限权和确权,依法界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等。因此,改革开放越往深处发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就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途径的思考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行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加强立法工作,使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活动之一,立法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大局。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的立法工作更需要大有作为,地方立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加务实。另外我们也要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进一步提高我国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懈努力。

(二)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体现了宪法精神、宪政精神,约束控制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行政机关的管理权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它与每个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都息息相关,因此没有依法行政作为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公正司法,就是通过确保实体公正、形象公正以及程序公正,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树立起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另一方面公正司法可以引导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让全社会都可以更好地学法、守法和用法。

(三)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当前尤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办事。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又有助于发挥法的规范功能,使民众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15/8100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