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严复:教育救国先驱者

2015年04月18日 22:34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来聊一聊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位教育家,他叫严复。他是被毛主席非常欣赏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认为,严复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严复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何能获得毛泽东这样高的评价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严复是教育救国的先驱。严复是当时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届留欧的学生。后来回到国内之后,他把西方的思想传播到了中国。严复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当中就评价严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世界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他把西方资产阶级古典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自然学都介绍到中国来,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严复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把西方的思想传播到中国来的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他精心翻译了当时代表西方思想的一部著作叫《天演论》,对中国人起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实行的政策是什么?闭关锁国,完全保守在自己传统的思想当中,西方的思想很难进入到国内。严复先生翻译的《天演论》把西方的很多思想都传播进来了,使国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启蒙。

我们在讲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当中,为什么也要提到严复先生呢?因为严复先生是教育救国的先驱者,从教育方面来挽救这个衰弱的民族。

他是一位教育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他主持了晚清北方的第一所海军学校,叫天津水师学堂。民国之后就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从参与创办的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到担任学部名词管总纂,他的一生从事了有近30年的教育工作。他代表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度。因为他是把西方的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从中国教育理论近代的进程来看,谁奠下了第一块基石呢?这个人就是严复。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思想和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基本上都来源于严复先生的教育思想。严复先生是教育救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教育的实践家。因为在他的一生当中有30多年的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

严复出生于1853年,去世于1921年,他是福建侯官人。侯官是哪里呢?就是现在的福州,他是福建福州人。他是近代最重要的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系统地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一些西方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严复先生在留欧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很多哲学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回国后,他就把进化论和自由主义代表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比较重要的思想引入到国内。而严复先生是什么样的出身呢?他出身在破落的一个地主家庭当中,由于他的祖父和父亲在科举考试中都没有中举,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弃政从医了,他们就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少年的严复身上。

在严复很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就为他聘请了很多有名的老师,悉心教导他的学习。在这个阶段,严复先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国学基础。14岁的时候,家庭出现了一些变故,因为父亲的去世导致整个家庭开始衰弱,家庭经济方面无法再去支付他聘请名师的开支,他就没法走科举之路。后来他就放弃了科举考试的道路,就去考了一个洋学堂,这个学堂叫什么呢?叫福州船政学堂。这是当时洋务派所办的一个学堂。他是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到了福州船政学堂的。后来因为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1876年的时候他就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这就是他留欧的开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这个时候就让严复感到了国危民困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感受到了那种痛苦,因为他经历了那场战争。这唤起了挽救国家的这样一个激情和勇气。在天津《直报》上,他就发表了一些文章,如《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被他作为武器来抨击当时中国的现状,抨击时弊。他呼吁国人因时而变,不要保守固有的那些思想,不要保有固有的政治体系,要维新图强。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够不被打败呢?国富民强,这样的国家才不能被打败。这是他当时写这几篇文章的一个目的。

他这几篇文章确实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开民智,警人心,他又把西方的哲学的思想、经济学的思想,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到政治思想当中的“天赋人权”,还有平等主张、自由主义、唯物主义、提倡行动和斗争等世界观、人生观介绍给了当时的国人。

从1896年起到1908年,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其实就是后来翻译为《天演论》),还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的全称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复他译《国富论》的时候,非常到位,完全体现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些经济思想。还译了一本书是约翰·穆勒的《逻辑体系》(中文名字叫《名学》)。还有一部叫《论自由》,后来严复先生把它改名叫《群己权界论》。这些著作都是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大家的一些经典著作。像《进化论与伦理学》、《国富论》、《逻辑体系》、《论自由》、《社会学研究》,还有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最深远的就是《天演论》。这是严复先生翻译的代表性著作。

1859年的时候,达尔文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那是研究生物起源的《物种起源》。“物种起源”一说强调了自然选择在进化当中的作用,在西方的思想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而在达尔文的著作面世之前,当时另一位著名的学者斯宾塞就提出了一种类似于自然竞争的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种有机体,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最终是达成集体的最高利益。所以政府不应该干涉社会的事务,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了。

物种起源和斯宾塞提出来的自然竞争论就形成了严复他翻译赫胥黎相关知识的背景,是他改作《天演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

1894年的时候,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这是对进化论原理在哲学上的阐释。同时,他又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的本性。人类是有本性的,跟动物不太相同,动物可能是从自然属性上来看,但是人类还有自己的一个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的过程,而应该在同它斗争当中,人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这样人才能在这个环境当中生存。这个不是说人跟自然的均衡发展,而是人要胜天。这种观点就引起了严复的共鸣,在甲午战争后,在国家困顿的时候,在士兵们非常彷徨的时候,顽固派仍然抱持“天不变,道义不变”的信条,他们拒绝承认现实的情势。这个时候严复告诉人们应该图变,他就翻译了这本书《天演论》。

严复先生在翻译《天演论》的时候,并没有对照原书来直译,而是根据需要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改名叫《天演论》。在内容上实际上是有增减的,有改造的,且多有“按语”形式的借题发挥。对原著者的观点,严复并不完全赞同,他经常引用斯宾塞、达尔文的理论来批评赫胥黎。他很赞同赫胥黎的关于人不能被动的接受自然进化,而应当自我持存且积极进取的主张。这是他赞同的。但是,他又不同意赫胥黎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为两界,自然界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这样的两分法。他同意斯宾塞所认为的自然进化是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一个普遍的规律。他又不接受斯宾塞把人类的社会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强权逻辑。《天演论》并不是把原著完全的直译过来,它是集合了各个大家的观点进行选择,进行提炼,把它总结之后形成了《天演论》,他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

他强调,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要积极地进取,这样的话才能生存。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是对于中国的社会非常有益的一个观点。只有自强,只有进取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民族要自觉自救,奋发图强。这是当时《天演论》所演绎的主旋律,也适应了当时社会国家的那种状态。

严复继续强调因时而变。因时而变可以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来图强图变,但是他不赞成有激烈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会导致什么呢?社会革命会导致黎明百姓遭殃。他也不赞同维新派康有为等人的大规模的制度变革。他认为,这种制度变革也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因为这个社会的现状是经过了漫长历史时期的沉淀和影响的,不可能完全通过一次变革就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所以他强调的是因时而变。他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行民主政体的条件,主张从根本上着手。怎么样着手呢?你想改变这个政体,必须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是说变革,所有人的思想就可以马上变革的,整个社会的形态都可以马上变革的。他就想要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来培育社会自新的机能。尽管承担了阶级革命启蒙者的历史重任,但是严复他自己又不承认,他认为他是一个一直置身于阶级和民族群众性斗争之外的人。有人说严复晚年都落伍了,变成是一个复古者。其实不是这样的,改变的只是世事,严复并没有变,或者说严复他所抱持的思想,他心智的底色没有变。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当中,尤其是经过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传统社会政体形式的环境下,严复他所提倡的一些主张肯定不可能都实现。严复的悲剧是所有孤独的思想者共同的宿命。他能洞察真理的逻辑,却理解不了实践的辩证法。所以,他的一些观点完成了自己使命之后,就被历史这种回溯裹胁而去了。

 

我们如何去理解严复呢?严复先生在骨子里是一个致力于在传统当中去寻找未来的“国学家”。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层价值是情怀热衷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他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一些思想,都是相通的。西方所发明的宇宙公理和古代中国哲人所阐明的人间大道是可以交相辉映的。这是他提出来的一些思想的基础。所以,他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获得的知识的框架和公理去重新解读古代大师和经典的同时,他处处费尽心机在传统文化当中去寻找西学的对应物。比如说,他认为能量不灭定律通于《易学》当中的“自强不息说”能够相通;“易不可见乾坤”和热力学定律所言的“热力平均天地乃毁”的言论是相吻合的;斯宾塞提出来的社会改革的措施与《大学》中所谓的“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些共同点实际上就支撑了他的一些思想,让人们在心理上去认同西方的一些思想。严复对贯穿宇宙人生的各个层面的天演体系和公理的追求,就是传统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这样把西方的一些思想通过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有相似之处来解释,这样比较容易让百姓接受。他把“进化论”翻译成“天演论”。这也是传统的“万物一体”的天道自然观和社会人生观的体现。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把《天演论》译得这么好、为很多人接受的原因。

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学校和科举之争、西学和中学之争、新学和旧学之争是很激烈的。强烈地吸引着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关注。一般来说,政治开明、思想趋于进步的人是往往站在学校、西学、新学这一边的;政治上顽固、思想保守的人维护科举、中学和旧学神圣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派别。严复先生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社会体系当中,他艰难行走着。

19世纪60年代,当时出现了一个言论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被作为一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方针。在早期冲破传统文化教育的束缚、部分接纳了西方文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当中,这个言论就起到了非常积极地作用。但是到了90年代,便成了维护传统中学的一个舆论武器了。后来张之洞就在《劝学篇》当中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就引起了维新派对他的责难和批判。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中西学的言论的激烈斗争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从更高层次上理解两种文化体系的利弊得失,直接关系到当时洋务运动之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方向。怎么样去理解两种文化体系?两种文化体系在中国社会当中究竟应该怎么样的把它很好的融合呢?这是严重的民族危机向一代知识分子提出的时代课题。知识分子要去想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去寻找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发展方向。

在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中,严复有他自己的看法。严复的独到之处是什么?首先表现为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的对比分析。

他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这就是他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在他看来,中西文化的不同,是植根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对人类和自然相互关系认识的分歧。即是在历史发展观上是“好古忽今”还是“力今胜古”,在天道观上是“听其自然、委之天数”还是“恃之人力、日进无疆”,这才是中西文化的根本不同。而这种历史发展观和天道观的根本区别就反映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学术和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等领域。

他对中国当时的争论、中国文化当中的一些精髓也说到了。他有这样一段言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是“三纲”非常重要,而西方人对于平等的思想接受得比较好。“中国亲亲”,“亲亲”是什么?注重血缘关系、亲属关系;而“西人尚贤”,西方人对有才学的人、有才能的人非常尊重。“中国以孝治天下”,孝和统治是完全的联系在一起的;而“西人以公治天下”,讲究公平。“中国尊主”,中国是君主专制,对于君主尊重;“而西人隆民”,西方对于平等的思想非常认同。“中国贯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中国人在讨论问题上非常忌讳说到哪些不利于的方面,西方人是非常关注大家去评论一些事情,在评论当中寻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路。“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要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娱。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坚毅。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这样的议论把中西文化的争论就升到了世界观、哲学观的高度,使之具有了科学态度。他批判对西方不要过分吹嘘,这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批判过分的夸大中国传统的哲学的世界观,拿祖宗光荣为自己的愚昧辩解。他提醒人们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中体西用是不中不西、非牛非马。他给人们提供了一条抛弃节枝问题抓住本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路。

所谓历史发展观、道德、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等等这些社会文化机制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层次制约着教育观念的嬗变,同时也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向。这些思想都影响到了中国19世纪末的社会潮流。

后来,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也影响到教育界了。教育界、知识界就开创了新风,把教育问题放在了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视野当中去考察把握新的研究思路。声、光、化、电要肄习,教育制度要模仿,这是对于西方思想的接受。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在探索制约教育发展的总体社会文化机制的影响和转移。所以,严复的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中国教育界出现向西方学习的运动,逐渐拉开了由器物的层次、制度的层次向思想观念心理层次过渡进而综合考察的历史帷幕。这个时候的教育思想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个教育思想的高潮是什么?就是我们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五四运动。但是严复在19世纪最后10年开始的这些探索,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萌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拓作用。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之一。同时,社会学家斯宾塞也积极倡导达尔文的学说。他当时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把进化论用于到人类社会,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1895年严复撰写的《原强》是在《直报》上发表。他在《原强》当中开始介绍达尔文和斯宾塞的思想。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自然现象、认识人类社会的理论武器。我们看到一切都处在“变动不居”和“天演”进化过程当中。“天演”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人们不能消极的任天之治,应该积极地与天争胜;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且演且进,后胜于今”。这些清新的思想,在处于民族危亡之际传到了人民的耳边,影响了和震撼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严复的思想确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有很重要的影响。

 

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来说,严复也有自己看法。他认为,处于世界各国竞争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幸免于天演淘汰行列应该怎么办?最重要的不要去求得别人的支持,最重要的莫过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他做了一个比喻,他说,国民素质的提高就像土壤一样,富国强兵之策只有植根于肥沃的土壤当中,才有可能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否则就是淮橘为枳,任何治国方略、富强策略都不能行得通。国民素质高下的标志是什么?国民素质的高下是在教育。中国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从提高改变国民素质。而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培养全能的人才。教育兴了,国民的素质就提高了,中国就能富强,将教育的功能建立在进化论的基础上。

他提出来教育要达到的这样几个目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是什么呢?鼓民力,就是要使民众气体强健。严复认为,健康的国民才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发达的基础。他说,“一国一种之盛衰强弱,民为之也,而民之性质,为优胜,为劣汰,少成为之业”。他还指出,“形神相资,志气相动,有最胜之精神,而后有最胜之智略”。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精神斗志,当然也不会有很高的智慧。为什么他要这样提出来呢?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是,鸦片大量传入到中国,中国男子大多都要吸食鸦片,吸食鸦片之后身体逐渐不好了,而女子虽然不吸食鸦片,但是有一个传统习惯——裹脚。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让人们有健康的身体的言论就成了空谈。他认为,改变陈风陋俗不困难,只要上到君主理解,下至臣民都能够去真正的从心里接受,做到人人自爱,不再吸食鸦片,国家再明文禁止,这样就不会再出现男性大量吸食鸦片的现象,这样国民的健康问题就会有很好的改善。至于裹足,严复先生说这不是妇女愿意的,只要讲明缠足的害处,国家明令禁止,这也是能够做到的。他指出中国古代“妇人既无学文,致历来妇女毕生之事,不过敷粉缠足,坐食待毙而已”。这是造成妇女孱弱的原因。他指“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而种乃进”,他把妇女的自强看作是国政至深的根本。鼓民力就是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国民素质。

再来看开民智。开民智是什么?要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摒弃宋学、汉学、章词小道,而讲西学和实学。宋学、汉学、章词小道,实际上都是属于文学方面的,从现在的划分来说,主要是文科的。严复认为,“中国自古至今,所谓教育者,一语尽之曰:学古入官而已。”就形成了士子必求古训的思维方式。那么“禁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的八股取士危害非常深远。他提出,要学习西方格致诸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注重实证的思维方式。这样开民智就是学习西方的教民要术。他认为,西方的一些思想非常好,赞扬西方近世之学史“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究学问的方法是“先物理而后文词,重达用而薄藻饰”,即注重实际、反对浮夸,所以在教育方面,在提倡学习的时候,“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不能沿袭古人和旧说,在教学逻辑、数学等科目的时候,应该启发人们的思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这才能让人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同时他特别以练军为例,说明只有西学才能开民智,使中国富强。他解释说中国不是缺少将帅,而是将帅皆有“患不学而无术”。因为科学进步了,武器更新了,战略战术也改变了,要求“所谓为将之略,非有事学焉不可”。做一个军队的将帅,要有地理知识,要学习一些识图、测量、新式枪炮的学习。要用一些新式的枪炮,要学习一些力学、化学、光电水汽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才能更好运用武器,更好地指挥打仗。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富国富民必皆有事于西学,为了开民智,变法图强,只有设学堂、讲西学。这是当时他提出来开民智的一个思想。

新民德是什么?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代替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培养人民的国家观念、主人翁的意识和道德风尚。严复认为,“自秦以降,为治虽有宽苛之异,而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夫上既以奴虏待民,则民亦以奴虏自待。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剥削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这是使中国民德浇薄的根本原因。新民德就是把自由还给人民。人的自由,必以他人自由为界,人人都要享有自由,人人都不得妨碍、侵夺他人的自由。达到这种境界,人人平等。

严复关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的论述,就是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作为依据的。摆脱了中国古代教育家是以“建国君民”为出发点,以圣人言论为立论的传统模式。为什么他是西方的教育思想传入当中的一个根基的人物呢?他的着眼点不一样,他就强调教育中心任务是在“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改造国民性,说明他意识到国民的素质对中国有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更深远的意义。

同时,他始终围绕宣传西学、批判中学这样的一个主题,吸收西方自然社会科学当中的最新成果,对德育、智育、体育这三育的论述也非常到位。

在近代的教育家群体当中,严复最早提出了深刻的论述科学教育的功能。在严复看来,科学教育功能包括什么?第一,在教育、教学、治学过程当中导入科学的方法论。第二,把科学的知识传授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严复他推崇英国哲学家培根,称赞他首倡科学方法论,为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文明进步立下了首功。严复把培根提出的奠基于经验论和归纳法的现代实验科学称为“实测内籀之学”。

实测是什么?实测的意思就是,一切科学认识的获得必须从观察事物的实际的经验出发。“其为学术也,一一皆本于即物实测”,只有实际经验才是认识的出发点和检验的标准。内籀,是指逻辑学当中的归纳法。“内籀者,观化察变,见其通汇,立为公例者也”。考察个别事物,概括一般性的结论,作为普遍的公例。外籀是什么?从一般到特殊,根据普遍的公例和公理推断出具体性质的变化。这些都是严复他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思想之后所演化出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一些思想。

维新运动的教育家在学校运动中毫无例外的把培养人才放在了首位。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的办学方针。严复他不是这样的。他说,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德育,这是救亡图存的需要。但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的人才。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依据是什么?任何一个国家“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要想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一切要有赖于科学。他告诫人们,即使培养专门的人才,也必须让他们有坚实的科学知识。所以,对于学校教育的内容,严复主张:“故中国此后教育,在宜著意科学,使学者之心滤沈潜浸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病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于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

严复重视科学教育的功能的主张,建立在两种非常矛盾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第一个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的向往和憧憬。他认为,崇尚科学、政治民主是西方文化的命脉所在,是西方教育发达的动力。他的一些科学的教育主张到现在一直还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中国现代教育的很多的一些理论,包括教育的内容、目的以及教学的形式,严复先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严复先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19世纪最后十年,他第一次给人们指出了一种通过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思路,他给人们引路了。他启迪人们,一个民族教育的问题与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水平观念、社会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思维方法有着全面内在的联系。他强调教育的作用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使教育界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就开始逐步摆脱当时经史之学的依附和儒家“富庶教”的传统模式,建立在一种新的哲学观的基础上了。所以,这个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他首倡了科学教育的功能,第一次把经验论和归纳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方法导入了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治学过程当中来发挥巨大的启蒙作用,强调学校教育以科学知识为内容,清算了“中体西用”的消极影响。

严复先生在青年时期打下了坚实的西学基础,也跟他留学的一个经历是有关系的。他在福建船政学习的时候,就系统学习了英文、算术、几何、光学、天文一些近代科学的知识。在留欧期间耳濡目染、潜心钻研的经历,也让他对西方文化的教育有所感受,有所理解。同时,他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教育当中的一些认识,就建立在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特别是近代教育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非常独特的贡献。所以,我们说严复先生是近代教育的一块基石,同时他也是近代教育救国的一位先驱。我们现在想一想毛泽东这样评价严复先生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了。他确实是把西方一些真正让国富民强的理论引入到了中国,把西方的一些教育的先进思想也带到了中国。所以我们说严复先生他是教育救国的先驱者。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18/8104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