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露天考试背后的问题
2015年04月21日 11:01
【事件介绍】
中学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考试 称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锻炼
说到操场,能联想到的词,几乎都是跟运动有关系的,同学打篮球、排球、羽毛球,踢足球,跑步,上体育课,做广播操……好像这个地方,和教室是一静一动对立的。还会回想起上学的时候,有同学自习课偷偷溜出去操场被老师揪回来。
4月11日,在陕西宜川中学的操场上,1700余名学生整齐的集合,但不是做广播体操,这是在考试!考啥?可不是体育,是文化课!从画面上看,这个大考场的桌椅摆放整齐,横竖左右看都是笔直的!
为什么要在考场考试呢?学校负责人表示,一是考虑到考试时单人单桌,学校的教室无法满足需要,二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一次锻炼与考验。
此次考试,从布置考场、考试、收卷,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而且考试期间同学们还要根据光照条件调整桌椅的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还得分心遮阳,同学们挺不容易的!
在操场考试,可不是宜川中学原创的,之前我们见过宝鸡1200名学生操场考试,老师用望远镜监考;雾霾天里,邯郸小学生蹲在操场上考试;江西千余学生操场上进行“阳光考试”。
大家常说,穷啥不能穷教育,苦啥不能苦孩子,校舍问题得解决。其次,闹市读书锻炼意志,那是古人的故事,现在条件好了,想想其他的办法来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吧,操场还是交给孩子们锻炼身体用吧!
正视“操场考试”背后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1700余学生都在操场上考试,如此阵势,许多网友是第一次见。此新闻也招来了网友们的广泛议论。议论声中,有支持和质疑两派。支持者认为,如果天气条件允许,这样的做法既节省了考试资源,还能够更好地避免学生作弊,何乐而不为?而反对者或质疑者则认为,如果是月考的话,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再者,如此考试法,必须先看天气,这些天我国北方多地都面临降温下雨加大风,万一学生们考试过程中风雨骤至,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作为一所县级高中,该学校还有一个像样的足够大的操场,这已经很不容易。要知道,在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里,他们的操场或者如巴掌一般大,或者干脆就被逼到了教学楼的楼顶上,找一片能够组织考试的操场,都是很难的事。
但是,仅仅在操场的配置方面达到了一些官方要求,还远远不够。教室的人均面积、课桌的前后距离,教育部也都是有明文规定的。2007年,教育部发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关于教室的面积是这样规定的: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可以肯定的是,教育部发布的教室人均面积的规定,对于中学生而言是非常宽松的。如果人均面积都超过1.12平方米,如果课桌之间的距离,都能保持在0.6米的间距,那么每一个教室,都能形成一个合乎标准的考场。换言之,如果宜川中学的教室配置完全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来设置,则完全没有把1700余名学生赶到操场上去考试的必要。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的标准只停留在近几年火热的“忆青春”影视作品之中。在现实中,在我们身边找一个符合如上标准的学校,无异于大海捞针。不仅如此,甚至于我国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室容量,甚至已经达到了“不忍直视”的程度。50平米左右教室装六七十学生的现象大量存在,对于“前排课桌距离黑板2米以上”和“后排桌距离黑板不得超过9米”这样的国家标准更是置若罔闻。每进教室,给人黑压压一大片的感觉,这完全取代了学生对于教室应有的舒适、宽敞、明亮的配置要求。
教室资源配置不达标,是“操场考试”的根源。而教育资源之所以配置不达标,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些年以来,各地中学都更加强调招生规模,扩招、扩招再扩招,几乎是所有高中都要执行的行政任务;二是,各地政府对于教育资源的划分与配给并不得力。学校旁边“寸土寸金”,各地政府更愿意将其规划成具有学区房意义的商品房小区,继而让土地卖个好价钱,而根本不考虑学校校园扩容的问题。这两个原因之中,后一原因往往是最主要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少所学校、多少个教育部门的大楼上,挂着这样的标语。现在看来,这样的标语,很具有欺骗性——如果这样的标语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正如在我们身边从来没看见过真正的校车,也正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校舍远远不及政府大楼奢华,这种奇葩的“操场考试”将被誉为神奇的发明,继而还有可能被发扬光大。
操场露天考试揭了教育的“虚弱底裤”
1700余名考生在周末,且是在操场上露天考试,场面的壮观性的确有可看性,想要不引起关注也很难,至于学校所说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这场露天考试,恐怕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不足为信。
据学校负责人称,之所以会尝试这种形式的考试,一是考虑到考试时单人单桌,学校的教室无法满足需要,二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一次锻炼与考验。这两个原因,最可信的应该的是第一个原因,换言之,就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至于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锻炼与考验,不应该是采取露天考试的形式,更应该放在教室里,采取无人监考的形式。
其实,学校采取露天考试,在笔者看来,真实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校的教室无法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另一个是为了防止学生作弊。的确,考试对于老师来说,最头痛的就是作弊,简直是防不胜防。为了减少学生作弊,有些学校就采取这种“阳光式”的考试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不好的。一方面学生无法安心考试,因为这次考试学生还要跟着广播的统一指挥改变座位的方向,这很是麻烦;另一方面是表现了对学生的极度不相信。“阳光考试”不是置学生于阳光之下,更不是让学生在蓝天下考试。
操场露天考试,不值得点赞。它所暴露的教育短板问题,不仅有教育资源的不足,更有教育理念的落后。如果将露天考试当作“教育创新”,则是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由此也可见,教育的投入始终未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资源矛盾。可能相比于没有操场或是只有“空中操场”的学校来说,这所学校还是不错的,至少还有一个能够容纳下1700余名考生考试的操场。
教育之弱,有的地方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贫穷山区的学校,其教育设施之落后,实在让我们没有脸面去面对。教育的投入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话题,需要坚韧而又持久的前行。
操场露天考试揭了教育的“虚弱底裤”,只是最需要提醒的是,别将教育的“丑”当作“美”来宣传,宣传多了,我们或许会误认为我们的教育有多强大,这才是最可怕的。
学生操场考试,哗众取宠
1700人桌椅铺满整个校场,像国庆阅兵一样壮观,除了能让外人感慨一下,不知道这样做对学生的考试究竟有何意义?1700张桌椅,从教学楼每间教室搬到考场,再排列得整整齐齐,估计学生至少来回两趟,费时半个小时。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又能收到什么效果?
考试,就是为检测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水平。如果考虑到学生的诚信问题,那完全也可以让他们在室内完成,事实上室内监考要比整个操场来的监考效率好得多,那么大的一个操场,学生能作弊的空间太大了!老师根本看不清后面的同学在干什么,在小声说什么。如果加上电子作弊手段,那这样的操场考试无疑就是作弊天堂!
室内考试保证的是考试环境,能尽量地减少对学生考试心理的影响,而室外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刮风吹飞试卷、小雨光临作乱、艳阳恶意烧烤、高温晒晕头脑,除了天气因素影响外,还有路边的杂音、汽车喇叭的突然鸣响,甚至因为自身体质的不够,有同学受不了长时间的曝晒晕倒,都会打乱同学们正常的考试心理,扰乱思维,影响发挥。
学校如果对本校学生的自律情况没有信心,学校一人一桌确实摆放不开,那完全可以调课,让高二、高三的同学上体育课或者其他班并课,把教室腾出来,甚至可以把学校的走廊、食堂都利用起来,为什么非得安排在操场上,让同学们长时间晒太阳呢?小学作业本后面都印着避免在阳光直射下看书,难道那是错误的用眼安全提醒?
看看新闻提供的集体考试近照,十个同学八个戴着近视眼镜,学校还要把学生们安排到操场上考试,这不是无视学生的眼睛健康吗?为了自己高大上的考试,就无视其他,这是不是一种自私功利?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程度,有很多办法可想,何必兴师动众地追求这样壮观震撼的场面?
最为让人不舒服的是,学校还把这一切都说成是学生自愿,从布置考场、考试、收卷,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没有学校的允许,学生们能这么做吗?学生是高一的孩子,社会经验简单的很,怎么会有学校这么深的城府?一场简单的考试,都要追求形式,这是病到什么程度了?
【启示与思考】
教室是教育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殿堂。教室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求知的避风港。教室是科学设计的结晶。露天学习、露天考试,那是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不可抗拒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的手段和临时应急措施。
在教室里学习、考试这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规矩,也是学生应有的教育保障。将近两千学生拉到操场上考试,可以形成一个拍摄新闻的靓丽图景,但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露天考试不过是一场秀,“另类考试”除了一张新闻图片亮眼外,不过是为了炒作而已。
操场上考试,打乱了学生的生物钟,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考试习惯,而且违背科学规律,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俗话说:“堂屋不坐,坐猪棚,不识抬举”。千人露天考试,场面很震撼,但效果很傻很天真。这样做究竟是什么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在搞另类的“奇葩考试”吸引眼球,以达到引起注意的炒作。
教育方法不能“晴到多云”的随心所欲。天气好,不是学生操场考试的理由,天气好,可能是学校老师心情好,但天气因素,不是学校把考试弄成一场“天气游戏”的根据,如果操场考试有那么多好处,还要教师干嘛?编个理由搞奇葩另类,学生被老师的心情绑架成一种“作秀”的道具,那么这场考试是不及格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1/810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