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案例 | “PS艳照敲诈官员”为何屡试不爽?
2015年04月21日 15:04
【事件介绍】
官员遭PS艳照敲诈:知道是假的
据新闻报道,胡某某在收到装有PS艳照的信封时,明知是假的,但是到对方威胁要贴到单位大楼里,发到网上去,他就动摇了,找朋友商量了这个事情,决定汇钱20.5万元给对方,直至对方再次索要30万元,他才选择了报警。10日下午,胡某某接受记者采访,开口回应此事。
事件:副院长收到敲诈信后给骗子汇款20.5万元
事件回溯到两年前。2013年3月底,胡某某收到一封是自称“私家侦探”寄来的信,信里说,因接受客户委托对胡某某跟踪调查,已掌握了其私生活的秘密,信封内有胡某某头像的艳照。
接到敲诈信后,胡某某没有报警,而是在4月2日,给对方汇款20.5万元。岂料,不久,“私家侦探”再次向其索要30万元。胡某某这次选择了报警。
当年6月,警方抓获一名涉嫌敲诈勒索的嫌疑人朱某,朱某的两名同伙在逃,此后,另一名嫌犯邓某某也落网。
目前,已落网的朱某、邓某某因敲诈勒索罪被法院判刑。
回应:“知道是假,但怕对方把照片传上网”
两年后,胡某某回忆说,当时看到照片很诧异,“没有做过这种事情怎么会有照片。”一开始他并不害怕,但看到对方威胁要贴到单位大楼里,发到网上去,他就动摇了。
“我当时要去欧洲开一个会,还有几天就出发了,十几天不在家。”胡某某说,虽然照片是假的,但他很担心照片被传上网,因为社会对这种事情很关注,艳照一上网很快就铺天盖地,“对家庭、对单位、对个人影响都太大,我又不在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胡某某说当时也想过报警,但报警并不能阻止对方把照片发上网。“我当时报警的话,没有什么线索交给公安,公安破不了案,也证明不了照片是假的。”胡某某说,当时他找朋友商量了这个事情,决定先汇钱给对方,等获取对方电话等线索后再报警。
虽然20.5万元不是小事,但胡某某说当时考虑到艳照上网的影响,他还是选择了汇款。相隔约2个月后,骗子再次向他索要30万元,他选择了报警。
“根据我提供的信息,警方把案子破了。”胡某某说,在收到敲诈信前,他对这种犯罪手法并不了解,“现在想想,当时汇款确实有点不妥当,但当时我还是认为采取这种措施(汇款)好一点,最终结果也达到了我的预期。”
胡某某说,警方在侦破案件后,已经为他追回了10万元钱,“事情发生后,我也跟单位领导汇报了。”
案件回顾:
1.2013年3月底,胡某某收到一封是自称“私家侦探”寄来的信,称接受客户委托对胡某某跟踪调查,已掌握了其私生活的秘密,信封内有用胡某某头像PS的艳照。
2.4月,胡某某给犯罪分子汇款20.5万后出国开会,其回国后,不久所谓的“私家侦探”再次向其敲诈30万。
3.当年5月9日,胡某某报警。
4.2013年6月3日,警方抓获一名犯罪分子朱某,朱某两名同伙在逃。此后,警方又抓获该案另一犯罪分子邓某某。
5.目前,朱某、邓某某以敲诈勒索罪获刑。
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怕”从何来?
PS照片,是经过技术处理的照片,可以说是假照片。PS艳照,不是真艳照,而是假艳照。
面对犯罪分子寄来的PS艳照敲诈信,正常情况下,官员有两个选择:一是置之不理,二是报案。“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不怕鬼敲门。”选择报案是有底气、合乎常理的表现。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PS艳照,面对犯罪分子赤裸裸的敲诈勒索,有的官员却心生怕意,向犯罪分子进行了妥协和“配合”。像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这样,收到犯罪分子的PS艳照敲诈信后,赶紧向其汇款的事并非孤例。2013年四川南充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案,其中就有两名官员支付了犯罪分子钱款20万元。
PS艳照尽管是假艳照,有的官员明知是假,却仍然心甘情愿受骗上当,成为咄咄怪事。
艳照上网影响不好,官员就该“主动”受骗吗?对于PS艳照敲诈,胡某某说当时考虑到艳照上网的影响,于是选择了向犯罪分子汇款。对拿工资的人来讲,20.5万元绝非小数。正常情况下,谁舍得拿巨款去避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的名声影响呢?假如犯罪分子真把PS艳照上网了,相关官员报案让公安机关查处犯罪分子,才是证明自身清白、消除不良影响的最好办法。
官员“怕”PS艳照敲诈应是心中有“鬼”。犯罪分子在利用PS艳照对相关官员进行敲诈勒索时,往往威胁当事官员若不满足其要求,就会向纪委举报,会在网络媒体予以曝光。包二奶、养情妇、嫖娼等生活作风问题,对问题官员而言是共性问题。有报道称,90%的落马贪官都包养情人。尽管PS艳照并不反映问题官员的真实问题,但问题官员担心PS艳照一旦被纪检部门作为问题线索去调查,有可能查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作风问题或贪腐问题,从而导致落马。因此问题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真正怕的是纪检部门查处自己。由于做贼心虚,为避免东窗事发,有的官员就不惜花大钱去摆平犯罪分子,满足犯罪分子的要求。
犯罪分子用PS艳照敲诈官员成功,说明PS艳照直指问题官员“软肋”,能对问题官员产生心理震慑。
官员面对PS艳照敲诈,怎一个“怕”字了得!犯罪分子用PS艳照敲诈官员成功,不能仅作为笑话看待,而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和官员们的深思。
有的官员为何乖乖为PS艳照汇款?
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并非新闻。海南白沙县纪委领导收到一封自称“三陪小姐”的人的信件,要求这位领导借她5000元;广州嫌犯范某在获取各地领导资料后,利用电脑剪辑官员“艳照”敲诈,一名官员称为息事宁人汇给其2万元;江苏徐州“90后”青年刘亮冒充“失足女”敲诈43个部门领导171000元;4名男女利用PS合成技术移花接木,伪造全国各地一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淫秽图片,投递了七八十封敲诈勒索信件,敲诈数十万元,只有两人报案;湖南双峰县农民李某利用PS软件人像合成技术合成艳照向官员敲诈勒索947万余元,其中既遂45.3万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敲诈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勒索钱财,但是敲诈者为何不勒索富人,而专找官员要钱?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尽管不法分子最终因被敲诈的官员报案被抓获,但是PS艳照这种不入流的敲诈方式也能得手,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敲诈者的心态:在他们心目中,大多数官员怕丑,像“艳照门”这样的事,除非东窗事发,他们一般捂得严严实实,羞于示众。遇到“艳照门”之类的敲诈,往往不愿声张,只会息事宁人。而且不少官员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多,根本不在乎出点血保全名声。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们会有所顾忌,宁可折财免灾。
当然,敲诈者的犯罪技巧并不高明,被敲诈官员中也有不信邪者,骗子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抓获归案。现在是法治社会,凡事要凭证据说话,漏洞百出的PS艳照、无厘头的敲诈信如何瞒得过警方和“猎艳高手”的法眼?何况有的贪色官员热衷于“金屋藏娇”,也不屑于找什么“失足女”、“一夜情”。
公安机关及时抓获敲诈者,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还官员以清白和公道,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犯罪分子屡屡利用PS艳照敲诈官员且多数官员不报案更值得反思。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如果不是有人曾经去过不该去的地方,做过不该做的事情,敲诈者自然没有敲诈的“市场”。仅凭无厘头的PS艳照,官员就乖乖地给骗子汇钱,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有人给敲诈者汇钱,只能说明被敲诈官员中确有违规者,即便不是艳事也有其他问题。在“打老虎、拍苍蝇”如火如荼的当下,公安机关为何不按图索骥,查查这些给敲诈者汇钱的官员呢?看看他们是否有过不光彩的艳遇,查查他们爽快掏出的真金白银来自何方?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没留下色情把柄的官员敢于理直气壮地向警方报案,追查敲诈者。但是还有多少官员怕“丑事曝光”,面对敲诈,乖乖缴械投降,不声不响支付封口费呢?因此,PS艳照敲诈官员的闹剧一再重演。这既是提醒官员自尊自爱、廉洁为民,维护自身形象,不要成为犯罪分子要挟的对象,也给反腐倡廉敲响了警钟。如果官场腐败潜规则不改变,官员的香艳生活仍有其现实土壤。
PS艳照缘何成为敲诈官员的“致胜法宝”?
一个省级农科院的副院长,想必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是面对骗子合成出来的艳照敲诈,却表现出如此落俗的行为,最终汇款20余万元。对此,有人说官员愚钝不懂法,应当选择报警将骗子绳之以法;也有人说官员经不起艳照的敲诈,是因为心虚,怕“扒出萝卜带出泥”,是花钱消灾。从旁观的角度看,这些观点似乎都言之凿凿。
然而,从系统的报道来看,尽管当事人回应说“当时也想过报警,但报警并不能阻止对方把照片发上网”,“决定先汇钱给对方,等获取对方电话等线索后再报警”,想必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但是,当事人“虽然照片是假的,但很担心照片被传上网,因为社会对这种事情很关注,艳照一上网很快就铺天盖地”的道白,又给世人带来怎样的触动呢?
人们常说,“口水也能淹死人”,足见舆论的力量何其巨大。特别是在言论自由而又难有问责的当下,一些不公的言论常常一呼百应,占据舆论的高地,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号召力。尤其是对于官员,其“杀伤力”更是无与伦比。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令涉事官员不寒而栗。就是问心无愧,担心舆论的不良影响也在所难免。而在纷繁的网络舆情中,对牵扯官员的舆情又被置于风口浪尖,备受关注。实现中又不乏这样的事例,只要官员被舆论围攻,就算纯属子虚乌有,也少有“岿然不动”、等待不实之词“不攻自破”的。迫于舆论的压力,一些处理或怀柔或牵强,干部被“问责”不少是顾及影响、息事宁人的权宜之计。以此看来,这位处于夹缝中的官员,明知敲诈也汇款,实属形势所迫、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不容置疑,舆论对于官员的监督至关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的监督也不应当脱离事实这一准绳。如果没有原则和事实支撑,无疑会给他人带来不该有的伤痛。这样的积极监督和进步的一面又怎么体现呢?所以,对官员明知敲诈也汇款,真正需要解读的不是官员有没有问题值得深挖,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对官员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判。尽管官民有别,但毕竟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多用常人的标准来审视官员普通人生活的一面,也许心气会更加平和;二是对舆论中官员的处理要依纪依法。按照法纪办事,不被舆论左右顾此失彼,做出牵强的处理迎合不正常的舆论需求而伤害遵纪守法干部的自信。只有这样同步推进,言论有范而又尽情发挥,干部尊严也得以维护,谁都不会有任何担心。也才会无所畏惧、坦然面对骗子敲诈,不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要让“身正”的官员敢于向敲诈说不
既然不是“艳照门”,为什么还要向敲诈者汇款20.5万元?据胡某某说,他这样做是怕“惹火烧身”,害怕此类照片发到网上,不明真相的人会将其推上风口浪尖,质疑、谩骂将铺天盖地而来,不仅会毁了自己的前途,更会毁了家庭的稳定。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他乐于“舍财免灾”。
政府官员为何“怕事”到这种地步?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反思网络舆论是否总是理性的。当在网络上出现某官员“艳照”、“小三”等信息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群体性的盲从行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分辨信息真假,便随意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甚至采取所谓的“人肉行动”,把某官员的隐私全部公之于众。
如果最终爆料属实,这些网民就会说,“我早就知道是这样”;如果爆料不属实,他们就保持沉默,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从未想过如果冤枉了好人,导致“好官”的前途受损,家庭破裂,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绝不否认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抵制恶意诽谤、造谣抹黑、人肉攻击等网络暴力。网民公开发表意见的时候,应注意文明表达,不要把正常的网络舆论变成“网络暴力”,甚至变成“杀人凶器”。而作为比普通群众掌握更多话语权的“大V”们,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倡导并建立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第二,在“曝光门”面前,纪检监察机构既不能偏袒涉事官员,也不能盲目相信网络曝光,一切都必须从证据和事实出发。既要重视群众对涉事官员的举报,坚定不移地同违法官员作斗争,也要注重维护清白官员的名誉。
因此,在要求政府官员自尊自爱、持正守廉、阳光履职的前提下,还要建立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健全完善处理举报信息的规章制度,政府官员才能在受到敲诈要挟时不再犹豫,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报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启示与思考】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面对“艳照”,有的领导要么直接删去勒索的淫秽照片,要么表示对淫秽照片根本没有印象,不管怎样都充分说明了这些官员内心无愧,这样的领导干部确实值得点赞。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同样拙劣的PS艳照,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乖乖地给骗子汇了款,一汇就是洋洋洒洒20多万,着实让人吃惊。
要知道,PS合成淫秽照片敲诈官员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细一推敲就知是骗局,可再笨拙的伎俩却总能“瞎猫碰上死耗子”,遇上心甘情愿当起冤大头的奇葩官员,到底是官员太傻太天真,还是真的其身不正?再则,政府官员的薪资水平处于社会收入的中等水平,一张漏洞百出的PS艳照就能让其乖乖奉送20多万,是官员有钱太任性?还是有权就能变现?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心中有鬼的官员是否值得查一查呢?
副院长到底有无贪腐行为?生活作风究竟是否正派?真的是担心“被炒作”?事件背后一系列的疑问都亟待回答。当然,这也警示着,查处此类敲诈案件,一方面必须用法律武器对敲诈者绳之以法,予以严惩;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绝不能无视任何蛛丝马迹,要顺藤摸瓜查出“对号入座”的官员为何甘当冤大头,一查到底,毫不手软,说不定真能挖出些“老虎”、“苍蝇”来。
应对PS艳照敲诈,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自认倒霉,也不是知情不报,而是要从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牢固的党性修养及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不给敲诈分子可乘之机。让犯罪分子自以为很高超的“新筹码”推动滋生的土壤。因此,不怕“PS艳照”敲诈,就怕官员自身不“清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思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1/8107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