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姚贝娜星”照亮正能量天空

2015年04月22日 14:51

 

【事件介绍】

姚贝娜星是怎么产生的

最近,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其成因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

确认身份获得编号再取名字

施韡介绍,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那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人类已发现三四十万颗小行星,由于数量太多,如按西方天文学惯例用神话人物命名,名字根本不够用。于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对其拥有命名权。这也是天文学领域发现者唯一拥有命名权的天体(彗星是以发现者命名,发现者本人没有命名权)。

小行星被发现初,将得到一个临时编号。经过3次回归,并精确测得其轨道参数后,小行星的身份才能被确认,并获得正式编号。

以林元培星为例。2007年9月11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发现一颗小行星,当时它距地球1.94亿公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随即给予它临时编号“2007RF119”。此后,这颗小行星得到5个国际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确认,国际小行星中心因此给予其正式编号“210230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对它的命名权。经协商,紫金山天文台同意以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的姓名命名小行星。作为2007年该奖项得主,林元培获此殊荣。今年1月5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210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元培星”。

姚贝娜星由香港天文学专家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正式编号为41981号,后四位数字恰好是姚贝娜的出生年份。杨光宇喜欢用演艺界人物的名字命名,他发现的23258号小行星,名为“徐克星”。

发现者给小行星取的名字可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有科学家名字、各领域名人名字、地名、发现者亲人名字。命名申请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可生效。

小行星带形成或因引力扰动

包括林元培星、姚贝娜星在内的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也有部分小行星分布在地球、金星轨道附近。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会扮演“入侵者”角色,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

对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成因,天文学界尚无定论。过去的主流学说是“撞击说”,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曾有一颗行星,遭天体撞击后破碎,形成了遍布残骸的小行星带。不过,科研人员发现,小行星带内所有小行星的质量总和比月球质量还要小,所以对该学说产生了怀疑,并提出“引力扰动说”。

这一学说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本来,火星、木星和土星之间的引力共振会促成行星形成,但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增长太快,引力也明显强于其他行星。正是这两个“大块头”的引力扰动,使小行星带的物质无法聚拢成更大天体。

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石板。可把它们看作一块块岩石,而非星球。它们的大小也和星球相去甚远,最大的直径可达到几百公里,最小的仅有几米。由于大个头的小行星大多早已被发现,近年来新发现的小行星,体积往往很小。“正因为此,如今天文爱好者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发现小行星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大型巡天望远镜才是取得小行星命名权的“神器”。

从“姚贝娜”星 看小行星命名

如果你们也八卦这件事,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命名一颗小行星呢?

最早发现的小行星都是使用古希腊神话的故事来命名,比如1号谷神星、2号智神星等等。但不久之后,因为小行星实在太多了,神话中又没那么多名字可用,发现者们开始自己想名字。

目前,专门负责小行星观测数据整理及编号的是总部设在哈佛大学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根据“业内规定”,公认发现者在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之后,10年内可以行使命名权。

命名要经过专门审批

不过,这并不是说发现者们可以像起网名一样来给小行星命名,他们必须写一份“命名提案”交给国际天文联合会辖下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由委员会全票通过,才算完成了命名。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呢?就是因为有些命名真的太不靠谱了,有一段时间甚至连宠物猫宠物狗的名字也能“遨游太空”了。此外,委员会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将商业元素引入相对比较“清淡”的学术界。曾有人要命名“比尔·盖茨”星以及“谷歌”星,尽管这两者都为天文学发展出了不少力,但最后命名提案仍然没有通过。

当然,也有一些过于新奇的名字曾被挡下——比如有一位中国天文爱好者曾经五次申请命名“八零后”星,但因许多外国委员无法理解这一名字的意义,也同样未获得通过。

 

“姚贝娜”小行星让生命有了新的依托

在尊重科学规律和感恩大自然的前提下,世界各国都有对小行星的命名,并以此赋予小行星和被命名的人名新的生命意义与象征。就此来说,我国科学家和科学研究机构以歌手“姚贝娜”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尚属首次。然而,这个零的突破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与其说姚贝娜星是一颗与癌症抗争的星,不如说姚贝娜星是一颗热爱音乐与热爱他人生命的星。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诠释姚贝娜星所有的生命意义。虽然姚贝娜在与癌症的抗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她却为他人送去了新的光明与生命。因此,她的抗争既有生命的代价,更有她对于生命的渴求与希望。她的生命并没有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她的甜美的音乐依然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以姚贝娜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不仅是姚贝娜父母的骄傲,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自豪。因为,世界上的语言都有国界,唯独音乐可以跨越国界。可以说,音乐是世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音乐是与世界共同分享悲欢离合的最好媒介。

虽然姚贝娜的音乐生涯比较短暂,但她没有虚度光阴,而且她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了中国人民,她把自己全部的爱留给了那些需要她的人。器官捐献尚未普及,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是,姚贝娜却为全体音乐人带了一个好头。由于她的表率作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后来者,踏着姚贝娜走过的捐献之路,将爱心继续传承下去。

一颗小行星虽然远在遥远的宇宙,但它却熠熠闪光,它能让人类读懂它的历史和未来;一颗小行星虽然与我们相隔不止万里,但它所拥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对于一个耀眼的歌星来说,让姚贝娜与第41981号小行星融合在一起,正好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妙故事。

由于我们将这颗小行星命名,我们就可以随时准确地找到姚贝娜星远在天体宇宙中的位置。这样,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根据姚贝娜生前与癌症抗争的故事,以及她捐献器官的无私奉献精神,演绎出美丽的故事。我们希望姚贝娜的灵魂升到那个为她命名的小行星所处的位置上去。这样,姚贝娜那些无数的粉丝们就能面对天上的“姚贝娜”小行星窃窃私语。

同时,以“姚贝娜”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还拥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可以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和音乐人继承和发扬姚贝娜生前的无私奉献精神。只要人人奉献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追随姚贝娜尊重生命与热爱生命的目标去奋斗,遗体和器官捐献就能使世界变成爱的海洋。

宋朝范仲淹先生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是宋朝的名臣,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当时国家面临外侮内患,他以天下为己任,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同样,姚贝娜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舍己救人的大爱之美;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她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器官献给了他人,让自己的器官给他人送去了光明与生命。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姚贝娜是范仲淹先生的模范继承者。

正如雷锋同志生前所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坚持不懈地做善事、做好事,就能造福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正因为如此,姚贝娜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她才能做出让她永远都不后悔的事。

所以,姚贝娜的生命就像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心火》一样,永远照亮着追寻她的那些人继续前行的方向。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仰望天空中的“姚贝娜”;我们会有更多的人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中去追随姚贝娜的身影。

【启示与思考】

这位年轻湖北姑娘的离开,既让不少人感到惋惜,也引起一定争议。因为姚贝娜与我国著名军事将领张万年同志逝世相隔仅数日,公众大规模悼念姚贝娜的同时,却很少有人为张万年同志“送行”。不少网友认为一个年轻歌手与一位开国将领无法相比,二者悼念人数的悬殊也引发了激烈争论。如今,一个小行星被以“姚贝娜”命名,网上争议再次升温,不少网友大加指责,认为姚贝娜之名配不上命名行星。

生命都应值得尊重,本质与地位、权利、贡献等都不相关,更不能因为所谓的“历史功绩”而不对姚贝娜“点赞”。诚然,“娱乐圈”很乱,明星形象往往也是优劣并存、争议颇多,但面对关乎生死的大事,便应当抛开层层外衣,分析其本质的东西。作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姚贝娜的事迹能够得到最广大群体的传播和周知,甚至在未来会影响许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使更多乐观、积极奉献的“姚贝娜”走到“台前”来,为全社会贡献力量,如此“正能量”难道还无法让人信服?

小行星命名属个人行为,命名权属于其发现者,例如周杰伦的“粉丝”就曾将自己发现并确定存在小行星命名为“周杰伦星”,说白了,这是件再常规不过的事,实在无需赘言。姚贝娜虽然已经离开,但其角膜还在为他人带来光明,其故事仍在鼓舞人心,宇宙间无数星辰,留其美名于一又有何妨。可怕的是,许多人不明真相、不顾事实,以“酸葡萄”心态和“见事就骂”的任性思想来发表个人意见,丝毫没有对逝者尊重和理解,激起网络的“无聊骂战”,这样的低劣品质才让我们唾弃。

逝者安息,生者奋发。我们满怀生命的希望悼念姚贝娜,更为其坚强与奉献而感动,不是姚贝娜配不上命名小行星,反而是一颗肉眼看不到的小行星得其美名,它承载了姚贝娜短暂而精彩的人生,也为这多彩缤纷的世界添上了催人奋发的“正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2/810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