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城管踹商贩 执法为何这么暴力

2015年04月23日 13:46

 

【事件介绍】

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 网友:打女人就是不对

河南两姐妹在街边摆摊,遭到城管飞踹锁喉,究竟是谁给予他们这般权力?城管打人事件一直被曝光,他们为何这么嚣张?

近日,有市民拍摄到,在河南洛阳,一对姐妹在街边摆摊,遭到城管的无理执法。两人先是和城管发生争执,随后视频显示其中一名城管冲姐姐飞踢一脚,又强行把她拉到旁边的绿化带殴打。另一边,妹妹也被其他城管人员锁喉长达数分钟。

据目击者称,两姐妹在路边摆摊遭到城管的驱赶,随后就发生了争执和殴打事件。

其实,路边摆摊是不文明和不被允许的行为,城管人员在执法的时候应该以教育为主,如此动手,是在难逃被起诉。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引发舆论愤慨,城管与小贩的矛盾再度暴露。有网友呼吁,即便小贩违章摆摊,城管打女人就是不对。不过也有网友怀疑,真的是城管吗?为什么都穿着便衣呢?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的城管执法出现很多问题,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循环往复,屡禁不止。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比如城市管理任务过于沉重、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等。

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缘于“道德缺失”

“城管”,一个令人敬畏又让人憎恨的词。城管的全称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等。也就是说,无论谁治理,怎么治理,都要在守法的基础上来管理不文明现象。

可是,在洛阳李楼镇发生的这一幕,却着实令人心寒。先不说这几名城管的做法合不合法,也先不谈他们究竟有没有尽到城管的责任和义务,就说他们打人这件事,几个人高马大的男人欺负两个弱小的女子,这一行为着实令人发指!普通老百姓还明白不能动手打女人的道理呢,怎么几个国家执法人员却不懂了呢?

好多新闻也报道过各地城管因与摊贩起冲突而动手的事,也有城管因为这种事而被处罚的先例,可为什么就是不能成为警醒后人的警钟呢?

城管,代表的不仅是国家执法人员的形象,更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人民应该担起对执法人员的监督责任和义务,执法人员应该严于律己。当然,国民的素质也应有所提升,在严格要求他人的同时,也要时常反思自己。

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暴力事件何时能止?

近年来,城管打人事件频发,令人心情沉重。洛阳城管打人事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这种过激执法的非理性行为,加剧了公众对城管固有的负面印象,影响之大、关注之高,让人惊叹。有关城管的暴力事件何时才能止?

谈及城管,公众色变。这已然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现象。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多为“高度重视”和“严肃处理”,加之“临时工”和“编外人员”的解释。然而,形形色色的城管打人事件中,各种各样的责任分析和善后措施,依然没有阻止此类新闻一次次曝出,人们不禁追问:城管打人何时是个头?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可否认,城管执法人员与商贩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街头小贩违规占道经营,拒不配合城管人员执法,其行为虽然不可取,但是执法人员挥拳动粗,却让已经简单的执法问题演变成了法律问题,打人只能让执法者自己痛快,而完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建立健全城管人员执法细则,明确违规占道经营、拒不配合城管人员执法行为的处罚办法,使城管执法人员行动有依据,处罚有尺度,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另外,如果仅仅是城管执法人员心中有法,严格执法,而一直处于习以为常状态下的商贩们对此不屑一顾,置若罔闻,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规,执法难度仍然很大。只有让众多的商贩了解法律,才能在实际经商中及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能够跨越执法人员与商贩之间的鸿沟,城管打人的新闻才能在我们眼前减少,城市才能因为城管与商贩的和谐相处而变得更美丽。

 

三问“城管飞踹锁喉姐妹花”

城管暴力执法问题层出不穷,缘何仍不悔改?“临时工”是否是城管部门为自己开脱的替罪羊?姐妹花如健康出现问题,又有谁会补偿?再看到“城管打人”的新闻,笔者的心情如此沉重。曝光几年之久的暴力执法问题仍然存在,如此明目张胆的当街打人、暴力执法,依法治国被他们放在何地,依法执政又被置为何物。纵然挨打的是姐妹花,被飞踹锁喉的是路边不起眼的小摊贩,她们本身存在过错,但挨打一事却刺痛了法治中国的神经。

谁给了城管暴力执法的资本?城管出事,据事后的官方发言,无一不是“临时工”所为,一般都是开除了事。临时工本身工资较低,工作稳定性差,地位也比正式员工要稍逊一筹,为了能够留下也要更加努力工作,临时工从工作中获得的归属感、满足感可能远不及付出,时间一长易造成工作带有情绪,这就造成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并不珍惜。部分城管人员本身的文化水平、素质并不高,并且未经培训就上岗,种种原因加起来造成他们在执法过程中耀武扬威,对小摊贩视如草芥,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对人类的尊重,遑论让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了。

城管部门“临时工”替罪羊何时休?每次出事,都开除“临时工”,临时工群体似乎已成为万年不变的“替罪羊”、“黑锅王”。事情确实是临时工所为,开除无可厚非,然而城管部门自身除了开除、整顿之外,是否缺乏行之有效、有震慑作用的惩处手段。在惩处方面,开除一个临时工、检讨、整顿对于城管部门自身相当于没有处罚,正因如此,开除一个打人城管,仍有城管对殴打小摊贩趋之若鹜。唯有问责城管部门负责人,做到权责平等,负责人重视临时工工作,提高准入门槛、改善其工资待遇、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从源头上根治城管违法执政乱象。

姐妹花医药费谁来赔偿?据网友的爆料,城管将姐妹花“飞起一脚”、“拖到路边草丛殴打”、“锁喉达数分钟之久”,可以想见姐妹花的伤势可能不轻,即便未造成轻伤,误工、看病是免不了的,究竟谁来为姐妹花的医药费和误工费做出赔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既是对“城管飞踹锁喉姐妹花”一事的愤怒,也是对城管暴力执法问题至今无解的无奈,更是对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不和谐现象的质问。法治中国的路还很长,路上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迅速改正,不能让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刺痛国人神经,动摇政府和人民依法治国的决心。

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不必过分解读

众所周知,近年来的城管执法出现很多问题,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循环往复,屡禁不止。此次,姐妹遭城管飞踹锁喉,再一次引发舆论愤慨,将屡受诟病的城管队伍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出现这种状况,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城市管理任务过于沉重、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城市小贩不遵守规章制度、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等。

而当下,社会和民众最关心还是城管滥用权力殴打小贩的暴力行为,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出发,人们往往认为处于强势群体的城管部门和小贩的关系再怎么恶劣也不至于用这种野蛮粗暴的打人方式解决问题。难怪会有网友呼吁,即便小贩违章摆摊,城管打女人就是不对。可是人们有没有反问过,如果不是遭受到了无法忍受的侮辱,会大打出手吗?一旦出了事儿就是城管的错,试问这公平吗?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城市里没有城管,商贩们在大街小巷里随意摆摊,我们如今整洁的街道会是什么样子?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城管打人固然不对,说明这些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但不能就此说明这对姐妹商贩一点责任没有,也不能就此否认整个城管队伍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对城管打人事件不要一概而论,而要理性看待,对城管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城管也好,小贩也罢,讨论他们之间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才能让小贩遵守市场规则,不影响道路畅通,如何才能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做到文明执法。这才是当前值得深思和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首先,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城管人员招聘和管理的重视,自上而下的进行整顿,对滥用权力越位执法、非法执法、违规执法的城管进行约束和处理,并追究打人城管及相应领导的责任。其次,作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规划设置专门的类似集市的区域,供商贩们集中摆摊经营。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让小商小贩们形成文明摆摊、依法摆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启示与思考】

近来各地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屡有发生,如哈尔滨城管与瓜农发生的暴力执法事件、延安城管踩跺车店老板事件、赣州城管酒后闹事事件、云南昭通城管围殴盲人事件等等。无一不透露出城管与商户、摊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管执法的主要对象是小商贩,主要由下岗职工、进城农民等构成。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而一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与法律意识不够强,所以暴力执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暴力抗法。

其实,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城管打人显然是不对的,说明这些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但是不能否认大多数城管还是很友好的,遇到商贩占道影响交通时,他们会及时的提醒,也有容人之心。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怎样才能让小贩遵守市场规则,不影响道路畅通,怎样才能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做到文明执法。这才是当前值得深思和解决的两个问题。

在当前多地倡导柔性执法的今天,城管与商贩之间的暴力事件为何仍然无法避免,而且愈演愈烈,一方面,城管应该文明执法。文明执法不应简单的看成是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的统一。柔性执法即为简单的说服教育,它有同情与情感上的漏洞,是不具有威慑力的;而严格执法是粗暴处罚、不留情面的坚决办事风格。文明执法应该是依法行政,即按照法律程序和执法要求进行规范的、严格的、公正的执法。另一方面要角色互换、化解隔阂。站在城管的角度,城管执法难也确是实际,也正是因为城管执法难,才出现暴力执法现象。为了让摊贩们知道城管的执法难度,让流动小贩当回“临时城管”,体验执法难。同时也让城管当回“小贩”,体验小贩们的生活,感受那种在底层、夹缝中求生的艰辛。这样的角色互换更能使双方互相理解、避免不必要的暴力事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3/811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