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贪腐调查深入 巴西政治危机加重
2015年04月24日 08:46
4月15日,巴西警方逮捕了涉嫌巴西石油公司(简称巴油)腐败案的执政党巴西劳工党司库若昂·瓦卡里。签署逮捕令的法官塞尔吉奥·莫罗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瓦卡里与巴油腐败案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至此,有关巴油腐败案的调查正式指向执政党。
(图片说明:巴西石油公司在里约热内卢总部大楼的资料照片。)
实际上,自罗塞夫总统去年实现连任以来,巴西就因巴油腐败案陷入一场政治危机。此次执政党司库被捕,使正遭遇政治危机的罗塞夫政府面临更大压力,也令巴西当前的政治危机进入到一个更加复杂、混乱的新阶段。
早在一年多前,当地媒体就披露,在最大国企巴油高管层内存在一个贪腐集团,他们利用与承包商谈判合同的机会,虚开工程报价并从中大肆收取贿赂,或将贿款作为给执政党的政治献金,全部涉案金额高达40亿美元。
该腐败案曝光后,在巴西引发巨大反响,不仅影响了罗塞夫总统连任的得票数,也成为巴西最近两次全国大规模示威游行的主要抗议内容。一位参与4月12日游行的退休老人埃洛尼丝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游行的目的是反对腐败,反对纵容腐败的政府。我们国家需要教育、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巴西需要全面彻底的改革。”
(图片说明:4月12日,在巴西圣保罗,人们参加反腐游行。当日,巴西全国24个州和首都巴西利亚联邦区的民众举行大规模反腐游行,要求政府进行全面彻底改革。)
对此,反对党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内韦斯表示,社会民主党声援上街游行的巴西人,他们表达了对体制腐败的不满,腐败令经济危机加剧,让国家蒙羞。
对于这个“巴西历史上最大的贪腐案”,巴西政府的反应却是态度暧昧与行动拖沓。最初,政府攻击它是反对派的“抹黑”行为,意在影响大选;后随着案情逐步明了,又表示愿在法律范畴内支持调查,将“涉案党员开除出党”;在全国反政府大游行爆发之后,却仅表示“腐败分子将会受到严惩”,让人感觉态度敷衍。
分析巴西政府的这种态度,有其历史与现实原因。由于国家政权一直被少数人控制,巴西历史上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贪腐,精英阶层既治理国家,又可在“封闭系统”内为所欲为。同时,政府由多个政党结盟组成,执政党不愿因反腐而破坏内部“团结”。因此针对巴油腐败案的曝出,政府还在遵循政坛以往的“潜规则”,希望以涉案者的辞职了事。
然而,时代已经发生变化。随着巴西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批人群摆脱贫困,成为中产阶级。这些人不满精英对政权的垄断,希望在政治上发出声音、显示力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又为他们提供了联络与组织的手段。这次社会对腐败案的反响,正是以他们作为主力。
(图片说明:3月15日,在巴西圣保罗,抗议者参加反政府游行示威。当日,巴西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要求总统罗塞夫“下台”。)
另外,以全社会强大支持为后盾,司法机关也一改以往不作为的态度,迅速对案件展开了名为“洗车行动”的调查。至今,联邦警察已逮捕数十名高管和承包商。依据涉案者的交待,联邦检察院也已开始对一批政客提出起诉,并定期对外公布案情进展。本月22日,巴西联邦法院对巴油腐败案的首批8名涉案人员进行了判决。
巴西实施的是三权分立制度,对于司法机关的积极介入,政府既不能干预也无法控制。对于逮捕执政党司库瓦卡里,司法机关给出的解释是:他与贿款的流向“密切相关”,他也可能是巴油贪腐集团的“主要操盘手”。据报道,有涉案承包商交待,瓦卡里参与了许多合同的谈判,并带走了多数的贿款。同时有证人指证,瓦卡里是劳工党收受巴油贿赂的“核心人物”。由此作出推断,他可能是在为执政党搜罗经费,而此前已有案件显示,执政党曾非法从国企获取政治资金。
(图片说明:3月1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示威者举着“腐败政府下台”(左一)、“要求教育、健康、安全”(左二)、“受够了谎言、腐败、免责”(右一)等标语参加游行。)
此间媒体评论指出,瓦卡里被逮捕标志着巴油腐败案的调查方向,已经由一般的企业高管的集团经济犯罪,变为执政党以腐败方式非法获取政治资金。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犯罪,如果情况属实,它不仅违反了《政党法》有关资金的获取方式,也触及到刑法中腐败、洗钱等多种罪名。此外,它还将使巴西当前的政治危机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4/8111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