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历史贡献 抗战老兵回忆录
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追忆峥嵘岁月
2015年04月29日 09:22
在洪泽湖畔,李明富静静地待了许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建议,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应向参加抗日战争的全体官兵颁发纪念章,他还建议民政部修订抗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并督促各级政府落实好条例的内容,让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卫国战争老英雄、老战士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爱抗战老兵不同于其他公益事业,在世的老兵们平均年龄已95岁,这项事业需要我们与时间赛跑。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在物质上优待老兵,还要在精神上给予老兵认可和尊重,并记录、保存老兵提供的抗战史料,它是我们民族珍贵的精神食粮,而老兵,是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人。”临汾志愿者联合会发起人之一贾凌义这样说。今年春节期间,在他的帮助下,翼城县94岁的抗战老兵李明富圆了多年的夙愿——到曾经战斗过的洪泽湖畔再走一走,看一看。
李明富是关爱抗战老兵山西志愿队寻访到的第93位抗战老兵。
洪泽湖畔的七年战斗
3月3日,本报记者在贾凌义的带领下,来到翼城县李明富老人的家。“您回来后休息得怎么样?累吗?”一进门,贾凌义便凑到老人耳边亲切地询问,“不累,高兴!”李明富微笑着大声回答。三天前,李明富刚刚结束了四天的旅程,李明富的儿子李振山说,虽然经历了多天的舟车劳顿,但父亲回来后,精神一直很好,还经常捧着iPad翻看几天前故地重游时拍的照片。“这么多年了,父亲常常跟我们兄妹几个讲起他过去的经历,这次终于圆了父亲的一个心愿。”李振山说。
李明富于1922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淇县黄洞乡,16岁时,他与同村的一个朋友步行六天从河南来到山西,加入了当时的八路军689团,成为机关枪连的一名战士。随后,他跟随部队辗转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进行抗日斗争。1939年,李明富随部队驻扎在洪泽湖沿岸的江苏省泗洪县,1941年,他所在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后来他在当地的行政公署任警卫员、通讯排排长等职。
1944年,他与其他精干优秀的战士组成30人的便衣队,参加了多次抗日战斗。从1939年到1945年,七年的时间里,李明富一直辗转于洪泽湖沿岸的各个村庄,也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1945年,日寇投降后,八年没回家乡的李明富向部队请假得到批准,他回到河南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后来由于国内局势动乱,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没能再回去。1949年他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李明富退役,在老家种田务农、结婚生子,同时,也把那段颠沛流离、热血沸腾的战斗岁月埋在了记忆深处。
携妻儿逃荒扎根山西
“父亲一辈子过得很苦。”李振山告诉记者,1958年,全国多地陷入饥荒,河南更为严重,那时候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出生,饥荒严重的时候,父亲只能去野外挖野菜、刨树根。后来为了全家人的生存,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踏上讨饭逃荒的路,父亲将6岁和4岁的大姐和二姐放到扁担两头的篓筐里担着,母亲则带着11岁和9岁的大哥、二哥在后面跟随,一路从河南走到了山西,最后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的马家沟自然村驻扎下来,在一座山坡的半山腰,李明富开挖了一座窑洞,在山上种田,从此,一家人在这里居住了二十余年。
其间,在乡邻的建议下,李家人曾给北京相关单位写信,希望确认李明富的身份,不久后,李家人收到回信,相关领导邀请李明富来北京进行身份核实,但因缺路费,李明富没能成行。时光荏苒,昔日的抗日战士渐渐被遗忘在时代的浪潮中,而随着生活好转,李家人也从山上搬到了翼城县城,儿女也陆续成家立业,对于李明富来说,没有比国家安定更好的时代了,但午夜梦回,他常常回忆起自己当年奋战的岁月和魂牵梦萦的洪泽湖。
志愿者寻到老兵送上勋章
贾凌义是临汾志愿者联合会发起人之一,从2002年开始,他便开始从事寻找、关爱抗战老兵等公益事业。多年来,他前往各地农村,寻找昔日抗战过的老兵,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老兵,提高老兵待遇。2014年年底,贾凌义与李振山偶然相识,聊天中得知李振山的父亲李明富即是一名抗战老兵后,第二天,贾凌义便驱车前往翼城县拜访李明富,并核实情况。
“您以前在哪个部队啊?”“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提起自己当年所属的部队,李明富回答得铿锵有力,毫不含糊,聊天中,他还准确说出了几个当年上级领导的名字。回到家后,贾凌义根据老人所说的内容查阅了相关资料,老人所提供的信息全部与史料吻合。几天后,贾凌义再次来到李明富老人家中,为他送上了志愿者专为老兵制作的刻有“人民英雄”的勋章,李明富庄严地将它佩戴在自己胸前。“谢谢你们,父亲一辈子不图名利,作为一名曾经的革命战士,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他满足了!”李振山紧握贾凌义的手,有些动情地说。
70年后再回昔日战场
李振山说,每年除夕,全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父亲总会喝点小酒,向他们回忆自己当兵的经历,“洪泽湖”“泗洪县”“半城”这些地名,父亲提起的次数最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贾凌义向李振山提议,不如趁着老人身体还不错,带他再去趟洪泽湖,让老人再回到昔日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李振山当即表示赞成,他表示自己也早有此意,但由于担心长途跋涉会让老人身体吃不消,所以一直没有实行。
没想到,两人去询问老人的意见时,“我身体没问题,好着呢!”李明富拍拍胸脯,大声答道。今年农历正月初六,春节刚过,李明富在家人和贾凌义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江苏省。第二天下午,他们到达江苏省泗洪县。“变了,都变了!”看着车窗外的高楼,老人感慨地说。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家人带领着老人去了泗洪县半城镇、孙园镇、张塘村等昔日驻扎过的村庄。在村里,还居住着一些当年就在这里的老人,听说昔日的新四军战士回来了,他们热情地将李明富邀请到自己家中,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地交谈,共同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泗洪县的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李明富,并带他参观展馆,在众多将士的照片中,李明富能一眼认出当年自己的领导。“认识,都认识。”李明富望着照片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喃喃地说。
在一口由当时彭雪枫将军下令开挖的“爱民井”旁边,李明富忽然想起来:“井附近还有个庙呢!”乡亲们告诉老人,庙已经拆了。李明富回忆,当年刚刚来到泗洪县时,战士们没有地方住,大家在庙里住了半年多;在泗洪县半城镇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的遗体,李明富来到这里,在将军的墓碑前,他默默地坐了许久,临走前,他向自己昔日师长的墓碑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最后一天,家人带老人来到洪泽湖畔,望着平静的湖水,李明富一个人静静地待了半个多小时,他回忆起70年前那个血气方刚、志气满怀的年轻战士,到如今已白发苍苍,身体不再挺拔,他回忆起当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现在他们就长眠于脚下。“最懂他的人都已经走了,他们一起经历过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了解、铭记。”贾凌义说。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29/811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