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高校忘开必修课背后暴露的“真问题”

2015年04月30日 10:48

 

【事件介绍】

高校忘开必修课 校方解释: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

临近毕业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111604班60多名大四学生却面临无法毕业的窘境,经过调查,校方回应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所致,竟然忘记给该班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 (没修就没有相应学分) 。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毕业,校方贴出公告,表示将在4月16日——4月18日两天时间为实习结束已经返校的学生,进行 18学时的课堂理论教训;4月20日——4月24日和4月27日——4月30日,进行36学时课内实验教学;尚未返校的学生,将于5月初安排教学,并统一组织课程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同学将在进一步辅导的基础上,于6月初安排毕业前补考,考试合格的同学将获得课程学分,不影响正常毕业。

校方公告中还强调,为避免存在的类似问题,教务处在专门召开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会议,通报情况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安排全校给院系对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再次严格审查,并将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追责与处理;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引以为戒,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作为一所开放型大学,欢迎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监督我们的工作。

而在向媒体解释为何会出现漏开必修课这样的大乌龙,校方则解释称“学校扩张太快,难免有纰漏”。

根据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显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并时间为2010年3月22日,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文北校区、文南校区和龙子湖新校区3个校区。截至2014年,学校共设61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 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25个省级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0余人。

 

忘开必修课,不应拿扩招当借口

教书育人的学校竟然能忘记开课,如此笑话,简直就是亘古未有之事,引起了人们对其广泛关注,舆论也一片哗然。虽然在解决问题方面,学校做法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其把出现忘记开课问题归咎于学校扩招速度太快未免有些牵强。相反学校应该反省,出现问题应多找自身存在的原因,而不是把外在因素当作借口。

正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学校扩招利弊也是必然存在的。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扩招速度过快,会导致学校办学硬件、局部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但这也并不是学校忘记开课的根本原因所在。究其原因,这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混乱。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对相关事宜缺少必要的事后复查监管制度,才会导致系统管理人员工作失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无法跟上扩招的速度,难免出现管理能力滞后,导致一系列教育管理问题。面对国家对学校扩招实施的各项政策,作为高校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扩招措施,才能利用好各项政策促进自身发展。

同时,学校出现忘记开课的情况属于严重的教学事故。学校忘了开课,这和上战场不拿枪一样可笑,更是在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校方不仅要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还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与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忘开必修课是“纰漏”还是披露?

“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这句话听上去没有多大的纰漏。首先是社会对大学扩招看法,已经让大学生的身价一落千丈了;其次,凡事难免有纰漏。这种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可能因大学扩招后,来自清点学费的压力,显得精力不济。然而,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怎么会发生在必修课上?所谓“必修课”,是指大学或中专学校学生学习某个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那么,即使把教学当成买卖来做,就算短斤缺两,也不至于索性少了一种指定的商品。

对此,只能作一种假设,那就是这种“买卖”只是一种形式,以示某些需要标榜身价的人,已经去过某家奢侈品商店了,已经花过这笔钱了,至于买了些什么无所谓。而这家看上去还算高档的店铺,也只是以自己的资质来证明顾客的身价的。广告牌上可能打出了“量身定制”,实际上连装饰必备的胭脂口红都没有。

如此说,究竟是在指责“商家”的无良,还是寒碜“顾客”的缺心眼?坦白说,都有。您想,在大学课程中,少了一门必修课,竟然校方和学生浑然不知,那么,学校收钱教什么?学生出钱学什么?别说是上大学,就是在昏暗的路灯下吃碗麻辣烫,小贩忘了放辣椒您知道么?倒是校方的解释有点顾客盈门的味道: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换句话说就是,生意太好了,顾客太多了,难免有纰漏。不过,这纰漏大到一桌价格不菲的酒席,连主菜也忘了上,其他菜肆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忘了开必修课不是“纰漏”而是披露。从这件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中,至少披露出在大学扩招的背后,存在着“粗制滥造”的急功近利。虽然在应试教育下,对当前大学生的水平难以估量,但在整个教学期间,少开了一门必修课,要等到例行毕业资格审查时才被发现,这种类似于镀金的“深造”,假到连形式都省了。现在,把责任归结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失误所致”。实际上,这种托词简直比“临时工”还可笑。这笔“糊涂账”虽然出自教学管理人员之手,但要在整个教学期间,校方和学生相安无事,如果没有整场“假戏”作为脚本,少一个“角色”怎么也能演完的?

可见,某些大学扩招,已经到了批量“制造”大学生的程度。应试教学已经让人们质疑大学生的真才实学,但缺了一门必修课的大四学生,不知怎么过了考试这一关的?因为,例行毕业资格审查,应该是在考试之后的。这是不是把“应试”这一关,也因扩招而降低了门槛?那么,在报送例行毕业资格审查时,是不是也出现了“纰漏”,没有注明“扩招生”?如果这一关也因扩招而网开一面,这世界上不就又多了60多名大学生?这哪是不小心的“纰漏”,而是赤裸裸的披露啊!

这足以让人们看到,某些所谓的扩招,无非是在卖一块不知是不是有用的“敲门砖”,而那些缺了一门必修课都毫无知觉的学生,何尝不是为了买这块聊胜于无的“敲门砖”?

 

“扩招太快而忘开必修课”是不打自招

学校竟然把必修给忘开了,真是闻所未闻。校方对此解释说,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扩招不是绝对的坏事,但扩招应该根据学校实际,绝对不能影响办学质量。学校不讲究办学质量而盲目地扩招,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招的学生越多,收的钱当然也就越多,但由于师资有限,开的课程杂乱,有的事情就忙不过来了。连必修课都忘记开了,说明学校根本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按理说,课程的开设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仅关系到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更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课程开设不是某一个人简单决定的,涉及到学校管理层以及很多部门和老师。学校忘记开专业课,这不是某一人员工作失误的问题,而是学校管理层和所涉老师责任心的集体缺失。

扩招后学生多事情多,但不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几年,一些大学以扩招为名,把大学朝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搞得学校如企业,老师像商人,天天算计着如何赚钱。这所大学忘记了开必修课,而且用“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来辩解不仅荒唐,还很无赖,更是不打自招。忘开必修课的背后,不仅反映出这所学校管理混乱,而且还反映出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任,对教育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因此,不能只对此事的直接责任人追责,还应追究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忘开“必修课”是“奇葩纰漏”

都知道纰漏在所难免,再细心的人总有出差错的时候。像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时提醒自己别忘记某事,但那件事还是被忘记,因此对于生活中有些纰漏,应该持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接纳。那么对于学校忘开必修课,校方回复“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学生是否也应该接受呢?

学校职责是教书育人,然而毕业时才发现忘给学生开课,这是纰漏还是教务人员不做为,如果仅是纰漏,为什么教学课程表审核过程中都没发现?教学课程的编排,应需几层主管审批,为什么纰漏同时发生在几个人身上?因此这样的事实,不管是学生、家长听了都难以接受。校方给出的解释“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真是“奇葩纰漏”。

据公告图片显示,忘开课程为《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在大学的课程设计中,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属于必修课,是学校必须给学生讲授的课目。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竟然将其遗漏,真不知学校的教务工作是怎么安排的。诚然,学校为了市场需求而加快扩招,但做为学校更应当以教学为主业,以专业强项吸引市场,为了扩招疏松管理实在不应该。

学生马上毕业了,且不说这门课对学生知识积累多么重要,如今他们面临找工作、答辩等毕业大堆的事,这都够折腾了。可能有些己经去实习,如今却不得不回来,这不是瞎折腾?再者说,他们即使接受考试,可只通过三天的理论和八天的操作课,这样效果如何?他们能过关吗?此点也许校方不担心,学校既然如此决定,他们必然相信学生是能过的,往常的考试可能他们也是这么“突击”的。如此难道不是变相认可“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吗?

一次“奇葩纰漏”造成忘开“必修课”,一次忘开“必修课”影响了60多名学生。“奇葩纰漏”不能仅是学生补课,还应该给教务人员“补课”,也长长他们的记性。

 

必修课忘开了,学校真会开玩笑

真是千古奇闻,学校能把必修课都忘开了,怎么没有把学费忘了收?这种失误就好像做官把印丢了一样不可饶恕,学校必须有人为此负责。最为奇葩的是校方解释,学校扩招太快,难免有纰漏,好像忘开必修课耽误学生毕业,只是小事一桩一样,太不以为意了!在学校眼里,这都不能算上大事,那什么才是让他们揪心的呢?

虽然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大一的计算机必修课很简单,花个两天时间圈个知识重点,考过去不是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就此免除了校方的过失。这次万幸是计算机,学生们不陌生,平常能够经常接触到,不上课自学也能学会很多基础的应用,那万一换成其他必修课呢?学生日常很少能够接触到的知识呢,不是直接影响毕业了么?再则,一分钱一分货,这是等价交易,学生交的是一学期的钱,学习一学期的课程,现在学校用两天的时间教完考过计算机,这不是偷工减料违反合约么?按照公平原则契约精神,学校应该退还学生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必修课的学费,另外对于造成学生外地实习往返的车费也应予报销,并可参照消费法,对学生的损失双倍赔偿。

信誉,是无上的荣耀,学校出现这种丑闻,不只是影响学校的形象,还会对公众传递学校不可靠学生质量难保证的主观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前程,学校必须为此承担责任。直接负责人降职处理,校长要公开道歉,尽量将对学生的伤害化得最小,而不是不当一回事,只是忘了开一门课嘛,我补两天就是了,这样的态度和想法是极端的不负责任!出现连必修课都能少开的这种事故,可见学校关注的重点方向和精力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四年要毕业时才发现少开了一门必修课,感到的不是惭愧心慌,还用扩招难免纰漏当失职借口,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失望。

我们的大学难出大师,其罪魁之一就是功利腐蚀了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仰,好多学校都办得和企业一般,只会计算赚了多少钱,砌了几幢教学楼,又多招了多少学生,却极少有学校钻研学术,了解学生需求和学生做朋友,更多的到是像老板和雇工一样!学校功利老师不负责任,造成学生含金量大幅下降,学历都异化成了装饰品,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还能玩出少开必修课的事件,这所学校也真是会开玩笑。

【启示与思考】

学校扩招就可以罔顾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吗?虽说学校采取了开课补救措施,但是要学生2天时间修完一学期的计算机课程,学生如何消化吸收?教学效果如何保证?何况,大四学生正在忙于实习、找工作,他们哪里有时间赶回学校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追问。对此,校方不仅要向相关院系与教务部门追责,而且学校管理层要深刻反省,主动担责,强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避免类似荒诞闹剧重演。

更重要的是,学校如何荒唐到忘了开设必修课的地步?“学校扩招太快”的解释固然荒诞,但也是一句大实话。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哪所大学又不扩招呢?其他学校或许也存在课程开设滞后甚至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样忘开课程的情况,不过没有被媒体曝光而已。

学样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毕业时才发现忘给学生开课,这是纰漏还是教务人员不作为,如果仅是纰漏,为什么教学课程表审核过程中没发现?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与处理不是终点,真正应该“补课”的是学校的教务人员,真正应该尴尬脸红的是学校管理者。

当下,在浮躁风气熏染之下,大学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而教育不以人为本,当然也就不会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甚至参与房地产开发,建造五星级酒店;但是,教育质量却不断下降,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值得反思。正视大学忘开必修课的荒诞现实,教育部与高校应适应社会需要,改良教育生态,高等教育才能由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430/8121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