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免费厕纸 文明试纸
2015年05月05日 09:13
【事件介绍】
上海2600余座环卫公厕将逐步免费供应手纸
4月23日,媒体报道了静安一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试运行半年下来,测算出平均每个如厕者用纸1.6米,引发社会热议。29日,记者再度探访部分公厕发现,机场、星级宾馆以及个别商场厕所也免费提供手纸,但都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
市容环卫相关部门表示,2600多座环卫公厕逐步免费提供手纸肯定要推广,但目前暂无时间节点,“资金保障、如厕者的文明用厕水平、管理水平是三大主要考量因素”。
松江环卫厕所:有定点保洁员才免费
静安区试行免费提供手纸的延安中路840号公厕,免费卷筒纸如今被放在公共区域,并上了锁,如厕者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保洁员也能进行监督管理。
与延安中路840号公厕相类似,虹口区87座环卫公厕,松江区101座环卫公厕目前都在试点免费提供手纸,且都放置于公厕保洁员的服务台,其中虹口区环卫公厕提供的是一张一张的平板纸。
据松江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吴新军介绍,松江101个公厕都是有专人定点保洁的,“一个保洁员巡回保洁几个厕所的就没有免费手纸提供,原因就是没有保洁员看管,会出现手纸过度取用、甚至全部被拿走的情况”。
“刚开始实行免费提供手纸时,也是将手纸放在公共区域的一个盒子里,结果过度取用现象比较多,甚至整盒手纸都被拿走,这种情况在九亭镇等外来人口较多的区域尤其明显。后来,我们就把手纸改放在了保洁员服务台,过度取用现象明显减少,因为大部分人不好意思多拿。”吴新军说。
公园厕所:不提供免费手纸但可索取
除了环卫公厕,公园有免费手纸吗?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共青森林公园的厕所掩映在绿色之中。鲁迅公园改造重新开放不久,厕所也是白墙黛瓦的漂亮建筑。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厕所都不提供免费手纸。
好在部分公厕管理方明确表示,如果游客急需,可以向保洁员索取。闸北公园是个免费公园,游客较多,尤其是早锻炼时间,上厕所的老年人不少,厕所没有免费手纸,晨练的人们也都养成了自带手纸的习惯。但闸北区公园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游客急需,可以向厕所管理员索取手纸。
同样,记者从轨交运营方了解到,目前上海轨交站的公厕普遍不提供免费手纸,但一些站点设有自动纸巾贩卖机。
商场厕所:有商场手纸盒空空如也
公园很少有手纸踪影,商场呢?记者昨天调查了人民广场商圈的部分商场,发现免费提供手纸的商场很少,而相关部门也没有硬性规定商场必须提供免费手纸。
来福士广场的厕所免费提供手纸,每一个厕间内都有安装在墙上的卷筒纸,如厕者可以很方便地取用。不过,顾客顾小姐记得,以前来福士并不免费提供手纸,而是在门口装有一台纸巾售货机,要投币购买。
新世界百货在厕所公共区域安装了一个手纸盒,但里面空空如也,连卷筒纸的纸芯都没有。在女厕所外,鲁女士正向女儿索要纸巾,“能有免费提供的最好,方便啊,商场为我们顾客着想。没有也无所谓,女人出门都随身带着。”
一家老牌商场同样不提供免费手纸,其管理方向记者透露,10多年前开业到现在他们都不提供免费手纸,后来纸巾售货机诞生就在商场安装了。“不过,今年有点新变化。我们正在某一层楼的厕所试点免费提供手纸,顾客自行撕取,到今年底,商场会研究一整年搜集到的数据,根据经营需要和顾客的需求作出调整。当然,这一年到底在手纸上花了多少钱是至关重要的考量标准。”
不过,相关负责人透露,从搜集的反馈发现,顾客并不是一边倒地选择免费取用,“有顾客嫌脏,因为要自己撕着用,怕交叉感染,宁愿用门口的一块钱纸巾售货机的,当然也有用自己带的餐巾纸的。”
管理部门:目前正搜集各方意见建议
在接受采访时,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张峰表示,媒体报道刊发后引起的社会热议他们也了解到了,这几天正在搜集网络等各种渠道的意见、建议,下阶段准备召开免费提供手纸的区环卫管理部门会议,听取他们在实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为在2600多座环卫公厕全面推行免费提供手纸做准备。
张峰表示,要逐步在2600多座环卫公厕逐步推广免费提供手纸,主要取决于各区县的基金保障、公厕管理力量和水平以及如厕者的文明程度。
目前环卫公厕的保洁费用由政府买单,“上海的公厕在达到了整洁这个基本水平后,开始要提升服务水平,免费提供手纸就是服务之一,但何时全部实现,目前还没有时间节点,要看各方面条件是否成熟。”张峰说。
可以免费但不能浪费
公共厕所中提供免费手纸,方便内急的人使用,这在很多国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在国内一些地区,之前也曾试点过公厕手纸免费提供,并在公众中赢得了赞许。可惜,类似的善政仅仅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得不中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手纸被如厕者滥用。据记者在静安区试点公厕了解,如厕者不仅经常在解决内急时过度使用手纸,一抽就是一两米,还大量用其清洁皮鞋与衣服上的污渍,更有人索性将整卷手纸全部拿走,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按照该公厕的情况估算,若静安区39座环卫公厕全部免费提供手纸,一年的资金需求在70万元-80万元之间,这样的开销对公共财政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免费提供公厕手纸看似是小事,却是整个城市文明的体现。客观而言,现阶段部分市民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一些人多少也是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滥用公家的东西,在自己家里是断不会如此“大方”的。那么,既然问题来了,我们应如何面对?是否应像之前那些试点地方一样,干脆取消免费手纸提供呢?笔者认为,部分市民素质较低绝不应是停止善政的理由,解决公厕手纸的滥用问题也是相关部门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在此,静安区相关部门的态度值得提倡。他们发现问题后,没有简单地取消试点,而是尝试了多种办法,比如将手纸移到公共区域,便于大家互相监督,并且安装了锁具防止整卷被偷等等。
俗话说,人都有三急,公厕提供免费手纸对所有人都是好事,这一步既然迈出去了,就别因为少数人的问题而轻易放弃。
免费手纸不只是公德的试纸
不起眼的手纸让市民在公厕更加“方便”,彰显了公共服务的善意。按照试点厕所的情况测算,静安区39座环卫公厕,每天如厕人数总量在2.3万~2.4万之间,如果他们全部使用免费手纸,这方面一年的资金需求达七八十万元。政府投入几十万元,换来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度、亲和感,这其实是无价的。然而,每个如厕者每次平均使用的卷筒纸长度达1.6米,这确实浪费惊人,也是公共管理不可承受之重。
看到静安区的免费手纸被大肆浪费甚至被“蹭纸”,人们习惯把责任归咎于“国人素质不高”、“缺乏公德心”。有这样的反省自觉,如果还能躬身践行,当然难能可贵,但也不能动辄全把板子都打在“素质”身上。我们常说日本人公共素质高,其实他们也同样遭遇过“免费手纸难题”。东京车站的公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试行免费提供手纸,但很多人不顾公众利益,滥用手纸并且搞破坏。1973年,中东国家对美国施行石油禁运,制造手纸原料的石油不足,日本全国各地都出现偷盗公共厕所手纸的现象。因此,日本很多地方在这一年都取消了免费手纸。后来,东京地铁民营化以后,为了与其他交通工具竞争,搞好厕所成为一个最快捷的办法,免费手纸才再度出现,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比如在手纸箱里增加了一把裁刀,转过一个30cm左右会被截断,省去了有些人一下子拉出几十米长的情形发生。
其实,北京、淮安等国内城市都曾试点公共厕所免费提供手纸,然而当“公地悲剧”效应出现,试点往往很快被取消,公众的“方便”又被打了折扣。值得欣喜的是,静安区在试点过程中,发现存在浪费、破坏等问题后,不是意气用事地立马终止试点,而是在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上进行探索,比如将手纸从厕间移到了公共区域,并且安装了锁具防止整卷被偷等。其实,免费手纸不只是公德的一面镜子,也是公共服务诚意和水平的一张试纸,是改进抽纸机、增强节约用纸宣传,还是以此为借口走回不免费的老路,无疑检验着服务型政府的成色。
今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文章《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引发广泛关注,他在文中说:“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进口’不重‘出口’,只谈美味佳肴,将厕所看作污秽之地而羞于启齿,厕所议题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海静安区等地在免费手纸等“厕所议题”上做文章,是一个良好开端,期待更多城市能够跟进。
【启示与思考】
上海在部分公共厕所试行提供免费厕纸,应该说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体现,便利了不少如厕者,特别是那些出门忘记带纸却又急需厕纸的人们。本是好事一桩,但试行阶段也出现了厕纸被整卷盗走或用于擦鞋的现实,这其中不仅反映出一些人贪小便宜的本性,也暴露出提供免费厕纸,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既要免费,又要保障厕纸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政府推行为公厕提供免费厕纸,是一项涉及政府、实际管理者及如厕者三方的工作,任何一方的表现,都会对免费厕纸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即便是提供免费厕纸,但作为政府部门,也不是免责的,应该有基本的注意义务,让财政支出更有效,而不能迷失于“厕纸被盗”这些事实中,否则,财政资金打了水漂,如厕者也没得到实惠,反倒是让贪利者得了便宜。
对于实际管理的服务组织,探索公厕免费厕纸,应该多想些可靠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如厕者,或者进入公厕的人们,获取如厕适量的厕纸,是个人品德和公共场所文明素养的体现。那些盗走整卷厕纸的人,无疑是遭人鄙视的。文明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也许就在于是否贪图那么一卷厕纸上。一如外出旅游是否踩踏草坪,是否乱采花枝那样的平常。盗走了一卷纸,盗窃者得到了一卷纸,省下一卷纸钱,却无形中丢失了仅有的一卷纸般的文明素养,实在是不值得。
其实众多事实证明,只要有心,困难总比办法多。即便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也可以为文明的实现创造条件,比如公厕用水的感应系统,使原来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得到了根本解决;还有一些路段设立自动化栏杆,让“中国式过马路”不再严重。即便在国外,文明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也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方式的转变,更需要保持耐心下的环境营造。
免费手纸均用1.6米也是文明代价,这种代价需要用公共善意来承担,也需要用公共耐心来化解。只有当公共管理更加文明,更具有文明的素养,那么才会获得积极的回馈与呼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05/813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