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案例 | 总理敦促提网速,打造宽带福利
2015年05月05日 13:55
【事件介绍】
李克强总理敦促降网费:流量费太高了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4月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
参加会议的企业家代表、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在发言中说,中国经济走到今天,需要一批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应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把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讲授、在线培训,包括民众最关心的医疗保健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不过,现在我们的流量费很贵,1G就要70元,我觉得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丁磊说。李克强当即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
网费降低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息息相关。此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为贵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他分析道,当前中国互联网流量的“指数式”增长,对通信基础设施不断提出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李克强总理立刻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他说:“我之前就说过,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
侯为贵接话说:“您说得很对,我们和日本、韩国、欧美的带宽还差很多。”
“岂止是这几个国家啊!”李克强总理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
一个多月前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也曾就“网速”问题作出相似的表态。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说,自己到一些国家访问时发现,“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
总理当时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应当加大建设力度。”
在14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最后要求,“参会的有关部门要把这些专家和企业家的发言稿带回去,认真研究!”
“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 总理一席话说到百姓心坎上
4月15日,新浪网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为,每月的网费(包括宽带和手机流量费用)应该控制在50元以内。
市民陈先生认为:运营商的流量费确实太贵。他给记者列举了自己的清单:电信宽带包年999元,平均每月83.25元;500M移动的手机流量费,外加10元流量包;这样算下来,每月网费支出至少在100元以上。
湖北省消委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省消委组织共受理通信行业投诉4754件,同比上涨38.8%。各运营商存在套餐收费不清晰、扣费不规范等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网速比日韩、欧美慢很多。
韩国是世界上网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记者联系了在韩国光州读书的留学生小范。小范说,韩国主要有SK、KT、LG这几大运营商,基本使用的都是4G以上的网络。他使用的SK套餐,每月扣65000韩元(约370元人民币),包含12G流量、300分钟免费视频通话或国际通话、韩国国内无限通话、短信不限量。此外,还有不少套餐不限流量。
网速方面,小范用测网速软件实测显示,当地用4G手机下载速率最高为37.3M/S。而他在国内的朋友用4G手机测试发现,最高为5.7M/S,两者相差近6倍。
日本也是全球通信业发达的国家。在东京留学的小唐每月手机套餐费为6000日元(约312元),4G网络不限流量,上不封顶。“也就是说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网速最高可达10M/S。”小唐表示,可能6000日元在国内看有些贵,但与日本的人均收入相比算是非常便宜。
正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就读的李青告诉记者,学校选择的电信公司名叫“Lebara”, 用户之间可免费通话。如果在Lebara单独购买上网流量套餐,包月2GB的上网套餐收费49克朗(约43元),4GB收费79克朗(约70元),5GB则是99克朗(约88元)。
为何我国的网费、网速与日本、韩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独立电信分析师项立刚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韩国、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相对集中在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二是韩国、日本等较早提出并践行宽带发展战略。如韩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运营商参与的宽带战略,政府与运营商共建通信基础设施;三是我国4G牌照发放较晚,影响了运营商的投入计划;四是政府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
项立刚建议,政府应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投入资金与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才能真正推动国内网络“提速降费”。
“未来,随着通信行业技术进步,中国的流量资费将进一步降低。”项立刚表示。
在他看来,通信行业流量资费逐步降低是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通信行业技术提升,未来流量资费有望降到1G只要5-10元。他举例说,在1G时代,1G流量资费折算下来约为2万元;到了2G时代,1G流量售价到了1万元;进入3G时代,1G流量费用骤降至300-500元;目前的4G时代,1G流量的价格多在30-50元。“4G的价格能降多少?我相信4G的流量资费能降到每G只需要10元,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习惯去看视频,看高清图片。”
“互联网+”下,充分竞争才能让宽带“跑”起来
李克强总理日前敦促提网速、降流量费,引起大众关注。在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生活和“互联网+”重塑经济的当下,将信息网络传输能力、服务水平再提高一些,把资费价格再降低一些,才能适应全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网速和资费一直朝着大众期盼的方向前进。“宽带中国”战略每一年提出的目标都在稳扎稳打地实现,光纤、4G覆盖率越来越高,同样的资费水平意味着更多的带宽和流量。但这还不够,因为大众对带宽和流量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对身处经济转型升级“风口”的互联网大国来说,我国宽带服务提升速度还需加快,让大众满意,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肩。
网速慢、资费高的原因之一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提升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消除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宽带接入能力和移动互联网覆盖率已得到很大提高,部分城市和地区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但是平均指标会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拉下去。这些市场相对而言宽带应用较少,运营商投资成本大、回报少,动力不足。
要解决这种不平衡,需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更加关注宽带服务设施的平衡性,缩小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需要对运营商引入普遍服务的要求,强化其社会责任。还需要更充分的竞争,引入更多服务者,从而增加服务的普遍性、多样性和满意度。
引入竞争机制已经有效促进了资费降低。我国已先后向民资开放移动通信市场和宽带接入市场,这些更具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后,纷纷推出了消费者一直盼望的更低资费、更多组合的业务,并引起了鲶鱼效应,倒逼运营商下调资费、提升服务。但归根结底,“上游资源”的配置和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基础运营商手里,社区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又被开发商、物业的排他接入所独占,竞争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充分竞争才能给宽带服务提质增效带来更大空间。要靠改革,进一步提高电信市场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通信网络领域。要创建更加灵活的机制,创造公平、不歧视的市场环境,给民营企业更多共享权利,形成鼓励竞争和倒逼企业加快升级改造的普遍氛围。探索通过定向流量之类的手段,让宽带服务提供者与互联网企业等内容提供者密切合作,创造出更多降低甚至减免资费的商业模式,从而形成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4G牌照的发放将推动运营商加快4G布局和竞争,新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同等带宽将接纳更多用户,从而带来平均网络带宽成本的下降,给资费下降赢得更多空间。
值得强调的是,在充分调动市场竞争动力的同时,政府也要承担更多责任。通信网络已成为各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改进宽带设施建设,仅靠运营商的社会责任远远不够,也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引导和扶持,提供政策和资金补贴支持,从而调动各方共同投入,并加强行业监管,让中国宽带“跑起来”,更多惠及社会大众。
【启示与思考】
宽带慢,流量费高一直是民间的常识,这样的常识,如果不是总理说出来的,究竟又能有多少官方“相信”,几大运营商们更是如何能够承认如是的“诋毁”呢?
一方面是对宽带慢,流量贵的无视,另一方面,却又玩弄概念,忽悠公众。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发布了《2014年北京地区网速测评报告》,问题直指市场中所谓的“百兆宽带大多数为‘李鬼’”现象。网上也有分析人士宣称:“长城宽带、宽带通等二级运营商在宽带速度上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如今国内的百兆宽带基本都不可信……”
此次,李克强总理不仅指出,我国的流量费太高,也指出了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承认国际的排名——“80位以后”;加上李总理前段时间“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的言论,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各大运营商不知是作何想的?
总地说来,要解决各大运营商无视“流量费高网速慢”的常识,那么,势必从两点着手,一是,为其进行明确定位,如今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也就预示着,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服务的提升是根本目的,而网络服务那么是基础,换句话说,那就是民生工程,这就决定了互联网基础建设应该更多成为公益事业,而非暴利产业,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革,那么,经济和政府职能转型就受限。二是,那就是要打破相关产业的垄断,解决店大欺客的局面,由此吸引民间资本介入,对电信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也就应该成为政府调控的常规手段。
据统计,就全球平均而言,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就会推动经济增长1%。宽带速度每提高1倍,GDP将增长0.3%。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大家对未来应有良好的预期,相信中国经济会迈向“双中高”。但绝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牢固确立忧患意识。由此来说,牺牲掉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为经济长远的发展铺路,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也势必成为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思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05/8131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