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名校特招农村娃,需保住公平底线
2015年05月08日 11:06
【事件介绍】
四校列计划 单招农村娃
清华公布的“自强计划”,其实施范围由各省区市确定,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招收优秀农村学生。今年的“自强计划”,将全部实行个人自荐,但学生所在中学仍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殊事迹为其撰写推荐信。此外,清华还首次引入生源地政府部门进行资格审核,省校共同把关。初评、认定及录取结果全程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北大的“筑梦计划”主要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北大要求考生自行到“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系统”注册报名,并注明“筑梦计划”。招生专家委员会对考生进行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最终确定入选名额。
北师大面向农村考生招收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约50人,要求考生自行报名。
北航的农村专项,规定必须由考生所在中学推荐,中学填写推荐表后由校长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再上传到报名系统。北航的招生人数不低于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2%。
北大拿出大部分专业招农村考生
今年,清华“自强计划”为考生开放了7个专业类的26个专业,考生最多可以填报3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中至多可以填报5个专业。理工类专业初试测试科目为数学与逻辑、物理探究;文科类专业初试测试科目为数学与逻辑、阅读与表达。
北大“筑梦计划”招生专业包括25个院系的27个专业,涵盖了北京大学大部分专业。
北师大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考生限报3个。初审合格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多项能力测试和面试。
北航的招生简章中未提及具体的招生专业。
清华对体侧优秀者多降5分
清华将根据考生的成绩,确定降分录取优惠及认定专业类,优惠分值为30至60分。对于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将给予额外的5分降分。
获得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获得北师大免费师范生入选资格的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我校同科类调档线(梯度志愿录取省份)或模拟投档线(平行志愿录取省份)下文科40分或理科6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本科第一批同科类录取控制线,即予录取。
入选北航农村专项资格的考生,该校将在高考录取中给予北航当地录取线下降30分以内(不低于当地同科类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特招农村考生更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装满水的木桶的话,按照木桶理论的原理,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就是其中一块短板。如何让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让农村学校争取到应有的权利与地位,十分重要。否则,城乡教育差别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寒门出贵子”越来越少,农村教育的希望一片渺茫。清华大学此前公布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以及高考加减分优惠政策时,农村的“寒门子弟”处于劣势,城里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7成。
针对于此,清华、北大等名校制定农村学生特招计划,优秀农村考生将获得降分录取的待遇,清华大学最高可以降低65分录取。这对广大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也是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必要纠偏。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变农村教育面貌,让农村孩子获得更多的公平教育机会不能止于重点大学优先录取,而要切实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从加大教育投入到师范生免费制度,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特别是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既可以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又把优秀学生吸收到教师队伍里来,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还能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这对“求师若渴”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学校,无疑是好事。但是贫困地区学校很难留住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让人担忧。
不容否认,当下,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有了提高,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正在形成,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法律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或者高于公务员的水平”。但是教师待遇还存在城乡差别,地区差异。多数教师的待遇与地位并没有与公务员平起平坐。在一定范围内,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并不高。一道奇怪的风景是,城市与发达地区的学校、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超编超员,教师们还在削尖脑袋往里面钻,而贫困地区“求师若渴”,骨干教师不断流失,公办教师不愿意来。还在靠老教师甚至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教育的希望。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要改变贫困农村的落户教育面貌,除了大学给予招生政策倾斜以外,相关制度设计应考虑得更加周到。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把教育投入用到刀刃上,完善相关教育教学设施;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微薄,城市超编、农村缺编的不均衡教育发展现状亟待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业已出台,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在我看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校师资、生源流失,寒门难出贵子,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教育改革建言。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与绩效工资政策向贫困地区与薄弱学校倾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与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条件与教师待遇,给农村地区配备安全校车,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十分重要。否则,即使国家培养了“免费师范生”,给农村学校配齐了教师资源,也难保证他们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土壤里“生根发芽”。农村教育依然是一块短板。
名校特招农村考生,谨防善举“跑偏”
高校特招农村学生是招生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录取适合本校要求的学生。这对落实学校自主权、助推农村考生机会公平都是种利好。
不少人认为,高校特招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是在降低农村生的入学门槛,其实不然,高校在自主招生农村学生时,会采用和城市学生不一样的评价试卷、面试内容,另外会更关注对农村生的过程性评价,发现其潜能。这其实很合乎情理,也是对人才进行更科学的分类评价和选拔。试想,一名城市学生考90分,农村学生考80分,表面上看前者更优秀,可问题是——为何用一张试卷评价不同学习和生活环境成长的学生,并把其作为唯一标准?再就是,这两者获取一样成绩的普遍性精力成本和物质支持一样吗?如果一名农村学生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获得这样的成绩,他是不是比全身心用于学习取得同样成绩的学生更优秀?
在国外,大学就是用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来校正招生公平的。以美国名校招生为例,通常美国名校的自主招生评价指标有16项之多,其中就包括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获得加分评价。
以此观照,对农村学生的特招其实也是种补缺。而今北京四所高校已先行,其他有条件的高校也应尽快跟上,以此促进农村学校办学“重素质培养”的改革。
但要做好农村学生特招,还须注意两点:怎样确保招生评价的公平;怎样让实惠真正落到农村学生身上。近年来,在中央、地方高校针对农村学生惠泽性的招生计划中,都曾出现权势家庭把学生户籍迁到农村以侵占资源的情况。基于此,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必须对农村学生身份进行严格审核,应实行以农村学籍为主,户籍为辅的审查制度——毕竟,对农村生的教育补偿,首要考虑的是他们求学环境的差异。我的建议是,最好要求有农村连续6年的学籍,即初中3年,高中3年,避免“临时移民”也来分羹。
另外,还应做到特招农村学生的招生信息的全部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尤其今年不少学校实行学生自荐,这更需要这项惠及农村学生的举措连上“阳光招生”的接口。
【启示与思考】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高考高分生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高分考生的家长的职业集中在教师、公务员、白领、医生、生意人,这些家长都舍得为子女教育进行金钱和时间上的投入。另有媒体关注指出,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低。
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村教育环境尽管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已显著增大,这种差距也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跟中西部部分贫困地区之间。城市、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增加,聚集优秀师资的能力增强。而家长也有财力让孩子上诸多兴趣班和加强班,这样可以确保孩子在应试竞争和综合能力考查的竞争中获胜。
实际上,城乡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教育环境差距,不仅仅来源于彼此悬殊的教育投入,还跟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投入水平和实际运行管理息息相关。在一二线城市,学生更容易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巩固学习水平,还能开阔视野。但这一切在农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目前仍难以想象。
正因为教育学界、主管部门中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农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生源,已经面临明显的起点竞争劣势,才有了重点大学出台面向农村考生降分录取的政策。需要指出的是,这项政策至少让一部分农村生源中的优秀学生获得了国内最高水平高校培育发展的机会,有助于遏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继续下滑的态势。
对于城市学生来说,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考生降分录取的政策,实际名额相对较少,并不足以改变高考录取的总体态势,不会带来城市考生上名校更为困难的变化。
但以上所分析探讨的“利好”,仅仅是纸面上推导而得的。从清华、北大等4家名校此次的降分录取政策来看,政策设计仍相对粗糙。并无一家高校提及要将这项招生计划较好的纳入媒体、互联网监督之下。这些政策的操作空间大幅下放给了省市区地方,主导权则由中学把握。
与相对粗糙的降分录取政策设计相对应的是,该政策给出的政策优惠又相当诱人,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可以认为,如此之大的降分空间,审查和推荐主导权又下放了地方和中学,很难避免道德风险,即原本不符合条件的城市户籍考生通过其家庭的操作,改回农村,“虚构”家庭出身,占用降分录取名额。
理论上讲,当下已进入了互联网社会,造假操作不可能永久性、彻底性删除痕迹,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这对于造假者会形成一种威慑。而那些通过造假进入名校、占用了降分录取名额的学生,在校期间也很可能暴露身份。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清华、北大等名校此次给出的降分政策优惠太过诱人,在一些省区的降分额度甚至可以达到100分之多,很可能会有造假者在丰厚的造假收益面前错估暴露风险——造假被曝光具有滞后性,而这本身已经牺牲了原本可以获得降分录取名额的农村孩子的机会。
清华、北大等名校推行农村生源降分录取政策,显然还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综合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要求,清华、北大等4家北京名校要尽快完善这项政策,引入媒体和互联网监督。国家教育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提高造假代价,要明确造假行为的当事人、涉事学校、推荐教师(校长)责任和惩处条款,应作出规定明确以造假方式获得降分录取名额的当事学生要被处以终身禁止参与中国大陆教育类考试的处罚,为造假学生出具推荐信的教师(校长)则要清除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实行终身禁入。
最后仍需强调的是,推行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考生降分录取,乃至推行普通大学、职业院校的类似政策,仍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过大的教育差距,不能解决起点竞争不公平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确保起点竞争,仍应加大对农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投入责任由国家财政承担,投入标准要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看齐。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08/8136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