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安全必需打破“二元结构”

2015年05月12日 14:04

 

随着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农村房屋的质量安全开始暴露出较大隐患。尤其是在地震中,不仅土坯农房损毁严重,而且一些新盖不久的农房也大量损毁倒塌,新旧农房的质量都令人担忧。

农房质量堪忧教训惨痛

在一些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中,农房损毁十分严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告诉记者,云南鲁甸地震,造成2万多户房屋倒塌、4万余户严重损坏,其中绝大部分损毁房屋是农房,绝大部分遇难者是农村居民,虽然震级不算高,却造成如此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让人痛心疾首。汶川地震,所有倒塌的住房中农房占85%,所有遇难者中农村居民占70%;芦山地震中遇难的197人全部是由农房倒塌造成的。

在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中,为什么农房损毁数量最多?农村居民伤亡最大?何健说,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住房建设管理的“二元结构”。城市住房建设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有管理机构、监管机构,从房屋的选址、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制度比较健全,房屋的质量安全有保障。“但农村建房就不一样了,农民选好宅基地,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直接修起来。”何健说:“尽管有的农民选好钢筋、好水泥,但最后却修了一栋危房,因为缺少像城市建房那样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把控。”

31

(图片说明: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受灾人员坐在毁掉的房屋上。)

四川旭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相革说,很多农村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农民一辈子都在修房子,垮了又修,修了又垮,几乎没有规划。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财产损失,没法进行财产积累和传承。

“农房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缺失,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质量监管无任何强制性手段,普遍无规划选址、无地质勘察、无建筑设计、无施工图纸、无专业施工队伍、无过程监管和质量验收。”广元市规划建设与住房保障局质安站站长盛大奎说,这样建成的农村房屋质量安全根本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抗震。

破除城乡住房建设管理“二元结构”的时机已经成熟

赵相革告诉记者,农村一代人中至少修2次以上的房子,是相当正常的现象。但他在欧美国家考察发现,很多农村房屋传了几代人,都还在使用。那么,国外的农房是如何建设管理的呢?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城市和农村的房屋质量没有任何差别,即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管理。城市和农村住房建设从一开始就实行统一的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和建设程序。有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历史上也曾出现与我国一样的“二元结构”,结果一样,导致农房存在大量危房。

32

(图片说明:日本白川乡“合掌造”建筑村落景色。)

何健告诉记者,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城镇化率超过50%、人均GDP为5400美元时,颁布了《建筑基准法》等涵盖农房建设管理的30多部法律;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城镇化率超过50%、人均GDP为5800美元时,设立了 “新村运动协议会”,建立了农民主体、政府管理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各国农房建设管理的路径虽有不同,但最终要回归到城乡住房管理一体化的模式上,这是确保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赵相革说。

一些城乡住房建设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地震灾害给农村造成了巨大损失,血的教训警醒我们,改变现行农房建设管理模式,强化农房建设监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何健说:“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9%,人均GDP为6000多美元,已超过日本和韩国当初的水平。是该破除城乡住房建设管理‘二元结构’的时候了”。

 

破除“二元结构”需建立一体化体制

四川省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告诉记者,农村房屋建筑质量包括抗震设防等,目前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管理,更缺乏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及支持。农村建房的设计、施工都比较自由随意。康永恒说:“农民一般都不会具有这些专业知识。”

“修好的房子逐渐成为危房,即将修建的房子又会面临这种情况。”何健说,这实质上是对农民的漠视,不把农房安全当一回事。

何健呼吁,国家要尽早启动立法工作,从国家层面制定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对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监管机构、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农房建设基本程序,从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上提供法制保障。同时要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农房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住房建设管理局面;加大农房抗震设防资金投入,研究制定规范农村施工队伍和鼓励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的政策措施,为强化农房建设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可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地震多发地率先启动城乡住房一体化管理试点,积极探索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为国家立法决策提供依据。”何健说。

33

(图片说明:在甘肃省宕昌县南河乡路固村,几名村民走在原址建成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内。)

目前,四川省已经在积极开展探索性的工作。从制定地方法规、加大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进行突破。何健表示,这是一种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必须要完成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此外,有部分干部群众认为,要进入操作层面,需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如果提供免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图纸和监管,农民肯定会非常欢迎。”康永恒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2/813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