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学车14年未拿驾照”值得点赞

2015年05月14日 13:58

 

【事件介绍】

女子学车14年没拿驾照 驾校校长请客为其送别

“学车这种事,真的是不能强求啊,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开车。你决定不学了,我也放心了。”4月21日中午,武昌中北路某驾校的张校长,握着网友王女士的手,松了一口气。

王女士今年40岁,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2001年3月,她在这家驾校报了名,并很快通过科目一考试,但科目二怎么也过不了,一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练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方向感特别差,只要遇到突发情况就丢掉方向盘捂着眼睛,急得教练直叹气。很快,2年就这么过去了,“有效期”一过,学车只好重新交钱。从2001年到现在,王女士已经交了5次学费,每次都只是考过了科目一。“这14年来,我都是在这家驾校学车,教练换了好多批,校长也换了,惭愧的是,我这个‘最老’学员依然还在。”王女士说,不管她怎么努力,可倒桩就是练不好。

王女士的教练张师傅说,最开始他很有信心,从来没有他教不好的学员,可后来也郁闷地认了输,“连爹爹婆婆都教过关了,怎么她就是不开窍咧。”

王女士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奇葩女司机”的视频集锦,突然意识自己真的不适合开车。4月21日一早,她果断跟教练说,不想学了。校长一口就答应了,并马上退回学费,“如果你这样的技术考到了驾照,我会觉得对不起社会,你决定不学太好了,我请你吃饭。”

和校长教练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女士也感慨,“放弃是由于一时的挫败感,但如果再坚持,那可能是一辈子的罪恶感了。我也不想当马路杀手呀。”

“考姐”考砸的是驾照戳穿的却是谎言

学驾难吗?一点不难。打开网络,各种“包教包会”的信息扑面而来。

考驾照难吗?一点不难。有不少驾校发布广告宣称“包考包过”。如位于四川南充高坪区的某驾校就曾称,学员可缴纳4500元学费参加“包过班”,2-3个月就能拿驾照;或缴纳5500元学费参加“贵宾班”,2-3月拿到驾照;最为诱惑人的就是“火箭班”,缴纳6000元学费,40-50天就能拿到驾照。

事实上呢?湖北的这位王女士,花了大量的财力、精力,最终却定格在“14年未拿到驾照”、“姐决定不学车了”。

学车14年未拿驾照,这样的事实等于给所有承诺“包学包会”、“包考包过”的说谎者者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事实面前,让谎言乖乖漏馅败阵。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地方都是安装的智能考试系统,所以即使是多交钱也没有特权可言。因此,如有驾校承诺包过则存在虚假宣传,公众切不信以为真。

学车14年未拿驾照的“考姐”虽然考砸的是驾照,但戳穿的却是 “包教包会” “包考包过”等一串谎言。若再有驾校作出“包承诺”,我们还会还敢相信吗?

 

智商与能不能开车没有直接关系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开车虽然算不上什么技术活,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比如常常被称为“马路杀手”的一类特殊人群就不太适合,其中就以女性人群为大多数,堪称“杀手”界的“终结者”。于是便有人说,开车也是需要智商的,智商太低不能开车,尤其是女性,那么问题来了,汽车驾驶究竟跟不跟智商有直接的关系?特别针对女性是不是性别歧视?

作为一个即将取得驾照的人,首先,我对王女士的经历深表同情,其实,有过驾校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更是要有实际操作的驾驶体验考试科目的,这就需要学习能力和身体协调反应能力缺一不可。智商与开车的关系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之前就有新闻指出,在德国,驾照考试3次不过要强制测智商,如果没通过就会被认定为“不适合开车的人”,先不说这种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单就因为国外的一则新闻就判定智商低不能开车实在是有失偏颇。

驾照考试说白了也就是一项技能考试,与我们所经历过的学校学习考试并无太大区别,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文科生物理和化学考试不过关难道也可以理解为智商上的生理缺陷吗?放到驾照考试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开车主要用的是小脑,不是大脑,开车是项技能不是科研,智商上的绝对碾压也不可能使你立马成为神车手,同样的道理,智商的不完美也不一定会如此不堪。这种通过行为结果的失误和不理想而对当事人的生理智商进行评判不也是不理性的吗?握不了方向盘,也许能握得了笔杆子写得一手好文章呢?

况且,不论是考试不通过还是交通事故的案例,也不仅仅是女性居多而已,为何偏偏女性承受的压力如此之大呢?仔细了解你会发现,在每年的车祸事故中,男性驾驶者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女性驾驶者,一方面来说,是因为女性群体在其中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女性在驾驶汽车方面确实是存在一些致命失误,无形中也放大了公众的客观印象。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一直是女权主义者所诟病的,客观上说,女性与男性由于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在一些领域他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但绝对不是无法驾驭的。

虽然说女士不能开车不一定是性别上的歧视,但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她们的不尊重,在驾照考试上她们与男性具有同等的权力和智商优势,虽说没有成功,但是能够坚持了14年之久毅然放弃,也值得我们点赞,毕竟,主动的放弃也总比那些花钱走关系买来的驾照安全的多吧。

女子学车14年未拿驾照 看点在哪?

学车14年,连科目二都没过,最后决定弃学,驾校校长亲自请客送别,这里边的故事值得回味。从网友反映来看,认为是少了一个“马路杀手”,表示点赞。从驾校来看,多任教练都无可奈何,想来送走一个“差生”也是一种“解脱”,毕竟这样的品牌效应不好。这一事情表面看来似乎对王女士个人、驾校、社会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细思之,其实不然。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难道王女士就真的天生不是开车的料?从其反复报名5次,耗时14年来看,似乎她学车真的有缘无份了,如此“最老”的学员应该放弃得心服口服。她自己也感慨:放弃是一时的挫败感,但如果再坚持,那可能是一辈子的罪恶感了。也不想当马路杀手呀。似乎她的放弃也是一种正能量的“励志”,毕竟勇于放弃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窃以为,王女士的放弃其实骨子里也应有诸多的不舍与不甘。她的自我感言其实带有自我解愁的味道,类似苦恼人的笑。如果读者信了这样的“励志”恐怕也是一种误导,毕竟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负面典型”,因此,其真正的看点不在“放弃”而在于缺乏真正的恒久的“坚持”。

就在日前,成都驾考“女考霸”连考19次科目二拿到驾照后痛哭的新闻被网友热议。该“女考霸”的励志倒是值得王女士学学,人家能过想来王女士也应该可以过考!

王女士的考不过其实与自己的努力不够和驾校的教有很大关系。她科目二过不了,一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练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方向感特别差,只要遇到突发情况就丢掉方向盘捂着眼睛,急得教练直叹气。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过关?方向感差也是缺乏练胆和练心理素质所致,只要教练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配以王女士自身的刻苦求学就一定能过关。

“最老”学员的拜拜驾校不是一种明智,而是一种自我妥协的贸然放弃。对她的学车失败,她自己与驾校都该反思。驾校校长请客为“最老”学员送别,其实一种教育败笔。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放在学驾考上也实用。

【启示与思考】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人的直接感受是:学驾照咋就这么难?有人说这是”奇葩学员”。可是如果社会上多些这样的“奇葩学员”,多些这样的“奇葩驾校”,何尝不是社会的福气?何来一场场悲剧?

王女士学车14年都没有拿到驾照,固然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一定关系。但是,公平的说和这个关系是很小的,正如她自己的说法一样:没有方向感。这就足以证明,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些人对于有些事,是天生“愚钝”的。一如有的人语文很好,数学却水平了了。有的人数学成绩突出,却记不住一篇文章的作者。其实,这都是天生的。如果不是天生的原因,打了14年鱼了,即使经常晒网,也早就会有所收获了。

而值得思考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上,会有多少和王女士一样的人,本来也应该“学车14年拿不到驾照”,却早就在路上狂奔了?那些因为技术问题,制造了一次次车祸的驾驶员里,又有多少王女士、王先生?

驾校校长的一句话让人感动:放弃学车我请你吃饭,如果你拿到了驾照,我感觉对不起社会。假如,所有的学员,所有的驾校都能有这种良知,我们的道路安全问题还会是悲伤的眼泪吗?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4/8141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