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生态
张建枢:依法控烟 爱在身边
2015年05月15日 14:27
张建枢 北京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副主任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PPT:http://www.71.cn/2015/0515/814328.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5/0515/814304.shtml
精彩观点:http://www.71.cn/2015/0515/814310.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515/814301.shtml
今年的6月1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出台。控制吸烟是否与我们密切相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制订《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有190多个会员国了,2003年,也就是我们抗击非典的那一年,形成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190多个国家都认识到,人们有很多疾病的产生与吸烟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有关。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无数科学家用数据证明,吸烟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程度。要形成一个共识,形成全球的运动。2005年,我国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履约国。
为什么叫做控制吸烟?有的人说叫禁止吸烟,不是戒烟条例,我们并没有做到能让人们戒烟,但是我们要控制吸烟。虽然一字之差,但实践是有区别的。控制吸烟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控制烟草的流行,减少烟草的使用,降低吸烟率。我国现在占了世界七个烟草的“第一”:烟草种植面积第一,烟草收购量第一,吸烟人数第一,烟草销售第一,烟草利税第一,受烟草危害第一,烟草疾病负担第一。我参加了上一届国际烟草大会,今年3月,在阿联酋首都的阿布扎比召开了一个烟草与健康大会。
我国的控烟立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许多城市已经先行了,哈尔滨、上海、天津、兰州、深圳、青岛等城市陆续推出了各城市的控烟法规,叫地方性法规,和国家法规是两个层次,国家层次的法规不久也将出台。2014年11月28日,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一会儿我就详细的来解读。
我们先了解一下国际上的进展情况。国际上,烟包上面都印图形警示,什么叫图形警示?咱们现在只有一行字“吸烟有害健康”,特别小,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现在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将警示图标印在烟盒上了,50%以上的面积要印上香烟致病的图形,图形一目了然,而且感官的刺激也非常显著,给人留下的印象和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2008年,世界上警示图形上烟包的只有17个国家,到2014年的时候已经有80多个国家。
2004年爱尔兰实行了室内全面禁烟,十年过去了,世界上已经有43个国家制定了室内无烟法规,当然北京实行了,可中国没有实行,但是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在国外,法律规定,必须有50%的图形警示,同样是中华烟,国内国外是不一样的。泰国的烟,它的面积更大,达到80%,慢阻肺,对人体的造成的危害都用非常醒目的图片直接印在烟包上。
今年十八大规定,要依法治国,很多法律都要重新修订、完善,这些法律要互相配套。现在就已经提出要修改广告法,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都要进行修改、完善,使我们法治国家逐步走向科学。所以我们希望,国内的烟也应该与国际通行一样,把警示性、冲击性的图片印在烟包上,这是对吸烟者负责。
有的人出国了,想在国外买几盒烟回来送给爸爸,结果他去看了,烟包上全都印着标志,而且上面写着“吸烟会早死”,“吸烟会得肺癌”,结果转了半天,没法买。他说,这买了我怎么拿得出手啊!可是在中国,烟和酒都包装得很漂亮,拿出去很体面,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转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这部法律制定就是保护其他人不受二手烟的侵害,《宪法》是国法之本,它规定,任何人不能因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权益。所以说,你可以吸烟,但是你不能危害别人,你可以到室外去吸,这样才对外人造成最小的影响。严重雾霾是什么情况呢?一般PM2.5到了400就是重度雾霾天气,可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比方一个会议室,如果有人抽烟,一支烟产生的PM2.5就能到600多,两支烟就是1000多,比室外重度雾霾要严重三四倍。有实验表明,如果室内是安静的,没有人动,PM2.5维持要一两个小时以后才降下来,如果室内有五六个人在动,比方说五六个人在这儿开会,PM2.5就会快速的下降,很快够能下到四五百。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人都成了吸尘器,把PM2.5都吸到自己的肺里,不吸烟的人也吸进去了。
你有吸烟的权利,可是人家有不吸烟的权利,你不能因为你吸烟就让别人也必须跟着你吸。所以,立法就是要保护他人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益。
最近网络上在热播两会期间的一次采访,崔永元采访陈道明,他们两个都是政协委员,谈的就是戒烟问题。崔永元说:“听说你戒烟了?”陈道明说:“对!我已经戒了,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零四个月了。”崔永元说:“容易吗?戒烟的过程会不会很痛苦?”陈道明说:“没有。”他说,“只要这个决心下到了,就没有办不到的,男子汉大丈夫要实现多大的报复?连个烟都戒不了,那些还谈得上吗?”他说,我下定了决心以后,我就能监督自己,就不吸烟。崔永元说:“有人说不吸烟会发胖。”陈道明说:“没有啊?你看我胖了吗?我现在还这样,没有胖。”他说,“只要控制住自己,加强运动,我想吸烟的时候我就去运动。”然后说崔永元,“你也赶快把烟戒了吧!”崔永元说:“我没有你那么坚强,不过你的经验还是挺值得我学习的。”陈道明说:“其实戒烟就是心戒,心戒了,烟瘾也就能戒了。”然后说,“现在当烟民跟烟贼似的,偷偷摸摸,趁人不注意赶紧唑两口,这太丢人了,所以我必须得戒了。”
二、北京市控烟立法的进程
北京控烟立法有一个缓慢的进程,1995年,北京市人大通过了一部关于在公众场所禁止吸烟的条例。这个条例对了八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一些电影院、影剧院、剧场、火车站、商场、医院等,但是相对来说面比较窄,不是广泛的,不是像现在这种全面禁烟的理念。2008年,北京市政府又颁布了一个政府的行政性命令,扩大了禁止吸烟的范围,所以2008年我们在体育场馆也实行了全面禁烟,实现了无烟奥运的承诺。当时,国际社会也给予北京很高的评价,无烟奥运率先引领市风。2015年6月1日,我们就要“废改立”,把原来的废掉,立一个新的法规,并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次全新的革命,废止原来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狭小范围,扩大到室内全面禁烟。在立法的过程中,也是反复博弈,我参与了北京市控烟立法修订和起草、调研的过程,所以我也给大家讲一讲北京市控烟立法过程中的反复博弈。
北京市控烟立法刚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同志还是比较赞成的,认为已经水到渠成。我们要创建国际型的大都会,要建国际城市,我们就应该与国际文明同步。另外,北京以外的城市,上海、广州、天津等已经走在前面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达到北京这样严格的程度,他们给有些地方留了口子,比方说留了一些吸烟室,有些餐馆划分无烟区。
在博弈的过程中,首先是出现了“文明吸烟”这个词,叫提倡文明吸烟,不乱扔烟头,乱弹烟灰。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文明吸烟这个提法是不妥的,因为吸烟本身是一种落后,如果给它冠上文明,那就不能进行控制。交涉多次后,文明办说,这个不能加,给吸烟加上文明作定语是不妥的,所以“文明吸烟”这个词就被抹去了。
保留吸烟室当时提出了很多的理由,尤其是机场,与我们反复交涉。国际机场有很多误机,或者等候较长的情况,而且它是全封闭的,过了安检以后就不许再出去了,他们认为在完全室内环境的情况下,如果不给他们保留吸烟室,可能会导致一些治安案件,甚至可能引起消防隐患。就是有人会到别处抽,结果烟头乱扔,反而是火灾隐患。当时我们去机场进行了调研,国际上有很多机场是实行了无烟机场、全面禁烟的,比如现在一些国际航班,飞行时间很长,十几个小时,飞机上肯定是不让抽烟的,烟民也都遵守了。过去飞机上不让抽烟好多人都觉得不可行,刚提出来时,航空公司也担心没人坐飞机,结果实施起来没问题,大家都能忍受。因为吸烟并不是像吃饭喝水那样,是生命必须的,不吸也能控制,但是他出来以后他就要赶快去吸,确实是这样,吸烟是一种心理的依赖,并不完全是生理的。
所以吸烟室到底是否保留?我们说的是,你可以吸烟,你就建室外区,可以开辟出一个区。后来我们到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站楼去看了,它有二楼的平台,可以搭出一个露天的平台,原来是在这个露天平台上休息、买饮料,有餐饮服务,那么这时候可以建设一个露天的吸烟区。所以疏、堵是两面结合的,你可以到外面来吸烟。三号航站楼是全封闭的,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展楼都改造完毕了,但是三号航站楼说我们做不到,因为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这个地方到底留还是不留?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我们去了三号航站楼的吸烟室,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那个航站楼的吸烟室,它号称花了20万美元买的独立的通风系统,强大的抽出烟雾的力量,可是进去以后,那些吸烟的人都说,我要是进去,抽两口赶紧出来,我也受不了。那个烟排放根本不行,在外面就能感到浓烈的烟味,人进去了以后,出来时身上、衣服上都能闻见,自己都能闻见自己身上强烈的烟味。吸烟的人他感觉不到,可是不吸烟的人感觉很明显的,这叫“三手烟”,一手烟是吸烟者吸到自己肺里,对自己造成危害;二手烟是他呼出来的,或者是冒出来的烟被别人吸进,这叫二手烟;落在身上、纺织品上,尤其是屋内窗帘、地毯都上吸附的烟的颗粒会进行第三次挥发,造成危害,这叫三手烟。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是说吸得多就造成危害,吸得少就不造成危害。有的人特别敏感,只要一吸就会出问题,有的人可能确实不太敏感。经过反复交涉,他们也到外地去看了,包括青岛的、深圳的机场,还有国际上的一些机场吸烟室也都取消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机场最后也同意不保留吸烟室,因为现在证明,吸烟室根本起不到防止烟雾扩散,不对别人造成危害的作用。
后来又提出了“共用工作空间”,我们提的是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这三个地方实行全面禁烟,但有人在定这个法律的时候留了“共用工作空间”,他的意思是公共场所那就是大家都在,“共用工作空间”就是几个人在一块办公的地方,他不让吸烟。实际上这句话留了一个口子,就是独立的工作空间是可以吸烟的,谁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呢?领导、负责人。当时提出这些修改案的人也是有理由的,他说你看有些作家、音乐家,他有自己的创作空间,画家创作的时候他就要吸烟,这是他的工作空间啊。但这提出来以后也遭到了一片“拍砖”,因为现在立法的过程都是公开、公正、透明的,社会都来发言,当时有很多人提议。最后领导也下决心,尤其是中央和国务院两办发出了通知,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保留这个空间确实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最后也取消了。
大家知道,习总书记对控烟工作有过两次批示,我们都在认真地落实总书记的批示。彭丽媛是我们的控烟形象大使。
立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博弈对象,就是烟商。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烟草推销机构,他们有他们的营销人员,他们在网上声音是很强烈的,但他们并不标明自己是烟商,并不标明自己是烟草制造者,他们也要发声。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比如说广告法修改,关于烟草的商标图到底上不上?一般的法律讨论时,也就收个两三千件提案,这次收到了三万多条,一反常态,特别多,而且要统计的话,实际上有异常现象,是烟商的网络水军在操作,他们提反面意见,我们也有处理办法。到底怎么样识别?能通过网络技术监管能够辨认出来。这种博弈也是存在的。
有一个电视剧叫《别叫我兄弟》,他的片尾曲就叫做《两个人一支烟》,这两段歌词里就反复说抽烟的好处,把他们兄弟俩的情谊都用这一支烟,两个人抽这一支烟来描述,两个人今生要抽,来世还要抽,再续他们的友情。我们觉得这纯粹是烟商在植入广告。美国万宝路就是靠着这种男子汉气概,西部牛仔来给万宝路做广告,那个广告的电影明星最后就死于肺病。做广告的人知道很多人抽烟是追求男子汉的气概(包括现在很多女人吸烟),是想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追求一种形象。我们后来写文章去抨击他们,把他们那个词就改了,叫《两个人不抽烟》,你要真是我兄弟你就别当着抽烟,你是要毒害我,你不是真正的友谊。烟商千方百计地钻空子,钻法律的空子,他们要来营销,我们说这叫营销死亡、营销疾病,他们把烟推销出去赚的是钱,同时也把疾病播撒出去了。
三、《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解读
今年6月1日,北京市实行的是最严的(禁烟),除了所有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交通工具上等室内环境禁止吸烟以外,还有一些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下面我就具体跟大家说说。
(一)在6月1日开始实施有何深意
首先为什么选在6月1日来实施这部法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在6月1日开始实行,也是为了送给孩子们一个清新的环境,关心孩子们的健康。5月31日(也就是6月1号的前一天)是世界无烟日,世界无烟日到今年已经第28个了,世界无烟日接着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结合这么一个日子,决定北京市的控烟立法从这一天开始,也有一个准备、宣传期,让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哪些区域禁烟
这部法律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保护大众不受二手烟危害。健康权还是消费权?我们从法理学上辩论,你有你吸烟的权利,但是你不能干涉别人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你的权利不能损害别人的权益,这是《宪法》的规定。就是说在室外是可以吸的,但是在室内要危害别人,所以室内区域全面禁烟。电汽车、地铁、飞机、火车这些都算公共交通工具,家庭的私家车不算,它算私人空间。有人把它总结为凡是带顶的地方就不让抽,但是还有一些环境是模棱两可的,比如有的商铺搭了一个棚子出来,有时有一面墙围着。定义是这样,围挡的面积低于50%是可以的,这样的地方不算室内,比方公园的小亭子,它的围挡面积是不到的,可是又要说到,你要看那个亭子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在公园里,人家公园有的那种文物单位也是禁止吸烟的。
吸烟区到底留不留?这次肯定将成为历史,室内吸烟室绝对不再留。已经证明,室内的吸烟室不可能把烟雾隔绝,所以任何车站、机场、地铁都不允许有吸烟室,包括网吧、电影院、写字楼等,一律禁止吸烟,就算吸烟区也要指定区域,远离通道。有人问,卫生间、楼梯间、电梯、走廊里是不是也要禁烟?因为有好多人现在把它当成了一个吸烟的地方,这个地方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是室内环境。
这次主要是由所在单位进行管理。有的吸烟区建得离大门特别近,穿行的人们很容易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所以规定,设置吸烟区要远离人口必经的通道,这也是法条上规定的。这次北京市有一个规定,室外环境中,在排队的个场合,比方说在公共电汽车排队的时候,虽然是室外,也没有顶,但是这个地方也是不允许吸烟的,为什么呢?因为这虽然是室外环境,但是人口密集,你吸出的烟雾必然对他人造成危害。所以条例里规定,在排队的地方也不允许吸烟。
单独的办公室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只要是办公的地方,就可能会有他人进入,别人进来跟你谈工作、汇报工作肯定也要被动吸烟。只要是工作场所就应该是一个公共环境,不可能只你一个人进,而且现在都是中央空调,你虽然在这儿吸烟,最后烟雾都流到中央空调里,还是让别人吸了。所以单独的空间也不能任性的。
有人问,我邻居抽烟,他老婆让他到阳台上、楼道里抽烟,不在他自己家抽烟,这符合规定吗?到阳台上抽烟,这个是可以的,因为阳台是一个暴露空间。但是在楼道里抽烟是不允许的,楼道是公共空间、公共场所,楼道就要由物业管理或者所属的管理者进行干预。室外区域,主要是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童医院、妇产医院这样的妇幼保健机构,少年宫、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等未成年人聚集的区域,还有一些文物开放单位,这些地方规定室外也不允许吸烟。
有时候餐馆里有人劝阻别人吸烟,他们不答应,说我们是来花钱消费的,吃饭为什么不让吸烟?吸烟是可以的,但是要到在室外去,在室内肯定要干扰别人。所以室内餐馆今后全部禁止吸烟,现在有很多餐馆已经实行了无烟餐馆,实行以后效果很好。餐馆当时也有担心客人减少,烟的客人可能会少,但是不吸烟的潜在客人全都来了。当年香港在实行的时候,好多餐饮的老板们就顾虑说,不让吸烟,营业额掉下来谁负担?可是真正实行法律以后,越来越多人到餐馆来就餐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烟雾缭绕,很多老人、孩子就不愿意来这儿消费,而现在餐馆环境是清新的,扶老携幼,全家都来就餐了。现在晚餐来饭店消费已经形成香港的一种风俗习惯了,老人、孩子都来,营业额也增加了。这教育了这些老板,对北京来说,也是有先行例子的,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些,推行无烟餐馆对他们的营业额没有影响,反而促进了。
条例规定,教师咱不允许在学生面前抽烟,医生不允许在病人面前抽烟。
(三)违反条例要受哪些处罚
违反条例要受到什么处罚?如果吸烟,对个人是处以50元到200元的罚款。卫生监督人员接到举报以后,到现场进行处理。出现了问题能不能很快到达现场?举报了以后,卫生监督人员能不能马上出现?这次条例规定,重点是所在单位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比如在社区有人抽烟了,这个社区就有责任来管理,处罚的时候是连带处罚,既罚抽烟的个人,也要处罚所在单位,这个单位是否行使了管理权和控烟职责了没?对单位职责的限定更重,你是管理者,你是经营者,所以你有义务和责任来保证条例、法规在你所属区域的执行。对单位处以2000到10000元罚款,这个处罚更重,而且是先告知,第二次来就要罚。对个人是劝阻,不听劝阻的可以处罚到200元,处罚200元可能是要警方来干预的时候。
(四)哪些部门可以管理控烟
哪些部门管理控烟?执法过程中,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执法,这是第一责任人,公安、交管、城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交通、旅游等行业共同保障新法规的实施。按照责任属地的原则各自负责。比方说由工商部门都管什么?如果在电视、电影中出现了烟草广告,就由工商来处理,罚款五千到三万元。控烟举报电话是12320。
写字楼里的办公室规定了不许抽烟,可是出了门就不是他们公司了,所以在楼道里经常会出现烟头乱扔、烟雾弥漫的情况,这个情况应该谁来管?这是由写字楼的物业管理来负责。只要有举报,监督人员到场就到对物业公司进行处罚,他们有责任做好公共区域的禁烟工作。有的人说我这有一片健身的活动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头可不可以吸烟?我们这次法律规定,室外的区域,体育健身场地、比赛场馆等地方,在比赛区和坐席区禁止吸烟,因为这里人员比较密集。而在训练区或者露天健身场所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我们也提倡既然是来健身的,就不要在这儿危害自己的健康了。
有人提出在婚博会上有人抽烟,说喜庆的日子喜烟、喜酒、喜糖是必不可少的。办婚宴能否抽烟?如果是室内的,这就是不行,而且你在宾馆、饭店举办的时候,宾馆、饭店就有责任劝阻。婚庆上喜庆的气氛必不可少,但烟是完全可以取消的,我们看到,许多无烟婚礼办得一样喜庆。
(五)禁烟要“堵”也要有“疏”
12320除了接受大众投诉和举报以外,还提供戒烟服务。只要报名以后,它指导你怎么戒烟,尤其是在头几天,定期给你发送一些短信或小段子,鼓励你戒烟,在你可能最薄弱,最受诱惑的时候给你信心。还有一些方法,我们有戒烟门诊,朝阳医院、回龙观医院等三级医院都有戒烟门诊,戒烟门诊提供一些药物辅助戒烟,比方戒烟贴、戒烟糖,还有一些口服的药物,指导你戒烟。所以我们既要“堵”也有“疏”,帮助一些人克服掉不良习惯。
有的人问,举报有奖没有?我们有自己的微信,叫无烟北京,扫描二维码,举报以后有积分,可凭积分领奖。而且我们鼓励大家充当志愿者,执法队伍人数有限,要靠大家。北京市现在的吸烟率是多少呢?百分之二十点七几,那就是说五个人里有一个人吸烟,这是指15岁以上的人,这个吸烟率是比较高的,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到了14%、12%、11%,他们进行控烟以后,吸烟率明显下降了,得病的情况也就明显缓解了。肺癌曾经是美国的高发病,这几年因为控制吸烟做得比较好,现在他们的肺癌发病率呈现了跳水的态势,越来越低了。而我们国家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在持续走高,北京去年的健康白皮书公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癌症,在癌症中第一位的是肺癌,而在肺癌可以认定的致病因素中,吸烟是最主要的,而且是唯一可以经过自我克服而去掉的。所以尽早戒烟是最好的走向健康之路的方法。
现在对互联网的运用特别多,大家上网可以看到,有很多烟的销售。这次北京市的控烟条例中就明文规定,禁止通过自动售烟机和、移动信息和网络销售烟草。6月1日以后,如果再发现网上有销售香烟的行为,那就是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就要处以3万元到20万元的罚款。
所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新法规落到实处。依法控烟,人人参与。吸烟者可以参与,承诺在公共场合不吸烟,遵守北京的法律法规;不吸烟者可以帮助吸烟者,让他们不要违法吸烟,危害他人健康,进行劝阻。北京市有400万吸烟的人,还有160多万不吸烟的人,如果大家能够形成共识,控制吸烟,人人参与,无烟北京就会出现。
2015年6月1日开始实行,室内全面禁烟,无论是公共场所、工作场所,还是交通工具禁烟吸烟;室外还有一些区域也禁止吸烟;排队的地方、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中小学室外也不许吸烟。违反者个人罚款50到200元,投诉、举报电话12320。
执法主体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个行业的主管部门共同保障法规的实施,责任的主体是经营者和管理者,重罚的是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建立了一个“无烟北京”的公众号,禁止吸烟标志上印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如有吸烟者可拍下上传,上传后马上就可以统计,有一个曝光数据,被举报的单位呈现灰色,如果大家都给他点赞,那这个单位就呈现绿色,微信平台上正在开发这样的功能,但这不能作为查处的数据。我们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戒烟服务,我们开设了戒烟社区,大家可以到社区里跟大家交流,谈戒烟体会。
最近孙红雷、陈道明等大V都在网上、微博上发表了自己戒烟的体会,引起了很多关注。我们还有一个戒烟手势,叫劝阻吸烟手势,希望人人参与,看到别人吸烟,参与进去。中国人有一种碍于情面的心理习惯,不愿意跟人正面冲突,比较委婉,那怎么让大家向身边吸烟者表达心中的不满呢?对此,我们推出了劝阻吸烟的手势,手势简单明了,又亲切、和善,容易被对方接受。
这3个劝阻吸烟的手势会在在6月1日倒计时50天的时候推出。第一个手势,手堵住自己的口鼻,目视吸烟者,这个意思是我介意。第二个手势,做一个停止,和篮球比赛时裁判员的停止手势一样,目视吸烟者,然后做一个停止的手势,这叫请停止。第三个手势是不可以,这是交警的一个手势。这3个手势,各有利弊,停止(的手势)大家广为认知了,但是比较烦琐,要用两只手,万一有一只手用着,这个手势就不容易做;第二个手势动作有点大;第一个手势相对比较亲切。希望通过广泛宣传,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劝阻吸烟者。
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监督员,都是控烟的参与者,那么无烟北京的理想就能实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5/8143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