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简政放权:“端菜”接地气 “点菜”才顺利
2015年05月18日 10:33
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群众“办事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少群众抱怨,简政放权,政府给群众端的一些“菜”分量少、质量差、不合口味。
图片:李克强出席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家住河北的小谷,因迁户需要,前往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派出所办事人员以各种理由告知小谷,他们无法给证明盖章。着急办事的小谷无奈找了派出所的一名熟人。在熟人的“指导”下,小谷交了500元。但办事人员依然不予办理,经再度协商后,小谷又拿出300元,才终于拿到“无犯罪记录证明”。“花了800元不算,还得来回跑几趟。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小谷很不满意。
漫画:困“扰”
同样不满意的还有部分企业,各种繁杂的手续让他们不胜其烦。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参加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就曾表示,在东南一些省份的企业主,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做业务,另外的一半时间则疲于应付各个政府部门的种种报关、退税等事务。
漫画:“剪”负
专家认为,群众抱怨的不是针对简政放权本身,而是政府部门的“上菜”方式。要让群众满意,必须提高简政放权的针对性、实效性。
简政放权不能“空放”“虚放”。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向记者表示,上级部门放权,多为“委托”办理,“直接交办”或“扩大审批权限”等占比不多。湖南一名受方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坦言,“放就应该放整个审批链条,光下放一项两项,基层没法接,老百姓也不满意。”
同时,“配给制”放权的针对性不强,亟待解决。东部一县级市负责人说,以从市里拿到的几百项省级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为例,这些事项多是省里各厅局报的,而非地方提出的。许多权限无法下放是因为与部门法规有冲突,而这些法规背后牵扯着部门利益。有基层干部直言,上面只放复杂的、要负重大责任的,而操作简单的、权力含金量高的、体现权力特征明显的、没有特别大责任要负的,仍牢牢留在手中。
漫画:恋
此外,“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突出。东部一地方审改办主任说,现在老百姓反感的,并非仅仅是办事“快”还是“慢”,还有透明度低和可预期性差。“年初定下项目,办完各种手续,到年底才能拿到施工许可证;大量评估评审旷日持久,到了哪一步你根本搞不清。”这位主任说。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周为民认为,有的政府部门并非不清楚老百姓想要什么“菜”,而是没有认真对待民众诉求。各种“名放实不放、责放权不放”现象,已经成为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的“中梗阻”,其实质还是部门利益作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则表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行政化”的怪圈不打破,简政放权就难以让群众真正满意。如何才能让简政放权更“接地气”,由百姓“点菜”取代政府部门“端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认为,简政放权要走出“减了又增、增了又减”的循环,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该舍弃的必须舍弃,该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不能缺位,“三个清单”在全国的落实到位,最终实现“法无规定皆可为、清单之外无权力”。
图片:商事登记力行简政放权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应该成为老百姓“点菜”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政府部门还应主动利用网络渠道,使民意表达渠道更加通畅、表达机制更加健全。
要打破由部门利益带来的“中梗阻”,也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简政放权的新要求,干部必须适应依法行政、有责必履的新状态;相应的考核体系也应重新构建,向基层干部传递明确清晰的激励信号。
图片:简政放权不停步 方便群众得民心
此外,广东律师吴青指出,要把该放的权力真正放下去,就要把政府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打破行政垄断、地区封锁、部门梗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则建议,要强化对“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到庭应诉”的监督的落实力度;为了破除一些行政机关“接受司法监督意识淡漠”的问题,甚至可以采取增加对行政单位负责人实施个人罚款的办法,法院也可以公开违法行为并将之公布到网络上。(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8/8144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