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我国经济空间在未来或将实现更均衡布局
2015年05月19日 10:4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5日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结果显示,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位居前列。而快速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快了东、中合为一体的脚步,使其共同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区的趋势逐步增强 ,在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空间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将继续担当转型发展火车头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无锡,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
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布较为相似,可持续竞争力十强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厦门。这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将继续担当我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图片说明:上海外滩拍摄的浦东夜景。)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课题组成员李超谈到,城市内部的转型升级正在悄悄进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这些率先转型的城市已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其中,创新要素对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贡献比较显著,同时,率先转型的城市也能够掌握发展先机。
快速交通助力构建中长期城市“一团五线”新版图
近几年,以高铁为代表的快速交通网络在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全面覆盖,网络化的交通体系让东部发达省(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外溢的辐射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由此,中部地区以其天然的区位优势成为东部地区的经济腹地。
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表示,高铁的推广和延伸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经济活动的配置方式、城市的竞争格局,这个过程在我国已经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观点认为,综合来看,快速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加快了东、中合为一体的脚步,使其共同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区的趋势逐步增强;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高铁时代将面临边缘化的压力,成为未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重点。未来我国城市空间体系将逐步呈现从东中部中心地区到东北和西部外围地区的“一团五线”发展格局。
(图片说明:CRH380D型动车组停靠江苏昆山南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介绍说,东中部“五横五纵”的群网状城市体系聚合成“一团”,形成“巨掌”,“五横”为陇海城市发展带、沿江城市发展带、沪昆城市发展带、京呼城市发展带、青太城市发展带,“五纵”为沿海城市发展带、京广城市发展带、京沪城市发展带、京福城市发展带、京九城市发展带;东北和西部的群带状城市体系延伸出“五线”,沿京哈线、沿陇海-兰新线、沿长江下游延伸线、沿沪昆线和沿海城市发展带形成五根“手指”,对内衔接东中部群带体系,对外联动“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开放互联发展格局。而京广城市发展带构成手掌和手指之间的关节线,向东对接东中部群网体系,向西发散出外围群带体系,协调指掌,均衡发力;包昆城市发展带带动外围群带体系互联互通,构成手指中部关节线,实现五带纵横联动。
在更长时期经济空间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提出,我国经济空间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胡焕庸线”是我国经济地理的重要标志线,一直以来尽管经济社会发生变化,但反映经济空间布局失衡现象的“胡焕庸线”一直未被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的观点认为,从更长期来看,随着西部地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全球格局剧变中欧亚大陆的再中心化、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中国有条件突破“胡焕庸线”。
目前,西部地区人居环境逐渐改善,长期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做出巨大投入,治沙造林、退耕还林、南水北调等举措的成果逐渐显现;国际上一些科学研究还发现,我国西部的气候正变得更加湿润,因此,更加宜居的环境形成本地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国家也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外围发展,借力交通体系的快速化、网络化,由“以点带面”“以线带面”逐渐迈向“以网带面”。更为显著的是,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使边缘地区成为开放前沿,“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高铁网络的延伸将带动欧亚大陆重新成为世界中心,我国西部的广阔地区一跃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开放枢纽,能够利用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现转型发展。
(图片说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黄河工程南岸景色。)
为顺应客观趋势,《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建议:国家应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第一,对经济空间做出调整,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政策扶持”二分区;第二,将城市体系调整为“一团五线”的发展格局,东中部为群网状城市体系,沿五带延伸出东北和西部群带状城市体系;第三,实施“东中一体,群网带面”战略;第四,实施“五线带面,开放互联”战略,依托五线做好点线开发和对外开放,实现陆海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第五,线外老少边穷地区实施“以点带面,适度平衡”战略,通过政策扶持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及全面小康的实现。(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9/814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