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触摸池海星被“摸死”到底是谁之过

2015年05月19日 11:00

 

【事件介绍】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品遭损:巨蜥断趾 海星被摸死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微博称,因极个别不文明者的行为,馆内巨蜥的爪子被拗断,海星也感染细菌死亡。港媒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新分馆)4月开幕后,首日总客流量就逾万人,极受民众欢迎。但日前馆方称,有个别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导致馆内科莫多巨蜥模型的爪子被弄断、古人类头骨模型被掀开,海水触摸池内的海星更因被游客徒手触摸及擅自取出拍照后,终感染细菌死亡。

报道说,为令参观者有更亲近的参观体验,在展馆设有海水触摸池和淡水触摸池,并有义工提醒小朋友和家长不要把海星从水中取出,但仍有少数参观者不遵守规定。自然博物馆确认,开馆至今的确已出现有海星死亡的情况,希望游客能听从工作人员指导参观互动,互相提醒和劝阻不文明行为。

另外,在“生命长河”展区内的一条科莫多巨蜥模型,与参观者中间只隔着一道玻璃隔栏,高度稍稍超过巨蜥背部。5月9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巨蜥的一根脚趾断开,经检查应是人为拗断的,可能有参观者强行将手穿过缝隙去摸巨蜥,不慎拗断了它的脚趾。此外,博物馆内的一个古人类头骨脑容量展示台上,其中两个头骨模型也被游客强行掀开破坏。

海星被游客摸死 暴露科学素养缺失

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不到一月,巨蜥脚趾被扯断,海星被乱摸而死,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有不文明行为的问题,有管理不善的问题,而更重要的,还是科学素养严重缺失。

据媒体报道,海星有非常惊人的再生本领,断臂缺肢对它来说是件无所谓的小事,科学家正在探索海星再生能力的奥秘,以便从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寻求一种新的医疗方法。海星再生本领很强,通常是不容易死的。然而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却被乱摸致死,可见有关人员的乱摸行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有人如此乱摸海星,难道任由他们乱摸?管理方制止了吗?知道这种行为会置海星于死地吗?如果说乱摸海星的人有过,那是小过,管理方才是大过。无论小过还是大过,都暴露科学素养严重缺失。

科学素养严重缺失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天津,有人信“黑色楼层”——楼房9-11层集聚扬灰层,不可买;在成都,有人信连续3天黑夜,从而疯抢蜡烛和火柴;在南京,有女性高管迷信“世界末日”,要捐献几百万家产;在山西,盛行在校园内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亲自焚香点蜡……国人科学素养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我国中学以下的公众科学素养与美国仅相差1个百分点,但到中学就相差11个百分点,到大学竟相差36个百分点。正是科学素养上的差异,才出现外国人连想都想不到的“摸死海星”等咄咄怪事。

公众科学素养,关乎生活质量,更关乎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今年1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博物馆条例(草案)》。随着《条例》实施,随着科普活动不断开展,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必将大大提高。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让大家都用科学态度对待周围环境,用科学方法处理日常问题,中国成为科技强国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海星被游客摸死 有时文明就该用些强制手段

文明行为本应该是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在不文明行为出现时,我们并不是用规矩、规定、法规之类的强制手段制止不文明行为,更多的是用声音去谴责,用媒体去曝光。笔者认为,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一些事物时,就应该用些强制手段。

在自博馆内,有志愿者站岗,提醒没到开放时间时,小朋友和家长不要伸手去摸,更不要把海星从水中取出。可是,少数参观者并没有很好地遵守规定,仍有人会把海星取出来拍照。这就已经不属于公交车上吃韭菜包子的不文明行为,而是属于公然违反自博馆规定的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仅要曝光,还要进行罚款、批评、教育。

其实,类似的违反规定却归类为不文明行为还有很多。比如行人过马路。一直以来,大家认为行人强行过马路属于不文明行为。可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从第六十一条到第六十六条早以对行人过马路做出了明文规定。因此,随意过马路者,实属违法行为。

对于这些看似不文明行为,其实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不能仅限于教育、批评。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应当予以完善,如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随意过马路者,应当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屡犯不改者应当严重处理。

其次,建立完善的信誉系统。采取积分制度,当出现不文明行为以及违反法律法规,信誉系统给予扣分。在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购买火车票、住宿等方面设置权限。从而让人们重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最后,制度落实到位。对违规者,采取强制手段。比如发现偷拿海星出水者,自博馆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屡次违规者,将其赶出自博馆。

不仅如此,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强制手段,应该具有一定威慑力,甚至可以上升到拘留的程度,从而促使人们在行动上自觉文明。

海星被“摸死” 别全怪游客

乱丢垃圾、踩踏植被、到此一游、辣手折花……旅游文明问题无数次聚焦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少数人的个别行为,败坏了景区的“风景”。如今,博物馆中的一些不文明游客,欣赏海洋生物之余,胡乱触摸,甚至还将海星拎出来“强行合影”,“摸死”海星,“摸折”巨蜥模型的脚趾,有网友不禁感叹:与海星的邂逅,你怎么忍心伸出那致命的“咸猪手”?

不得不说,一些游人缺乏自律,破坏性质的出游心态与文明相去甚远。不让爬偏要爬、不让摸偏要摸,旅游中的畸形心理激发出各种不文明。还有一些游客为了旅游而旅游,用“到此一游”证明自己“已到”,“摸摸海星”才能“不虚此行”,缺乏对环境人文的保护和敬畏,野蛮旅游不听劝阻,“摸死”海星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游客的“咸猪手”导致海星直接死亡,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博物馆方面管理的疏漏也是“海星之死”的间接因素。博物馆既然设立触摸池,让游客近距离亲身体验触摸海星,也是主办方的“承诺”。然而面对大量游客,即便有志愿者讲解如何触摸,保不齐哪个熊孩子捣乱,哪个游客下手没轻没重,不知道管理方是否充分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尤其节假日期间,游人如织,管理者有没有考虑过海星的承受能力,或采取限流的手段对触摸有所限制而非一味放纵?还有,水质的变化、海星的状态等客观因素有没有得到及时关注,诸多疑问指向博物馆管理是否到位,面对海星之死,博物馆明显需要反思。

眼下,设立触摸体验池是不少博物馆、景区吸引游人的特色招牌。遏制“咸猪手”,防止游客与动物过度“亲近”,也是当务之急。一方面离不开游客提高自身素养,“多抬贵手”;一方面主办方科普的宣传、科学的管理,更不可或缺。只有双方“走心”,才能不让海星被“摸死”的闹剧重演。

【启示与思考】

海星被“摸死”了,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不是公众希望看到的景象。对于这样的事情,一上来很多人便在发问:游客的素质去哪儿了?与此同时,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再次被拉来暴晒,如大闹飞机、到此一游、大声喧哗等等。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游客的行为是不文明的,但就“海星之死”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显然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问题所在。

或许有人会说,人那么多,志愿者忙不过来,这其实并非挡箭牌。众所周知,既然海水触摸池和淡水触摸池已经存在的,且已经允许对外开放了,那么人员的配备怎能没跟上呢?参观的人数为何没有限定呢?可以说,上海自然博物馆出现的问题,除却游客素质之外,还有硬件上去了软件没跟上的问题。可以说,无论是志愿者人手不够还是志愿者素质不过硬,都是自然博物馆在管理上的无序与失范的一种体现。毕竟,没有准备好就开放,难掩这背后的牟利冲动。

简而言之,“海星之死”不能简单归罪于游客素质,毕竟在这背后,有着太多的乱象与无序。自然,游客素质的确是需要提高的,但博物馆的管理方面,也有极大改进的空间,至于法律的刚性,更是必须发挥的。可以说,只有这多项并举,“海星被摸死”的尴尬才不会再度上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19/8145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