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我国农村水窖建设“南增北减”短期内无法替代

2015年05月21日 10:43

 

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工程受益人口比例已从2005年的40%提高到80%。然而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云南等多省区了解到,农村供水基础设施总体仍较为薄弱,超过20%的偏远农村、牧区饮水仍然只能依靠水窖、山塘供水,水窖供水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超20%农牧区仍依靠水窖供水

水窖作为分散式供水的一种主要形式,曾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极度缺水地区。据了解,我国北方宁蒙陕甘、南方云贵山区等多地,因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当地群众常年吃水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饮水困难地区大规模修建水窖等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其工程规模小、投资省等特点,水窖长期以来为当地群众提供着“保命水”。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大部分水窖等分散式供水工程逐渐被集中式供水工程所替代。据了解,“十二五”末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将达110万处,受益人口7.4亿人,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达到近80%,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然而,一项来自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超过20%的农村牧区仍须依靠水窖山塘供水。

R3]$8$VKTAB){%S)NE6K`U8

(图片说明:2013年4月20日,在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中庄水库挖掘现场,各类工程车辆在忙碌作业。)

陕西省水利厅供水处副处长张东江说,以延安市吴起县为例,全县11万农村人口中,有近30%的人饮用水窖水。而在宁夏中南部山区的同心县、海原县等,村民几乎家家不止一眼水窖,雨水丰沛,水窖集满够人畜一年饮用,遇到天旱,远距离拉水,水窖成为唯一的储水设施。

水窖供水不仅解决了极度缺水地区群众饮水难,也让他们的生活逐渐宽裕。“以前牧民要到10公里外拉水,没有旱井储水,水拉多了用塑料桶储备容易上冻,一年拉水油钱、运输费花3万多元,养殖量还上不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乌布里吾素嘎查牧民敖特根巴雅尔说,现在家门口有50方的旱井储水,拉一次水够三口人和500只羊一个月饮用,省下的大笔拉水费可以买更多羊。”

 

水窖建设“南增北减”趋势明显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在过去水窖的主要分布区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水窖建设逐年减少;而过去水窖供水的非主要地区云南、贵州等省区,水窖建设规模却在扩大,水窖供水呈现“南增北减”之势。

@7UW[62C``G]A($WIP%27F0

(图片说明:2015年3月23日,宁夏西吉县平峰镇高山教学点老师从水窖里提出一桶之前收集来的雨水。)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副主任李建国说,宁夏水窖数量在2000年时达到40万眼,覆盖100多万人口,而到去年底,水窖已减少到15万眼左右。与宁夏的情况相似,在陕西陕北白于山区和秦巴山区,水窖最多时达70余万眼,目前保留的饮用水窖只有5.7万眼;而内蒙古水窖也从近10万眼减少到4.3万眼。

由于无专项建设维护资金支持,部分地区早已停止水窖建设,已建成的水窖损坏严重。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中卫市海原县等地基层水务干部告诉记者,国家近年来已不再拨付建设水窖的资金,当地水务、妇联部门也无力组织水窖建设。目前,部分农户家里水窖渗水严重,已无法使用;加之,当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建设道路、设施需要填埋,一些水窖早已废弃。

与此同时,云南、贵州等地水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云南省近年来水窖建设规模最大。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12年起,云南每年建40万眼水窖,截至目前,云南已建水窖86.4万眼,解决了17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综合管理处处长张汉松说,南方省区目前大量建设水窖一是为了缓解干旱造成的群众饮水难,二是进一步消除饮水安全盲区。近年来我国南方干旱频发,云南从2009年到2012年更是出现连年干旱,由于存水设施不足,丰水期水资源流失,干旱时可饮用水源干涸,人畜饮水极为困难;而同时,在云贵等怒江流域,集中饮水工程难覆盖,当地的怒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上,长期靠山吃水,无保障更不卫生。因此,水窖供水设施正大量建设覆盖。

张汉松认为,我国水窖建设的这一趋势,一是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饮水工程全覆盖会有一定影响;二是给全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提出了新课题。

 

水窖供水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记者在蒙陕宁多地采访了解到,无论是在集中供水工程难以修建的地区还是已覆盖的地区,水窖等分散式供水方式短期内都难以被替代。

PULMXQ@]YB$(8N_}2)I0__V

(图片说明:2015年1月4日,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的村民在引洮工程一期的自来水还未到达家中之前从村里唯一的水源打水。)

第一,在我国极度缺水山区和北方干旱牧区,集中供水工程难以覆盖,农牧民短期内只能依靠水窖供水。在宁蒙陕等地的农区,建设大型饮水安全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然而,目前部分地区不具备建设条件,或者工程建设面临投资大、水价高等现实困难,工程推进有待时日;而在没有安全持续水源的情况下,局部地区修建小型饮水安全工程,又面临旱年水源不稳定等问题,饮水安全持续性难以保证,水窖储水仍必不可少。

上述情况在北方部分牧区更甚。记者采访了解到,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由于草场面积大,牧户居住分散,集中供水工程很难实施,更难覆盖多数人口,工程效益低下。目前当地1.21万牧民、149万头(只)牲畜,只能依靠远距离拉水、水窖储水,对旱井的需求强烈。

第二,部分实现集中供水的地区,水窖在牲畜养殖、庭院经济、节约用水方面依然发挥重要作用。记者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交里乡李家塬村采访发现,2013年当地建成了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自来水入户,但每年枯水期,村民就会用丰水期水窖收集的雨水进行农业灌溉,供牲畜饮水。

宁夏海原县水务局供水站站长魏克俭说:“水窖作为一种蓄水设备,在水源缺少的地区很难消失或者被替代,即使是已通自来水的村庄,为了省水费,有些人家洗澡、洗衣服也用水窖水。”

第三,在内蒙古等牧区,养殖牲畜成为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来源,水窖、旱井作为唯一的供水设施不仅不能替代还需扩建,以满足需求。记者采访发现,内蒙古牧区是国家牛羊肉基地,遇到严重干旱年或遇特大干旱年,大量牲畜因缺水死亡,严重影响牧民的生产生活。目前,国家对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中没有考虑解决牲畜饮水的投资,牧区现有1320万头(只)牲畜存在饮水难问题。(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21/8148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