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政府官网挂广告,差的不只是钱

2015年05月22日 10:13

 

【事件介绍】

政府官网挂广告 多地政府哭穷称“很差钱”

近日,记者对粤东西北市、区、县三级政府网站,从违规刊登广告与是否“僵尸”两种情况进行了梳理考察,发现不少政府网站出现了商业广告,也有个别政府网站对公众咨询从来不回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政府网站都是正儿八经的动态消息。近日,记者发现,一些市政府的官网上也有商业广告,有民营医院广告、购物中心、卖手机、银行广告等。而早在2012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广东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政府网站不得从事商业活动。有的市在政府官网还放了酒店360度总统套房的全景图。不过在记者采访后其表示立即撤下。

医院、手机、购物广告都有

从全省21个地级市市级官网看,19个市政府网站都没有商业广告。不过有两个城市的门户网站有非常明显的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最多的莫过于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首页下部的链接彩图中,从中央政府网站、省政府门户网站到河源党建、河源应急办网站,紧接着的网站竟然是一个民营医院的彩图链接———惠州某某骨伤医院,号称是河源人创办的华南地区最大的骨科医院。点击进去该链接,直接转入该医院的官网。根据官网的描述,这是一家民营医院。

不单有医院广告,还有卖手机的广告。在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网上服务”栏目的上方就是一条联通手机0元购的广告。政府官网首页还能看到购物中心广告。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的中部在“网络问政”栏目的上方有一则某某购物中心,中国式购物中心001号,点击进去可见这是河源一家民营企业的官网。在网站最下部滚动的链接栏里除了一些事业单位网站链接外,还有两家民营企业的链接在其中。

360度总统套房、沐足详细指引

无独有偶。在汕尾市政府门户网站的首页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

在汕尾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下方,与“讲文明树新风”的栏目并列的方块广告是一则口腔医院广告。上面标明了医院的名字,联系电话,还打上了“您身边的口腔专家”的广告语。与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类似,汕尾市政府官网也有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广告。广告以滚动页面的形式出现,有5个广告页面来回滚动播放,介绍各种购买手机、话费、流量优惠活动广告。

除了市级层面,记者还查看了粤东西北121个县、市、区的官网,发现少数县、市、区官网也存在一些做商业广告的嫌疑。以五华县门户网站为例,在首页的最上方,就在五华县人民政府这个大标题下紧接着的就是一则农信社的滚动广告,上面标明“存款利率最高上浮30%”。

在粤西,阳春市政府的官网首页一个“娱乐”栏目里,给沐足阁打了广告,写上了3个沐足阁的电话和地址。在粤东,兴宁市政府官网首页下部有一个全景漫游兴宁的栏目,7幅滚动播放的图片,有4幅是当地一家大酒店的现场360度全景图,包括总统套房、豪华单人房、一号会议厅、酒店大堂。点击进去总统套房页面,可以看见豪华套房卧室、洗手间、会客厅等所有布局的360度的全景。

政策规定:官网不得从事商业活动

实际上,不单是广东出现了政府门户网站做商业广告的情况,湖北等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过早在2012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广东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其中就明确了广东省政府网站由省、市、县(区)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组成,是广东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政务服务、落实信息公开、促进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对于商业广告部分,《办法》第40条规定政府网站不得从事商业活动。

对这些政府官网的维护单位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清楚这一规定。

各地回应

河源:一年4万元拨款太少

没钱是最普遍的回应。

“我也知道不能做商业广告的规定。”河源市经信局信息中心一名负责人解释,2004年市政府把网站维护职能转移给信息中心,只给了3个编制,每年财政只拨付4万元经费,至今仍然还是4万元/年。现在信息中心有14个人,要承担全市党政网站的维护运营,14人中大部分都是自筹经费,而且隔几年就要改版,改版费用多达10多万元。后来成立了一个信息协会,会员单位里就有移动、联通等单位。他们答应支持网站建设,但是也不能白支持,因此他们签订了协议。广告费一年是7万-8万元。“我们现在还不能撤下来,因为有协议,等重新改版时就撤下来。”

汕尾:这不是广告是赞助费

汕尾方面也给予了类似的回应。汕尾市党政信息网站有关负责人解释也是因为经费自筹。对于口腔医院的广告,汕尾方面负责人称并没有收广告费。页面上还有中国移动的广告就收了几万元的费用。他们认为这不是广告是赞助费。不过他也承认这些是打擦边球的做法,要不然无法维持运营。因为每年政府只给6万块经费。现在要趁着全国政府官网普查的东风,争取更多经费,把擦边球的做法取消掉。

兴宁:没收广告费马上撤下

还有的市在受访时表示立即撤下来。对于政府官网放上了360度总统套房等场景图,5月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宁市网络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会立即撤下来。他解释这一场景是去年放在官网,想看看全景图效果,并未收广告费。按照规定,确实不应该放,因此马上撤下。10分钟后记者登录该网,发现酒店的4个全景图已经撤下。

阳春:并非广告而是提供服务

还有一部分否认是商业广告。对于娱乐栏目放了沐足阁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阳春市电子政务办有关负责人回应,这并非广告,是给旅游者提供服务,并未收费。

 

政府网站不能“政”事不足“邪”事有余

政府网站挂广告可不可以,对于这个问题,广东虽然有禁令,但我想,如果是“政事”都办好了、人民群众都满意了,适当地挂一些公益性和本地品牌企业的广告,也无妨。但综观挂广告的这些地方,却发现,他们一是“政事”没办好或根本就没办,二是明知上有禁令,却顶风违纪,让人感到,是“政”事不足“邪”事有余。

众所周知,时下,公众对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僵尸”网站,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仅仅把政府网站当做一个“秀场”,将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时髦”,嘴上说说、形式上挂挂的现象很突出。而据报道,挂广告的这些政府网站,有的互动栏目从未“互动”过,这就是说,在挂广告之前,它们也是“僵尸”网站。而对于“僵尸”网站,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达《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明确要求自3月至12月份,各地都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专门整治政府网站病相。

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个地方的政府网站,第一要务都应该是立刻采取措施让网站“活”起来,切实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决心和诚意通过回应民众的诉求表现出来。可报道中所说的这几个地方,却是“政”事基本不做,反而热衷于挂广告,这种“政”事不足“邪”事有余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而且,作为政府的门面,即使要挂商业广告,你也挂一些品位和档次高一点、雅一点的,比如,本地品牌企业的优秀广告等,可细看他们挂的,却是“治口臭”、“治痣疮”、“沐足”这类的“牛皮癣”广告,这不是成心给政府形象抹黑吗?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对于挂广告的事,个别政府部门负责人说,是因为“差钱”。言外之意,是没钱就不干“政”事,“差钱”就得去走“歪”路,这是什么逻辑?

不问计发展、不关心民生,却给“牛皮癣”之类的广告留位置,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在记者报道后这些地方都迅速把广告撤下来了,但“政”事不足“邪”事有余的思想和作风怎么办?希望相关部门就此问题好好思考思考。

对“官网挂广告”,别一棍子打死

如今,网民在上网冲浪时最讨厌的事,恐怕就是像狗皮膏药一样,附着在网上的各种广告。不时弹出的广告窗口,“先广告后内容”的无礼模式,让人不厌其烦。基于此,当官网作为最后一块净土,被广告攻克后,公众在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人家投的不是广告,是关系”、变相受贿、“另类”官商不分等各种冷嘲热讽,一时不绝于耳。

应该说,官网禁广告合情合理合法。于法而言,早在2012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文件,“政府网站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于情而言,广告丛生减损官网形象。试想,在浏览官网时,每读到关键内容,就突然弹出卖手机、办银行卡、总统套房的全景图等广告信息,干扰阅读,谁不会生气?长此以往,公众对官网印象能好么?于理而言,倘若公众被官网广告误导(即使写上免责条款),必然会恶其余胥,透支政府公信。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但即便如此,对“官网挂广告”,不能一棍打死。想想看,对政务网站而言,公众最怕遇到的是那种类型?无非是,“僵尸”网站、内容停滞的网站。网站长期不更新,公众得不到需求信息,才是政务公开的“杀手”。而“官网挂广告”,虽然形式上有瑕疵,但网站要想获取广告费,必然要提高点击量。这不正是对付“僵尸”网站的法宝么?更何况,收取的流量费也可以适当冲抵运营费用,这不是一举两得么?何必对“官网挂广告”一棍子打死。

目前而言,有关部门要做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在制度上给“官网挂广告”一个出路。引导官网通过互联网化运营,变得“内容为王”,最终方便群众。二是谨防官网过度商业化。对“官网挂广告”,给予一定的宽容,不代表任由政府网站的商业化。对于那些,借着收广告费的幌子,收取“保护费”;借用官网的名号,进行虚假宣传,侵害公众利益等行为,应予以坚决打击、取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对“官网挂广告”,也许我们要做的,不是一棒打死、也不是掌声鼓励,而是制定一个让其健康成长的规范。

 

足疗广告进官网打了政府的脸

设立政府官网,其目的是实现信息公开,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它的价值在于便于广大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政府动态,更好地服务群众,也便于广大群众监督政府行为,作为政府公共权力的组成部分,它容不得市场条件下的商业气息,当然也容不下商业广告充斥其中。然而,现实生活中,政府官网上居然让商业广告满天飞,让“一切向钱看”的庸俗氛围笼罩其中,政府的公信力不降低才怪?

更刺人眼球的是:足疗这样的广告也能登上政府官网,真不知道政府官网上,一边是严禁到高消费场所消费的禁令,一边是足疗广告的宣传;一边是五星宾馆豪华场面的褒扬宣传,一边是公务员涉足高消费场所被处理的通告……。这自相矛盾且极具讽刺意味的内容同时登陆官网,政府无疑自己在打自己的脸。

政府缘何爱打自己的脸?说穿了,都是利益惹的祸。一年下来,网站的广告收入一定不菲。政府的网站政府养活着,这额外的收入,或弥补接待费不足,或将广告费收入就放在商家哪儿,有什么不好花的钱让商家买单,既逃避了财经管理规定的约束,又落下了“做商业广告没收广告费”的名声,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当然,政府官网中确有因政府投入不足不得以拉商业广告的,奉劝政府部门不该省下办网站的钱。少开几个会,少些大吃大喝,足够养得起网站的。政府官网是政府的一张脸,哪有政府不顾及脸面的?因此,尽快把足疗等广告撤下来,让它消失,千万别再打自己的脸了。

【启示与思考】

政府网站,是指一级政府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根据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中,均有明确规定政府网站不得从事商业活动。而面对政府官网挂商业广告的行为,多地政府回应称:缺钱。差钱不是政府网站从事商业营利的理由,谁应该出来清理掉政府网站上的各种广告,答案显然是政府网站的管理者。

政府网站不能从事商业活动的原因,一是政府网站是向群众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平台,具有公益性质;不管网站运营是否入不敷出,网站管理者都应将商业广告拒之门外。二是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代表政府或部门,具有权威性;政府网站刊登广告,会严重影响网站的公信度,甚至是损害政府形象。

政府官网传播的不仅是内容,更是一种风气,一种正规的、严肃的、透明的、廉洁的浩然正气。作为一种媒介,今天官网做广告“沐足”、明天春晚植广告“卖酒”,若不及时遏制,任其蔓延,社会怎能风清气正?长此以往,党和政府多年来树立的公信力将毁于一旦,执政之基将会动摇。

因此,政府官网“打广告”是万万不可以的,绝不可以拿“缺钱”来当“挡箭牌”,这不是打广告,而是打在自己脸上的一记耳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22/8149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