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生态

打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2015年05月26日 10:57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版图中占据特殊位置的海南应该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担起生态文明建设担当?就相关问题,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明初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生态文明建设总部署

海南日报记者:王教授,您好,作为研究生态文明的专家,您如何看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纲领性意义?

王明初:总体来说,《意见》突出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意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做了一个全面总结,在“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并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意见》是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海南日报记者:《意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将这一观点贯穿全篇。从现状和未来着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王明初: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话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另一句话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国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和最矮的短板。我们在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就不能仅仅强调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和当代价值,而且要强调绿水青山的社会价值和永恒价值,绿水青山对于金山银山的根本性。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时刻牢记保护好资源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这里,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化”,即增加了“绿色化”的要求。“绿色化”相对于“绿化”,不仅仅是我们要植树造林、增加地表上的绿色覆盖率,更重要的是“骨子”里的绿色,即本质上的生态文明,外在的还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水源清澈、环境优雅等。

把生态责任落在实处

海南日报记者: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意见》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终身担责。这是否意味着,领导干部需要肩负的生态责任更重了、更实了?

王明初:是的。《意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任务明确。梳理了一百多项工作任务,下一步需要把这些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二是操作性强。《意见》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路径、抓手和着力点。不仅是我们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也对社会各界,每一位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用武之地,共建共享美丽中国。三是要求严格。《意见》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提出了目标和时间要求,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设置了刚性约束,使责任更加明确清晰。这为领导干部破除GDP崇拜和短期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可以切实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四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了。《意见》不仅在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中,对全社会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而且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中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并明确了问责诫勉谈话、追究领导责任、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等方式。毫无疑问,这对领导干部来说,肩负的生态责任更重了、更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也更加容易落在实处。

 

海南生态建设标准要更高

海南日报记者:《意见》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为什么要从这四方面考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您更关注哪几项目标?

王明初:这四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路径选择,是要素、路径、目标的统一,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都不可能实现。从海南的视角看,我更关注第一和第四方面的问题。因为第二的问题的解决,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主要靠国家的科技力量,海南自身的科技创新很重要,但是不足以完成目标。第三的问题在海南不算突出,海南的资源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热带生态资源正恰恰是海南的独特优势所在。而第一方面的问题是基础性的,在全国包括海南在内问题都比较突出,如房地产向生态核心区进军的问题。对于第四方面问题,制度建设是刚性约束,海南要建设旅游特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应该在制度建设上走在全国前面,起一个引领作用。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有雄心壮志,没有理由心虚。建设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让海南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或国家示范性标准,让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协同推进“五化”

海南日报记者:海南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少特殊性。从省情着眼,我们在贯彻落实《意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时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王明初:一是善于总结经验,把生态立省以来好的战略决策和工作抓手持续发展下去,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升级到美丽乡村建设,把国际旅游岛建设聚焦到旅游特区建设,走适合省情、充分发挥海南优势的特色之路,让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实在、丰富。二是反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农民利益和公共利益注意不够、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如海岸线特别是公共海滩的保护问题、西部地区的桉树种植问题、房地产开发过度问题,切实回应群众呼声。三是在制订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全面贯彻《意见》要求,既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目标任务,也要有融入其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综合性目标任务。四是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全面对照《意见》,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意见》的行动方案,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推进我省生态文化建设

海南日报记者:《意见》对培育生态文化也给予了较高关注。您如何看待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需怎样加强?

王明初:我省生态文化建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通过生态立省的实践教育,人民群众对“绿色化”发展的要求更为坚定和迫切,虽然他们也希望尽快富裕起来,但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追求还是远胜过对工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兴趣。薄弱点是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大,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政府的决策失误和容忍有关;还有是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的街道环境卫生基本靠老天下雨去清扫,一般群众随地吐槟榔渣、随地摆摊、随地烧烤习以为常;还有一些当地居民偏爱野味,一些旅游景点时常有海龟、珊瑚出售,政府还没有做到“零容忍”。解决办法一是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让教育起教化作用。如富强、和谐、法治、友善等概念中都包含生态文明的内容。二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让法律的强制性对生态文化的形成和习惯养成起重要促进作用。三是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同时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如影视节目、公益广告、清洁公交、城区保洁、生态执法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526/8152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