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我妈是站长”:一场仇官情绪的闹剧
2015年06月02日 09:45
【事件介绍】
我妈是站长!暴打同事后女子被站长妈妈严处
近日,一则《言行无忌“我妈是站长”》的帖子在宿迁当地网上流传。发帖人称,5月22日,宿迁市汽车客运站内一名女职工突然殴打同事,车站其他工作人员却碍于“打人者的妈妈是站长,不敢惹”。帖子中称,打人者的母亲当时就在旁边观望,并没有出面制止自己女儿的恶行。
26日,记者在宿迁市客运总站见到了帖子中提到的这位刘姓站长,刘站长觉得自己很委屈,当时她为了避嫌,派了一个副站长出面处理此事,而且因打人者是自己女儿,所以已按规定作了最重处罚。
网曝女职工殴打同事
“5月22日上午,在宿迁市客运总站发现一件奇事,继‘我爸是李刚’后,又出来一个‘我妈是站长’”。5月22日,一位网友在宿迁某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帖子,讲述了自己当天上午11点在宿迁市客运总站乘车时的见闻。帖子中称,当时他正在安检处准备取包,忽然旁边的小件寄存中心服务台内冲出一名车站女职工,猛的一脚踹向安检处的女同事,殴打时口中还不断谩骂。
网帖中称,整个打人过程车站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出来劝架,只是在一旁小声议论,称打人者的母亲是车站一位刘姓站长,所以只能“少惹事”。而众人议论中的刘站长当时也在现场,却只是观望,完全没有出面制止。
记者从当时出警的黄河路派出所民警处了解到,经警方现场了解,发生冲突的两人是因工作原因产生纠纷,但民警并未见到网帖中所说的那位刘姓站长。为此,记者与发帖网友取得了联系,他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乘客,事先并不认识这两位女职工,只是听了现场职工的议论后,心中气愤才发的帖子,对当时现场的细节问题自己已经记不太清了。
事发时站长没在现场
网帖中所指的那位打人者姓徐,而刘姓站长名叫刘静,不仅是宿迁市客运总站站长,同时也是该站的一张“名片”,以她命名的“刘静服务班组”先后获得过江苏省妇联、江苏省交通厅表彰,并获得过全国总工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
这样一个笼罩着多道光环的典型人物,却在既是本单位职工、又是自己女儿出手打人时,为什么在现场却不出面制止?据车站职工介绍,打人一事的经过与网帖中的描述基本吻合,但事发时刘静并不在现场,而是在办公室,事后由车站一位副站长李良瑞出面协调了此事。
回应:当事人已受严厉处罚
“根据车站2014年考核细则,事发后已严肃处理了这一事件。”26日下午,刘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徐某出手打人一事,车站根据规定已经对她作出了最严厉的处罚,不仅按照上限对她罚款500元,还要求她停班一周。按车站规定,停班一周不仅会让徐某少拿半个多月的工资,还会影响到她年底考核和奖金,这已是车站因职工打架斗殴作出的最严厉的处罚了。
刘静认为,自己没有因徐某是自己的女儿而出面包庇。她表示:“正因为她是我的女儿,所以她打人后我为避嫌才没出面,委托李站长去处理。”副站长李良瑞告诉记者,徐某和被打女职工杨某之前就有矛盾,“打人前不久,我刚把徐某叫到办公室,想化解她们的矛盾,结果她以为是杨某向我告状了,心中觉得委屈,于是作出了过激反应。”
“我妈是站长”,暂且舆论不能一边倒
曾经轰动网络的“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市长”事件,对大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可以说,受到公众的严厉谴责,舆论声音出现一边倒。在笔者看来,身为领导干部子女,如此嚣张受到谴责和应有处罚是自食其果,这些都无可厚非。但看完网络曝光的“我妈是站长”这起事件,在了解事件来龙去脉后,笔者认为,从舆论视角来说,暂且不能一边倒,我们也无需过度解读这起事件,应该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首先,“我妈是站长”到底是不是当事人亲口说的不能确定。从网贴内容、及事发时现场情况,只能说明涉事女子动了手,在笔者看来,涉事女子说或没有说“我妈是站长”性质截然不同。不难想象,如果说了“我妈是站长”,明显是在利用权势欺人,如果没有说,只是双方简单的矛盾纠纷,就算父母是领导干部,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自己犯的错需要自己承担,不能直接与家庭背景混为一谈。
其次,涉事女子妈妈在事发时是否在现场对本起事件的定性至关重要,这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透过警方现场了解及车站工作人员的介绍,涉事女子妈妈当时并未在场,是在办公室。再从事后的处理情况看,当事人已经按照车站规定受到严惩,况且涉事女子妈妈第一时间承认是其女儿,笔者认为,这种态度值得肯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需过度解读,换句话说,领导干部子女也难免会犯错误,如果不袒护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就事论事来说,舆论声音无需持续发酵。
最后,事发时到底什么情况,双方当事人肯定最清楚,如果要想澄清事实真相,双方当事人主动站出来说清楚也未尝不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细节未掌握清楚之前,过度的评论不可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的言论是否得当乃至给社会带来的不同影响不容小觑。
当然,针对这起事件,我们可以发表个人看法,但必须立足事实真相。这起事件网络传播出来后立即引发广泛热议,出现不同的声音。在笔者看来,除了客观理性发表评论外,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无论是普通家庭子女还是“官二代”家庭子女,做人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竟我们社会不是一个“拼爹、拼妈时代”,作为年轻人,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生活,说话办事且思且慎行。除此之外,这起事件虽然不能直接定论为家长教育有问题,但也折射出对孩子某方面教育的缺失。身为“官二代”家庭,父母更应该严格教育子女,不能依仗父母权势,应该学会自力更生,学会做人做事,这也是涉事女子应该反思的问题。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已至此,笔者认为,我们也无需过度解读,不能因为是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义愤填膺,毕竟犯的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如果能够知错就改认识到自己存在问题,应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无需过度抨击,舆论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出现一边倒。
“我妈是站长”式“坑妈”背后的隐忧
继‘我爸是李刚’后,又出来一个‘我妈是站长’,帖子一出,立即占据网络媒体的的头版新闻,成为围观者口诛笔伐的对象。据说整个打人过程车站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出来劝架,只是在一旁小声议论,称打人者的母亲是车站一位刘姓站长,所以只能“少惹事”。如此影响恶劣的“衙内习气”除了情绪激动,更是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条件反射和思维惯性。狐假虎威的闹剧何时停止上演,恐怕还得进一步约束住官员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魅影作祟。
权力是群众所赋予,本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严格治吏的情境下,权力是低调了,但权力者的亲属们依然张扬。虽然女儿打人并不能说明身为领导的母亲在权力运用上有什么过错,但随着坑爹闹剧的巡演,以至于百姓们形成了这样的定式思维:每一个趾高气扬的“衙内”背后,必有一个有权势的爹;而每一个有权势的爹,必然不清不白,不违纪便违法。所以,每当“衙内”一露面,便催生了百姓对其父的无限遐想,其焦点只有一个:官员权力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经得起质询和检查。
这种看法也许有失偏颇,但也无可厚非,要想真正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恐怕还得身为领导干部的家长们做表率、立标杆,低调做人,清白为官,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在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上教育引导孩子,不要让自己的“言传身教”助长孩子狐假虎威的嚣张气焰。养不教,父之过。假如官员不以领导自居,孩子又怎会借助父母的官威作威作福呢?
要想这样的闹剧不在上演,还需上下齐抓共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为官者少一分优越感,多接接地气,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特权思维要不得。身为官员家属,不应狐假虎威,相关部门还需多加监管,否则权力走了后门,照样可以作威作福。
“我妈是站长”,一场仇官情绪的闹剧
初看新闻标题中“我妈是站长”五个大字,笔者立马想起了“我爸是李刚”事件。带着对官二代借着父母官员身份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的批判心理,笔者开始了新闻的阅读。可是,越往后读,越感觉自己先前的判断失误,那种被标题点燃的仇官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慢慢浇灭。
原来,新闻中“我妈是站长”的“站长”,不是林业站站长,也不是畜牧站站长,而是宿迁市汽车客运站站长。虽然也是名副其实的站长,可是却并非官员身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居然将此事和“我爸是李刚”事件归为一类。这岂不是在混淆是非,误导民众吗?
不少的民众一看到标题,或者只看到新闻前面部分,就被仇官情绪冲昏了头脑,于是愤怒战胜了理智,便开始了自己充满“正义感”的评论,纷纷将矛头对准了“站长”以及“站长”惹事的女儿。本来是一件员工之间的纠纷矛盾,可经过网友发帖上传,媒体的追踪报道,然后网友的热议围观,竟然成了网络上的热点事件,成了网民们仇官情绪宣泄的“垃圾桶”。社会的仇官情绪,由此可窥见一斑。
虽然新闻标题中,出现了“我妈是站长”的字眼,可是仔细查看新闻,我们却并不能明确地知道,这话是不是站长的女儿说的。或者这话从始到终到底出现过没有,会不会是围观者的谣传,会不会是发帖者自己为了博点击率硬加上去的?这一切都要打上一个问号,为何民众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批判和指责呢?背后的仇官心理,亟需引起重视。
其实,在此事件中,媒体扮演起了幕后推手的角色。媒体以“我妈是站长”入题,就难逃“标题党”的嫌疑。且这样的“标题党”是在迎合社会的仇官心理,目的就是借助民众的仇官情绪,增加新闻的影响。这样的做法,难道没有违背新闻媒体人该秉承的职业道德吗?
“我妈是站长”,虽然主人公不是官员,却受了一次当官员被吐糟批判的滋味,确实有些冤枉。究其缘由,“我妈是站长”,不过是一场仇官情绪的闹剧。
【启示与思考】
“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市长”等等一系列拼爹、拼妈的现象屡屡出现,人们关注的焦点无非是当事人父母的职务及权力。现如今“我妈是站长”一事再度引发人们关注,我们在关注当事人的妈妈是宿迁市客运总站站长的同时,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看待,以事情的真相来说话。
据了解,整个打人过程车站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出来劝架,只是在一旁小声议论,称打人者的母亲是车站一位刘姓站长,所以只能“少惹事”。可见,“我妈是站长”这话并不是从打人者口中说出的,网友们有断章取义之嫌。
作为领导,刘静做得没有错。先不说网上《言行无忌“我妈是站长”》的帖子是否属实,但就刘静在事后为了避嫌,让副站长去处理,并且作为当事人的女儿也受到了“车站因职工打架斗殴作出的最严厉的处罚”,这件事就说明了作为一名站长,刘静做得并没有错。女之错,母之过。作为站长,刘静没有错,但作为一个母亲,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女儿是存在过错的。一名单位的领导,一名具有多道光环的典型人物,自己以及家属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女儿打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事件也警示了,作为一名官员更应从子女教育上下功夫,权力不是子女的优越感,自身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管好身边人,如此才能管好手中的权力不“脱缰”,才能消除公众对为官者的偏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郭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602/816025.shtml